中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

2024-05-10 15:43

1. 中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

  发展战略的升级将中国导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面临战略目标与战略环境、战略资源的反差,以及新发展观与旧发展观、旧体制、旧利益格局之间的激烈碰撞

  中国发展战略的升级,给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出巨大挑战。5000年来农业立国的历史与传统,面临着同时完成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转型的艰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新旧理念、思想、体制、机制、利益格局发生激烈冲撞与交锋,13亿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自觉与否,均同时步入一个超级大课堂,不断学习、解决从内心的互相认同直至大国关系这样的课题,共同谋求适应、推动这一亘古未有之变。

  从个人的全面发展,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建设,微观与宏观问题千头万绪,矛盾交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是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启航。平稳、安全、快速地驶过这段充满风险的航程,对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开放冲击

  加入世贸组织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开放态势,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使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凸显。

  2004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例为6%,是1982年的5倍,当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同时,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6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中国已跻身国际市场最大开放经济体之一。

  开放的经济态势增加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和需求,并使经济运行中的新老问题、结构体制纠合伴生的弊病、对外经济中不容回避的矛盾凸显。

  ●艰难承受的经济之“重”

  全面开放推动中国国际国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粗放式产业扩张重新显现,伴随新一轮重化工业的发展,中国经济承受着巨大压力。

  入世三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十分显著,2004年的贸易规模相当于2001年的2.3倍,贸易增长连续多年都在30%左右,但是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国民福利增长与贸易的高增长并未同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说,目前外贸增长更多的还是源自数量型的增长。

  赵晋平分析,2004年,中国出口增速为35.4%,出口价格上升了5.3%,而进口价格上涨10.3%,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在下降,这说明中国从外贸中得到的国民所得不高,对外贸易还是依靠数量型增长,对国民福利的贡献相对有限。

  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使得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扩容,中国进入第二次重化工业扩张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经历了1998年之后的调整改造,食品、轻纺、家电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开始更多的转向国际市场发展。同时,随着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电子通讯等新兴产品加快增长,这带来了新一轮重化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对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基础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以及各类设备的需求。伴生而来的是部分行业出现短缺,导致钢铁、水泥、石化、煤炭、电力等部门高速增长,同时也使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的体制弊端重新抬头。

  在经济规模扩张下,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张立群认为,中国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资源浪费和使用粗放的“痼疾”不仅仅对国内有影响,也在国际市场中有所表现。2004年我国有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煤炭价格一路走高,石油进口亦跃居世界第二,而铁路的请车满足率只达到35%。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煤电油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同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加剧,安全生产事故增加等都敲响了警钟。

  中国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明显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如何保障我国外部资源、能源供给安全性。赵晋平说,目前,石油、铁矿石、氧化铝等重要的资源、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所必须的新的要素供给。尽管我国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但在增量中我国所占的比重是比较高的,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在逐步提高,这是中国经济在未来发展回避不了的现实,也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背景下值得探讨的课题。

  ●体制竞争亟待出手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档次。从产品竞争进入产业竞争,从经济竞争进入体制竞争,变革的压力已由经济领域传导到政治、社会领域。

  经济主体的活跃程度与发展质量是决定经济竞争成败的关键,而在中国,体制束缚尚未完全打破。张立群认为,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需加快完善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即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机制,而目前仍有一些体制弊端影响企业的自主性,这包括市场和产业准入规则不完善,执行不严格;土地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投资约束机制不健全,各级政府部门对投资和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过多,国有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过于紧密,行政主导的投资扩张机制仍然存在等。

  此外,目前的风险应对机制、防范、监管机制等仍是在过去尚未完全实行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确定的。赵晋平说,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相互影响非常直接。世界经济一旦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国内。因此,需要在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重新考虑建立风险防范应对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再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改革现有的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并尽可能增加体制的应变性。这将直接对政府体制带来影响,“倒逼”改革。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政府转型及政府自身的体制改革正是下一步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从目前看,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与政府职能的定位失误——或越位、或错位、或缺位有关。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基本的思路应该是由“经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即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重点抓投资体制特别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和打破“行政性垄断”。

  在改变经济调控方式的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要调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张立群说,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前,由于偏重于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益性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反差较大。跨过人均GDP1000美元以后,人口、就业、老龄化、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极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而这是政府必需解决的。

  ●学会驾驭全球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高于大多数国家,在世界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快速提高,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进入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迄今为止,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加入世贸组织到2004年11月底,国外共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137起,涉案金额约35亿美元,涉及产品约4000种,涵盖五矿化工、机电、轻工、纺织、食品土畜等多个行业,其中农产品、纺织品等已逐步成为国外对我反倾销的热点。

  赵晋平认为,今后的贸易摩擦将会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国会更多地利用反倾销、特别贸易条款等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商品加以限制并保护其国内产业;二是发达国家将更多地利用非传统的贸易壁垒,如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来设置更多的障碍;三是我国面对的知识产权纠纷有增加的趋势。

  面对这种冲突,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高驾驭世界市场的能力。赵晋平认为,这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内容:首先,如何在多边体制中更多地发挥中国的作用,以影响规则的制定。入世前3年我国主要是通过自身制度的完善来适应世贸规则的要求,履行世贸组织成员的职责和义务。下一个阶段,我国需要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寻找具有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使得规则的制定能够朝着有利于大多数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而不至于被少数国家所垄断。其次,推进区域贸易安排。区域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一大趋势,加入这一进程,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安排,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多边机制下的合作能力、合作质量和水平,也有利于双方建立资源互补或优势互补型的经贸关系。最后,妥善处理双边关系。贸易摩擦和纠纷大都发生在双边关系的范围内,处理好双边关系应该是今后我国对外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文 / 记者 袁 元)

  调控博弈

  在一年多的宏观调控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博弈,表明在20年市场化改革之后,政府仍然是经济发展中最大的投资主体。

  “2004年可以用四个字总结——惊心动魄!”窗外响着稀稀拉拉的爆竹声,在年关即近的苏南某市,市委宣传部长梁雄向记者坦言,“说实话去年年初市里雄心很大,什么都想干,对中央的调控政策有抵触。但不论是雄心还是积极性,都忽略了协调发展这个大概念。”

  他声称幸亏该市最后刹住了投资“虚火”,否则按计划把“摊子”铺开,现在难以收拾。

  ●驯服过热

  无农不稳。此轮经济过热的警号首先从农业发出。2003年一季度,中国GDP增幅达9.9%,二季度受SARS影响增幅仍达到7.9%。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健康因素开始出现: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至15亿亩以下,是194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年粮食大幅减产至8600余亿斤,人均占有粮食为10年来最低。

  2003年秋,粮价上涨,对物价指数产生向上牵引。但当时学者对经济是否过热意见不一,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信号失灵。进入2004年后,宏观数据变得发烫。前两月,占全社会投资八成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暴增53%,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以翻番的速度上升,钢铁投资的增幅甚至达到惊人的202%。

  为此,2004年春节刚过,国务院即提出要制止钢铁、电解铝和水泥行业的过度投资,要加强货币信贷调控,严格控制这些行业的贷款。但是,从各地传来的信息显示,一些地方政府有不同的看法。当年“两会”期间,某省官员说,“从全局看,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多投资,某种意义上讲,目前不是投资过多,而是投资不足或滞后。”

  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地方“集体抵制”宏观调控的情形。典型代表就是铁本事件和嘉禾事件,一个是“一起典型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严重失职违规、企业涉嫌违法犯罪的重大案件”,另一个是“一起集体滥用行政权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事件”。

  这种思想和行动的结果就是,尽管经济出现了强劲增长,但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超过40%,而且增长方式是高耗低效。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4%,石油消费却是世界第二,钢材消耗占27%,水泥消耗占40%,煤炭消耗占31%,全国23个省市出现了拉闸限电,到处缺煤、缺油,运输极度紧张,国民经济运行绷得紧紧的。

  面对这个严峻的局面,中央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人民银行于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月26日发改委对钢铁、电解铝等行业进行了资本比例调整;4月27日,国务院发文,发改委、银监会联合发文,对钢铁等十大行业固定资产全面清理;4月29日出台关于土地流转的“三个暂停”政策,同日银监会以电话方式通知银行严控信贷……

  这些举措被称为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政策线索的宏观调控。其特点被发改委主任马凯总结为,主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发挥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

  事实证明,这套“组合拳”迅速带来了宏观经济高烧的退却。短短的3个月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下降到5月份的18.3%。经济运行2004年下半年开始步入稳定。

  ●体会科学发展观

  “飙车”的经济被“点刹”平稳了,这使中央决策者更加认识到,长年对GDP的崇拜和以经济指标为主的政绩考核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解开问题的症结还在于端正我们既有的发展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宏观调控不应是对发展的限制,但就地方官员的行政作为而言,还得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路中解放出来,从强烈的政绩取向、自利冲动中挣脱出来,把加快发展的动力引导到投资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换、清除垄断壁垒上来,引导到转换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上来,引导到理顺利益关系、公平竞争环境、增强公共服务上来。

  他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和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必须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三者关系的协调。王梦奎强调,“现在国内外环境比过去复杂得多,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过去复杂得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经济增长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才能趋利而避害。”

  观念是一方面,既有的体制设计也让地方难以摆脱粗放的经济发展惯性。比如在传统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要提高当期财政收入和吸引外资,土地政策优惠是最快捷获得的资源和财源。

  北京市政协委员蔡金水指出,“地方政府要通过以土地批租为核心的经营城市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加上获得土地是计划经济,用地上是市场经济。巨大的利益空间使地方政府成为巨大的‘地主’。”因此,一面是中央政府强调保护耕地,另一面地方政府的真正动机是获得土地双轨制的巨大利益。结果就是地方政府甘冒违法乱纪、农民闹事的危险,也要大力圈占土地。

  据了解,近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达9100亿元,而1998-2003年全国实现积极财政政策发行的国债总额一共是9300亿元。也就是说,过去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接近过去5年的国债总额,为遍地开花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巨大利益的诱惑使地方政府无视了宏观调控的种种信号。

  因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深化政府改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新的发展阶段,政府职能及其运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决定性体制因素和关键。如果说20多年来以企业为中心的改革成功地塑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体制条件,那么,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改革的重心转向政府体制。

中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

2.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3. 中国面临哪8个问题

中国哪八大行业将被毁灭性的颠覆?
电子烟
电子烟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商家们加入进来,电子烟产品种类和款式更是玲琅满目,在成千上万的产品中,机械电子烟这类产品脱颖而出,越来越受消费者们的喜欢,这个从市面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机械电子烟可以看出这类产品的受欢迎和火爆程度。
在购物网站输入“电子烟”,显示有9个品牌,共计6.37万件宝贝。自称全网烟具销量第一的某品牌电子烟,售价168元,月销售量达1.5万套,月销售额252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天猫店铺2013年电子烟销售总额将近6千万元。
高盛称电子烟比烟草香烟的伤害要少99%,但却能提供相似的体验,而且电子烟更便宜。
高盛分析师朱迪•宏称,“我们估计电子烟的销售额能在最近几年中达到100亿美元,占到整个香烟行业的10%以上”,并且,在2020年电子烟的总利润能占整个香烟行业的15%。
有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6000烟民中已有20%在电子烟的帮助下,成功的戒了烟。
癌症免疫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每年有820万人死于癌症。
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上升,部分由于吸烟率高,吸烟导致的癌症占全球癌症死亡的五分之一。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等伴随该疾病的其他生活方式因素也传播到了西方国家之外,例如中国和印度这类正在工业化的国家。
世卫组织表示,这些威胁会让全球癌症数量在未来20年增加57%。这会给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医疗系统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自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医生就一直在试验所谓的癌症免疫疗法。因为德国医生发现如果肿瘤受到感染并激发病人的免疫反应之后,它有时会变小。现在,在约160年之后,激发身体天然屏障以对抗癌症的理念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刻。
以默克公司和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为首的制药企业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手段,旨在去除癌症细胞用于躲开免疫系统的屏障。
癌症免疫疗法在制药公司取得了突破。高盛分析师预测它将在黑素瘤、肺癌和肾癌方面取得100亿到150美元的收入,而且这还仅仅是开始。新药物基本上是通过对免疫系统进行“再训练”以杀死癌细胞,而传统的化学疗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细胞进行破坏。分析师们期待新药物能够在综合疗法中运用。
LED灯
根据行业机构2014年全球LED路灯安装数量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球路灯安装量约为2亿盏,其中欧洲约6500万盏,占比30%以上,美国约4400万盏,占比约超过20%,日本约400多万盏,中国约3300万盏,全球占比超过16%。
近几年,中国LED路灯市场渗透率(安装数量)在不断提升,2011年超过7%,2012年达到11%,2013年LED路灯市场渗透率约为19%,市场规模约在140亿元左右。据初步测算,到2015年中国LED路灯市场规模约在230亿元;届时,中国LED道路照明产品的整体市场渗透率将超过45%,市场空间巨大。
高盛分析师布莱恩•李(BrianLee)看好LED灯的发展前景。LED至今已经历了数次转变,从2000年代的手机开始,扩展到电视机,现在正在向普遍的照明领域发展。李表示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可以让那些经济又节能的产品大显身手。
再保险行业
中国再保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专业再保险主体分保费收入由2003年的195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976亿元,年均增长率17%。
不过,中国再保险市场主体较少,中资法人机构仅有一家中再集团及其子公司,再保险供给主要依赖外资保险公司。
一份资料显示,2013年,全球专业保险及再保险公司阿姆林在中国的总保费有三分之二都来自于再保险业务。截至今年9月17日,其在中国的再保险费几乎是去年保单数额的三倍。
分析师称,资本市场上的一项创新正在使再保险行业遭遇危机。这场危机来自养老金以及其他传统的投资者,他们正在开始把钱投入到财产灾难再保险行业中。而且在这场革新之初,高盛预测这个趋势会只增不减。灾难债券是替代资本中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行业损失担保等方面,它还会继续增长。
从“中国哪八大行业将被毁灭性的颠覆?
天然气发动机技术
康明斯是全球最早研发天然气技术的发动机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上世纪80年代,康明斯第一款车用天然气发动机一经推出就获得巨大成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康明斯共有6个研发中心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
在美国市场,天然气发动机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公交车市场,天然气发动机的占有率为15%,在环卫车一类的清洁卡车市场,天然气发动机的占有率达到50%,在长途货运等重卡市场的占有率为1%~2%。据了解,康明斯天然气发动机在美国天然气发动机市场的占有率是90%。
中国市场使用天然气汽车的时间也比较早,并逐渐从CNG车辆发展到LNG车辆。在美国,商用车天然气使用的主要还是CNG,主要应用在短途领域。据康明斯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使用天然气发动机,LNG的市场更有前景。
鉴于天然气在运输行业中的发展,高盛将康明斯公司(Cummins)看做最有吸引力的公司,因为它的火花点火发动机技术非常先进,是卡车运输业中最低成本的发动机。高盛与康明斯公司、潍柴动力公司进行合资,但它主要的利润来源康明斯-韦斯特波特将在2021年到期,而康明斯将保持长期经济发展。同时高盛也看到了问题,韦斯特波特缺乏分销规模。
互联网软件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传统产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挑战。以互联网金融为例,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理财产品推出仅一年时间内,用户规模就达到6383万,使用率达10.1%。
阿里的余额宝更是举手投足之间,便将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基金打造成市场明星。凡是与互联网金融沾边的股票,均成为资本市场热炒对象。
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的成熟,也给传统管理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全新考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碎片化、移动化等趋势与传统管理软件的流程化、规范化等产品理念越来越格格不入。不过,管理软件厂商总是先于用户感知到技术潮流的变化。传统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为管理软件厂商进行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
软件网络行业几乎能够颠覆传统的网络使用者。高盛分析师称,虽然许多科技都集中于云计算领域,但网络设备却没有朝它靠拢,而且这些设备还“滞留在十年之前的旧模式,围绕继承的硬件和软件“盒子”进行手工配置,无法形成规模。”
3D打印
据英国普华永道国际会计事务所(PWC)调查,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制造企业或多或少地采用了3D打印技术。
在实际制造应用中,有些在传统制造(减材制造)无法完成时,才会采用3D打印技术;有些企业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品。企业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方式不同:有的在产品初期;有的在产品制成时。据PWC称原型机制造是驱动3D打印技术被采用的原因,未来3D打印技术还是会广泛用于原型机制造。
据PWC调查显示,新兴的3D打印机市场将会被低成本、高质量重新定义。
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个新的3D打印机类别出现,这种3D打印机具备较高的品质以及不断降低的成本。这些3D打印机的出现得益于致力于以用低成本、高技术研究3D打印机的生产商、研究机构或者个人。比如:FSL3D以及Formlabs等推出的3D打印机剧本较高的打印分辨率、较高的打印精度,且采用立体光刻技术,但是价格却控制的几千美元。
3D打印有潜力能够为复杂的设计、零部件以及产品降低成本。与传统的制造和成型方法相比,它也能让定做变得更加容易。一台3D打印机比铸件或铸模更有用,因为它不仅仅围绕设计的单一方面,而是能打印出设计的多个版本,从而减低前期成本。
大数据
欧盟委员会13日发布公报说,将与大数据价值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投资25亿欧元促进数据行业发展。
这项公私合作将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并从2016年起启动一批项目。在2016年至2020年间,欧盟委员会将利用“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向这项合作进行超过5亿欧元的投资,私营行业合作伙伴的投资将超过20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在公报中指出,这一合作关系将有助于推动在能源、制造业和医疗保健等行业产生一些颠覆性的大数据理念,比如提供个性化医疗和预测分析服务等,增强欧洲地区在大数据领域的实力,并为未来发展数据驱动型经济打下基础。
来自社交媒体、网络日志和其他地方的大数据正在数据领域中繁荣发展,传统的数据库已经显示出许多局限。
高盛认为,天睿资讯(Teradata)是最适应于大数据趋势的公司,并在这个趋势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发挥优势。Informatica公司启动了大数据中心,Facebook和OpenTable都是它的用户。对此,高盛将它评级为中性股票。

中国面临哪8个问题

4.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应对?

  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5. 1、结合2016年全国两会内容,谈谈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2、简述“稳中求进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一项国家发展战略,自2013年提出后,“一带一路”就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2015年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一带一路”战略积蓄力量;2015年也是中国外交硕果丰收的一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书写的华丽篇章也在为“一带一路”战略保驾护航。大战略意味着大挑战,新的一年里我国需要采取科学合理措施,发扬优势,规避风险,推进“一带一路”稳步前进。
在19世纪及20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欧洲一直是世界的权力中心,世界上主要大国基本上都是欧洲的国家:英国、法国、俄国、奥匈帝国、德国等,它们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几个大国的博弈左右着世界政治的格局。本书主要描述1814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100年间,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阐释大国的外交政策,聚焦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如拿破仑战争、1848年革命、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讲述各主要大国在历次战争前后,如何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应对国际局势的危机,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

1、结合2016年全国两会内容,谈谈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2、简述“稳中求进的中国

6.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7.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8. 今年两会的主题是什么?

以改革方案落实和中日关系走向为两大关注主线。在国内问题上,无论是总结盘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成果,还是预测我未来经济发展走势,或是指出我社会民生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均成为其进行评析的重要背景和前提。在对外关系问题上,中日在海洋领土和历史问题上的争端持续升温成为关注热点,中日之间的交锋也成为外媒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转向和军事自信增强的一大出发点。 预计“两会”期间围绕这两条主线,相关议题将继续发酵,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盘点换届一周年新领导集体执政方略“两会”期间,相关话题或包括:政府新一年施政重点有哪些延续和调整;将采取哪些新措施强化施政目标。
  二、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的落实“两会”期间,外媒或继续聚焦以下话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何入手;新型城镇化规划、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细则、国企改革总体方案能否出台;土地、金融、司法等领域改革的推进及时间表等。
  三、关注中央反腐工作成效、方向和重点“两会”期间,有关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释放的一系列制度性反腐新政的信号,包括试点新提任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定“裸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适当分解一把手权力、制定干部待遇标准等,能否真正落实,将备受外媒关注。相关议题或包含:“两会”将落实哪些制度性反腐措施;是否建立新的反腐平台等。
  四、预测我经济发展形势及所面临的挑战“两会”期间公布2014年GDP目标或将会引发外媒新一轮热议。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经济增长能否实现平稳过渡;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新标准的具体权重;金融市场改革的具体政策动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行效果及其经验是否向全国推广等。
  五、观察我外交战略新布局及政策走2014年将是中国外交的全面开拓之年,“两会”期间,我外交政策和全方位外交布局也将继续受到密切观察。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是否进一步“强化”外交政策“转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如何充实;如何具体加强周边关系中的合作与互信;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对外事务中将发挥哪些作用等。
  六、担忧中日紧张关系加剧及东亚安全局势不稳“ 两会”期间,中日关系势必成为外媒关注热点,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能否提出解决中日争端的有效机制;中日关系如何走上正轨。
  七、关注我打造蓝海强军展露军事自信“两会”公布新一年我国防预算及军事发展状况,将引发外媒新一轮关注高潮。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军费开支继续增加是否加大地区安全担忧;中国在加强军队建设方面将有哪些新变革;中国海军实现战略转型的新举措;中国军队在应对周边安全局势和捍卫国家主权方面的新动向。
  八、认为社会领域改革或面临更大挑战“两会”期间,社会民生领域议题将会成为热点,相关话题或包括: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有无整体规划;“两会”将在改善民生方面推出哪些新的政策举措等。
  九、强调解决环境问题仍须积极创新外媒认为,2014年应是中国应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转折之年。随着“十二五”规划将于明年完成实施,规划中曾制定的很多具体的能源和环境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将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两会”期间,相关话题或包括:如何确保“十二五”规划中环境目标的达成;能否建立治理空气污染的创新机制;实施空气污染防控规划的具体步骤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