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现在的建设情况

2024-05-18 18:18

1. 汶川现在的建设情况

2008年5月12日,那是程跃红刻骨铭心的一天。长时间的剧烈震动,一时间山崩地裂、尘土滚滚,交通水电中断,大熊猫研究中心内的设施严重受损,有着“熊猫故乡”美誉的卧龙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特别是卧龙人视如珍宝的生态环境,往日秀美的绿色仙境成为满目疮痍的凌乱伤口。“当时到处是散落的石块,大熊猫被吓得目光呆滞;周边的平武、北川等地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卧龙本地长势良好的箭竹大多位于悬崖峭壁,地震后山体破碎,无法采伐,大熊猫食物陷入枯竭。”
熊猫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困境。所幸,在广东以及全国人民的援建下,经过十年的恢复,卧龙镇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卧龙,启动了生态恢复工程,人工植苗和点撒造林,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在广东援建及香港特区政府的援建下,援助项目达23个,援助资金约14.22亿元,实现了全域重建。“先后建设了卧龙镇中心小学、卧龙社会福利院,再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这是全球最大的大熊猫饲养、繁育及大熊猫野外培训基地。而大熊猫的数量也由原来100只左右上升到150只。“不仅如此,因为生态的恢复,如今在卧龙还发现了雪豹等濒危珍稀物种。”大熊猫研究基地负责人对记者说。
为了确保重建后受灾农户生活稳定和卧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决定支持卧龙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25个,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社区经济发展、人才培训等。“现在省道303线通车了,游客进出也方便得多。”卧龙特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卧龙将整合区内乡土文化资源、藏羌文化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以及独特的大熊猫文化,在数字化管理、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推动生态旅游。
说到自然环境保护,往往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冲突。为此,卧龙镇通过打造缓解动物与人冲突项目,作为保护熊猫的另一重要举措,如今的卧龙人,与科研人员一起守望着绿色天堂。通过聘用和培训当地村民,引入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把人与自然的和_发展结合起来,让每一位村民成为大熊猫的守护者,谱写出一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歌。
来源:小康

汶川现在的建设情况

2. 汶川现在的情况

小城内街道整洁,道路畅通,新房林立,商业繁华,如果不说,谁又会想到这就是经历过8级大地震的汶川?在汶川县城,不少人都提到,灾后重建让汶川建_提速30年以上。
当然,能有今天的景象,汶川人没有忘记全国人民的援助和广东人的援建。说起这些,百姓无不激动万分,“我们能有今天,多亏了全国人民的关心,我们汶川人永远不会忘记。”
动用举国之力,紧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是汶川经验之一,也是中国的优势。“我们是被帮助过的人,也希望能尽一份力,尽快帮助芦山恢复。”记者在汶川博物馆前采访时,很多当地居民表示。给芦山捐款时,不少是全家人人参与,“连1岁半的小孙子我都替他捐了100块。”县第一幼儿园的一位老师说。
重建新城力保民生
4月20日芦山地震,由于汶川县距震中芦山县较近,而且同处龙门山断裂带,并与“5·12”大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叠加,引发了部分山体滑坡和崩塌,导致全县部分农田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一些老楼也一度出现墙皮掉落现象,但记者走访发现,灾后重建的居民楼、医院、学校等设施基本毫发无损。
汶川县委表示,“汶川县灾后重建成果经受住了芦山地震考验,灾后重建的公共设施和新建的民房是安全有保障的。截至目前,整个汶川也未接到伤亡报告。”
汶川县委透露,大地震后全县约1.8万户农房重建、4487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当年的受灾群众全部搬进新房。为保障民生,一批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基础设施接连拔地而起,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相继落成。“如今走进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记者在汶川县第一幼儿园门口采访多位孩子家长,“幼儿园是2009年援建的,抗震能力强,设施先进,孩子在里面,我们完全放心。”
重建不忘文化之根
4月25日晚饭后,记者走上汶川街头看到,在岷江边的一个小广场中,汶川姑娘和妇女随着音乐尽情起舞。而在广场一侧,就是当地一条著名的“西羌文化街”,文化街也是灾后重新规划的,沿岷江而建,江边上的护栏修建了十几个读报亭,有人在那儿喝着茶,有人在那儿聊着天。
当然,说它是“西羌文化街”,是因为它具有当地浓郁的羌族风情。以传统羌族民居建筑为蓝本打造的街景,倚丽迷人,韵味流长。加上各类当地美食和娱乐设施,已让这条文化街成为了新汶川的一张名片,不少来旅游的人是一定要过来看看的。
来源:健康大视野

3. 汶川现在的具体情况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42人遇难,374065人受伤,失踪17551人,累计受灾人数4624.9048万人。  据卫生部报告,截至9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合计95169人,已出院76554人,仍有16019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仍住院9410人。  据总参谋部报告,截至8日24时,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1383977人。  据水利部报告,截至9日12时,受损水厂8114个,修复水厂4727个,受损供水管道累计47642.5公里,已修复33703.7公里。  据交通运输部报告,截至9日12时,公路受损里程累计33492公里,已修通32124公里。  中国地震局报告,8日12时至9日12时,汶川地震主震区监测到3.9级以下余震188次,4.0至4.9级余震1次。主震区已累计监测到余震11194次。  据电监会报告,截至9日12时,四川省因地震影响停电的北川、青川、理县、松潘 (搜吧)、汶川、茂县、卧龙保护区等7个县区的135个乡镇中,恢复供电乡镇114个。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截至8日,工矿业企业因灾损失达2065.1亿元,已有4003个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仍有1482个规模以上企业停工。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截至8日,在实现通信抢通的四川8个重灾县的109个乡镇中,已恢复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的乡镇有105个。  住房城乡建设部报告,截至8日,四川灾区过渡安置房已安装57100套、正安装23100套、待安装80800套,已发运55500套、待发运65900套。

汶川现在的具体情况

4. 汶川现在的具体情况

近年来,汶川坚持“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总体思路。按照“南林北果+特色畜牧”的产业布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个一万亩”“汶川三宝”等产业基地和特色水果,让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绿色百亿工业园区”建设,从技改、品牌、共享等角度出发,让绿色工业提档升级;打造美食、美景和美宿知名“目的地”,让康养旅游提速发展。
汶川人在地震遗址上建起了培训经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川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四川省公务员培训基地”在映秀挂牌,并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省红色旅游重点线路。2019年,映秀全年接待各类成人教育(现场教学)、青少年研学实践共计410余团(班)次、5.1万余人次;全年游客量达350余万人次,较2018年增加50余万人次、增长8.5%。
同时,汶川深挖独特气候优势、区位优势和“无忧地”历史文化,加快推进旅游(康养)经济。2019年接待游客627.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4.9%,汶川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康养圣地。
汶川人的好日子,不仅仅是在物质上。
村文化院坝,是汶川党委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的文化生活“聚点”。2018年底,30余个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文明创建、道德讲堂等为一体的文化院坝在汶川建成。
依托文化院坝,汶川深入开展“文明四风”建设,让“家风、校风、民风、政风”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汶川这片土地,吹进每一位汶川人的心里。
走进雁门镇过街楼村的村文化院坝,欢歌笑_阵阵传开,村舞蹈队的“演员”们正在排练舞蹈。村民孙明良说,国家政策好,县里领导关怀多,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很和谐,过去是“你家的”“我家的”,分得很清楚,现在,你家的我家的,都是大家的。汶川人,就是一家人,汶川,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来源:经营管理者

5. 汶川情况??

汶川如今情况如下。
汶川现如今大力实施绿化长廊建设,改善国道沿线、高速路出入口、县城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升生态系统修复力,扩展大熊猫生存空间。扎实推进“三个一批”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工作,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9%以上。
近年来,汶川实施生态立县方略。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实施天保二期、退耕还林、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等项目,森林覆盖率达38.1%。“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汶川完成七盘沟、羊岭沟等18处重大地灾治理和寿溪河、雁门沟、华溪沟等17处河道综合治理,有效降低了次生地灾危害。2014年,汶川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县之一。
来源:中国西部

汶川情况??

6. 汶川地震详细情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被称为“汶川大地震”。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成因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震源深度汶川的这次大地震是一次浅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千米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把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缘”上联系在一起的,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被称为“地球科学革命”的全球构造理论。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2]

7. 汶川现在的 状况

汶川人在地震遗址上建起了培训经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川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四川省公务员培训基地”在映秀挂牌,并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省红色旅游重点线路。2019年,映秀全年接待各类成人教育(现场教学)、青少年研学实践共计410余团(班)次、5.1万余人次;全年游客量达350余万人次,较2018年增加50余万人次、增长8.5%。
同时,汶川深挖独特气候优势、区位优势和“无忧地”历史文化,加快推进旅游(康养)经济。2019年接待游客627.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4.9%,汶川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康养圣地。
汶川人的好日子,不仅仅是在物质上。
村文化院坝,是汶川党委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的文化生活“聚点”。2018年底,30余个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文明创建、道德讲堂等为一体的文化院坝在汶川建成。
依托文化院坝,汶川深入开展“文明四风”建设,让“家风、校风、民风、政风”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汶川这片土地,吹进每一位汶川人的心里。
走进雁门镇过街楼村的村文化院坝,欢歌笑_阵阵传开,村舞蹈队的“演员”们正在排练舞蹈。村民孙明良说,国家政策好,县里领导关怀多,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很和谐,过去是“你家的”“我家的”,分得很清楚,现在,你家的我家的,都是大家的。汶川人,就是一家人,汶川,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来源:经营管理者

汶川现在的 状况

8. 四川汶川最近的情况

“5·12”汶川地震_生前后,从三类灾区地方生产总值来看,灾区整体经济规模仍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当中。一般灾区、较重灾区、极重灾区及三者总和2016年的名义GDP分别是2007年的3.22倍、2.99倍、2.35倍和3.12倍(基于表1数据测算)。实际增长②则分别是2.69倍、2.50倍、1.96倍和2.61倍。
从增速指标来看,三类灾区在地震发生当年,其GDP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一般灾区下降0.7个百分点,较重灾区下降5.4个百分点,尤其是极重灾区,其当年同比增速巨幅下落至-28.4%,即相对于灾前的2007年下落41.6个百分点。但三类灾区的这个增速下探于灾后第二年即2009年便开始恢复,并接近和超出灾前水平,总体增速超出灾前0.4个百分点,其中极重灾区甚至高达29.7%,较灾前的2007年高出58.1个百分点。就年均增速而言,2011年灾后恢复重建结束之后到2016年期间,三类灾区GDP年均增速分别达9.49%、9.03%、10.39%、9.46%,除较重灾区年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之外,皆高于全省9.33%的平均增速。
图1显示,汶川地震灾区整体经济增速实际上于2012年,即三年灾后恢复重建结束之后才开始持续稳定地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此后的经济增长水平最终与全省趋于同步。
调查发现,灾区人均GDP在数量上和增速上与GDP指标表现类似。一般灾区、较重灾区、极重灾区及三者总和2016年的人均名义GDP分别是2007年的3.21倍、3.02倍、2.39倍和3.13倍,实际人均GDP则分别是2007年的2.67倍、2.51倍、1.98倍和2.60倍。③测算结果还显示,2011年至2016年的实际人均GDP年均增速普遍高于全省8.82%的平均值,一般灾区、较重灾区、极重灾区和三类灾区总计年均增速分别达9.02%、8.50%、9.87%和8.98%。
来源:新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