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我国保险业

2024-05-06 16:30

1. 一带一路对我国保险业

一带一路对中国有积极的战略意义。中国有必须进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从内部原因来讲,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早期中国的开放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这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中国要追求新形式的开放,进行一种新形式的国际合作,寻找新的市场,这也避免中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从外部原因来讲,当前世界经济是失衡的,怎样重新回到平衡,需要每个国家得到平衡。美国、欧洲因为自身发展的局限和特点无法改变世界失衡状态,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担负起改变世界失衡状态的任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一带一路对我国保险业

2. 保险 公司 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上,国有企业的角色和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截至2014年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央企达80多家。作为国企问题的资深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在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不仅在产能和签约能力方面实力强劲,而且在推进各个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与谈判等方面也起着带头作用。作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代表,国有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怎么当好“主力军”和“领头羊”?国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和“领头羊”谈及“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的角色,李锦表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发挥着‘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境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的增长加速了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2014年中国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强,已有1家进入前10名,5家进入前30名。上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上批示,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在李锦看来,“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是一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过程。因为“一带一路”划定的区域范围值得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利用。他认为,“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的含义是“产业的输出,能力的输出。”“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从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产业的输出和能力的输出上来。中央企业对外开放‘新’在何处?就是要在产业和能力的输出上作出好文章。”李锦说。而在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的细分领域,国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认为,企业主导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求。他表示,6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企业主导”排在基本原则中的第一位,分外引人注目。上海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丁晓钦认为,作为国家形象和利益的重要代表,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首要位置。丁晓钦认为,由于周期较长、收益不高,私人资本与私有企业通常不愿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对于国企来说,投入“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是贯彻国家战略和意志的体现,也是消化和转移我国国内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丁晓钦还表示,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而现阶段,我国民营资本的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管理水平都不如国有资本,更远远比不上西方跨国公司的垄断资本,因此目前进入国际要素市场,获得足够份额的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是我国进入国际要素市场的希望,也是我国获得国际要素市场定价权的主通道。”丁晓钦说。“主力军”如何发力那么,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该如何发力?李锦认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是发挥其“主力军”、“领头羊”作用的一个重要方式。李锦认为,首先把国企做大,在做大的基础上再做强做优,这是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需要出发,是国企改革与发展基调的一个变化。事实上,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事宜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准后,“今年下半年可能将迎来国企兼并重组浪潮”的说法广为流传。但李锦也表示,央企做大并非简单地合并。“做大”需要新思路,要与“做强”“做优”同时进行。“以后的重组,要着重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功能分类出发。”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对外经贸研究室主任杨立强认为,放眼全球,我国国有企业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而兼并重组式的改革能把国企“拧成一股绳”,扩大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对国企自身来说,兼并重组能增强自身实力;从国外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也能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自己人跟自己人打架’,形成更大的合力。”杨立强说。李锦认为,国企的兼并重组对“一带一路”建设起着“双向推动”作用。“国企的兼并重组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带一路’建设也会推动国企的兼并重组,(国企)重组又接着推动了‘一带一路’,这是双向推动的良性循环。”李锦指出,国企的兼并重组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有非常直接而具体的影响。“在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能源发电等领域,央企重组的步伐已经迈开了。”对于国企的兼并重组,丁晓钦指出,需要特别注意兼并重组的对象问题。“如果兼并重组的对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道国)的企业,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必然会影响整个‘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他建议国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采取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通过邀请东道国企业共同组建一个新的企业,以促进该国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水平,以达到双赢。除兼并重组的方式外,杨立强表示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应注重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防控,以及对当地市场环境的分析和调查。他认为,这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包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和经济形势的风险识别,对国际汇率波动风险的把控,以及工程承包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他说,国企的竞争力始终来源于自身产品和服务,因此“练好内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出去以后,人家才不会看你是不是‘国字号’,看的就是你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金融服务不可缺“主力军”的发力也离不开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保障。7月14日,国资委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公布了中央企业参与的一系列大项目,涵盖了电力、轨道交通、建材、通信等多个领域。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毅此前曾透露,“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9万亿元,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底,中央企业境外经营单位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达到12.5%、18.7%和10.6%。7月27日,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在2015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论坛上表示,企业普遍反映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服务比较欠缺。“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主要依靠的是自有的资金。”对此,庄聪生建议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特别是做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服务布局,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能力,并且进一步发挥政策性保险机构的作用,采取降低费率、扩大覆盖面、创新保险产品、提升理赔效益等措施。事实上,我国金融、保险机构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并推出了针对“一带一路”的产品和服务。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4%。6月24日,中信银行宣布设立“一带一路”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主要投资于“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并购重组、产业投资及“走出去”项目。此外,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也在近年挂牌成立,这三大金融机构显然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李锦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机构应该转变理念,“在国内,金融机构的理念是赚企业的钱,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机构应该更多地帮助企业,扶持企业在外面的业务。”国企+民企联合出海“一带一路”建设中,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是另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新增境外投资的企业中,大多数为民营地方企业,占到了94%,其中金融类对外投资450亿美元,占总额的43.8%,同比增长36.8%。庄聪生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联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数量和投资在逐年增大,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力量。但他也直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少,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而且,相较于国企,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经验不足。对此,李锦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该允许和鼓励“国企+民企联合出海”,实现“国民共进”。在他看来,国有企业往往实力雄厚,且对外经济交往经验丰富,而民营企业灵活高效,在科技、服务等领域拥有比较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可以尝试通过业务合作、合资办厂等形式带动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中。丁晓钦也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层面,始终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丁晓钦说,“同时要发挥中小型私营企业的作用,诸如物流、互联网、服务业等均需要中小型私营企业参与。”杨立强则指出,对于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企业应当平等对待。“不管是地方国企还是央企,也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企业,不要区别对待。”对于“一带一路”中的“国民共进”,杨立强和李锦都建议通过建立境外工业园区的方式来实现。他们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中国工业园的方式,有利于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抱团”,从而减少和规避风险,并且带动装备和制造产能“走出去”,刺激社会投资的深度融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我国保险业与一带一路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1、“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带来的机遇(1)“一带一路”的建设,为银行业在能源、交通运输、电网和旅游文化等行业领域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未来将向中国大量输送石油天然气,必然将增加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建设,银行业可为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建设的上下游,如石油管道制造企业、项目建设等提供融资服务。(2)“一带一路”的建设,必将推动银行的业务转型,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一带一路”的建设,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些领域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领域,如果银行还以传统的融资方式对企业提供融资,一方面对资本消耗较大,在目前资本约束的前提下,银行可能是有心无力;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平台和类平台业务,在“国发43号”文件下发的背景下,这类公司融资受限,银行传统融资无能无力。为解决此问题,将促使企业有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利用发债、信托、理财等融资途径,银行角色也从融资转变为融智,有助于银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3)“一带一路”的建设,必将推动中国与西亚、欧洲等国家间的贸易互惠往来,为银行业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加大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银行业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将会有大量需求,国际贸易融资的形式也将呈现多样化。(4)“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促进金融体系互联互通的建设,有利于营造银行业的良性竞争氛围。“一带一路”的建设,先期主要完成我国与能源输出国的能源贸易合作,与之配套的是交通建设项目,体现为以大宗贸易和大项目为主,为分散风险,实现共赢,银行业间将加强银团合作模式。(5)“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不断带动银行业在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方面的提高,进一步提升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再另起炉灶,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2、“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带来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带一路”建设在为银行业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些许挑战。(1)银行业能否快速捕捉这一市场机会,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产品和策略,以更快地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各种业务机会。(2)在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的同时,银行业能否保持平稳心态,理性应对,相互间以合作共赢为目的,而不是形成恶性竞争。(3)银行业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受对方国家风险影响较大。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以西亚等国家为主,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低,国家政局不稳,需要谨慎对待。

我国保险业与一带一路

4. 我国保险业与一带一路

1、“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带来的机遇(1)“一带一路”的建设,为银行业在能源、交通运输、电网和旅游文化等行业领域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未来将向中国大量输送石油天然气,必然将增加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建设,银行业可为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建设的上下游,如石油管道制造企业、项目建设等提供融资服务。(2)“一带一路”的建设,必将推动银行的业务转型,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一带一路”的建设,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些领域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领域,如果银行还以传统的融资方式对企业提供融资,一方面对资本消耗较大,在目前资本约束的前提下,银行可能是有心无力;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平台和类平台业务,在“国发43号”文件下发的背景下,这类公司融资受限,银行传统融资无能无力。为解决此问题,将促使企业有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利用发债、信托、理财等融资途径,银行角色也从融资转变为融智,有助于银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3)“一带一路”的建设,必将推动中国与西亚、欧洲等国家间的贸易互惠往来,为银行业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加大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银行业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将会有大量需求,国际贸易融资的形式也将呈现多样化。(4)“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促进金融体系互联互通的建设,有利于营造银行业的良性竞争氛围。“一带一路”的建设,先期主要完成我国与能源输出国的能源贸易合作,与之配套的是交通建设项目,体现为以大宗贸易和大项目为主,为分散风险,实现共赢,银行业间将加强银团合作模式。(5)“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不断带动银行业在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方面的提高,进一步提升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再另起炉灶,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2、“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带来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带一路”建设在为银行业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些许挑战。(1)银行业能否快速捕捉这一市场机会,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产品和策略,以更快地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各种业务机会。(2)在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的同时,银行业能否保持平稳心态,理性应对,相互间以合作共赢为目的,而不是形成恶性竞争。(3)银行业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受对方国家风险影响较大。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以西亚等国家为主,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低,国家政局不稳,需要谨慎对待。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 保险 一带一路 作用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公布最新业绩数据,上半年我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承保金额数量显著提升,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承保额增长明显,占到总承保金额的1/4。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性出口保险在防范化解“一带一路”项目风险,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中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 一带一路 作用

6. 保险业对一带一路的作用

“一带一路”能带给中国的好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将在长期内引领未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首先,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中国的对外开放将变得更加平衡、更加可持续。尽管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实施伊始就是全面对外开放,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开放的重心主要是面向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又是重中之重,从地理方位来说,可以说是以“向东开放”为主。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中国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中国需要在“向南”、“向西”、“向北”开放中下工夫,形成真正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的作用正在于此。第二,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提升沿边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促进其发展。过去的“向东开放”,使得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了率先发展,但也客观上造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进而带来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后果。一带一路使中国的开放重点西移,在体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都将会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支持力度,可以有效提升其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观念和意识的转变,带动其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更高的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第三,一带一路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广度和深度。除了加强贸易和投资等传统经贸领域的合作之外,一带一路还将积极拓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并着重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信息和知识共享、人文交流与民心沟通等领域加大投入,为中国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内涵,全面提升了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第四,一带一路为树立开放、务实、包容、共赢的国际合作模式树立了典范。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沿线国家之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这和一些排他性的国际合作机制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带一路不刻意追求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不急于单方面设立时间表、路线图,而是从项目合作出发,逐步夯实合作基础,沿线国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加入的时间、领域和方式,为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而共同努力。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首倡者,坚持平等合作的原则,在积极主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选择和作用。在当前复杂困难的国际环境下,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将成为各国通过开放、合作、共赢,实现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新的推动力量。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航运保险服务一带一路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航运应发挥先导作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航运业应抓住机遇,在海上丝路构建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凭借其具有的天然优势,带动其他行业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服务于海上丝路的建设。航运企业作为国际物流的专业提供商,在解决港口互联互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特殊地位。如果能抓住关键的港口节点,通过新建、改建或扩建,提高产能、输出管理,提高效率,就能保证“一带一路”的点和线保持经络畅通。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一带一路’不仅要实现产能的‘走出去’,更要实现资本的‘走出去’,中国企业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自身资产管理等专业技术经验。”港口建设属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单依靠当地企业自身很难完成,因此跨国航运企业的投资就显得非常重要。李建红建议,要积极打造具有产业集聚功能的丝路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招商局经过3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开发招商蛇口工业区、漳州国家级开发区过程中发现,集聚产业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丝路园区将依托港口,或者是空港为核心节点,以临港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建设集商品交易、物流中转、出口加工制造、跨境清结算,以及通关服务这五个功能为一体的便利化平台,助力中国企业通过丝路园区借船出海。跨国航运企业的资本投资不仅能够带来充足的资金,使港口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其所属船舶的挂靠给港口带来了稳定的货源,易形成发展的正循环,但风险也不容忽视。许立荣指出,在国际港口码头业投资方面,一是要注意规模投资的政治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应积极保护码头投资者的利益。二是倡议以资本为纽带,加强与全球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提升国际合作水平。航运企业和港口的充分合作,可以实现双赢,这已成为航运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多产业协同布局成为跨国航运企业近年来战略调整的方向之一。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将“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转变成实实在在的企业商业模式,形成海外航运物流产业的集群竞争力,将成为国际航运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亚欧航线是世界三大主要集装箱航线之一,海上丝路的构建基础,就是这条繁忙的海上运输线路。作为亚欧航线繁荣的两端之一,中国具有先发优势,但如何将发展的动力注入当地,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航运具有关键的先导作用。航运是整个物流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一头连接着市场,一头连接着生产。近年来,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额度在逐年提升,但一方面航运基础设施落后,另一方面沿线国家或地区间缺乏合作,国际航运管理和有关标准不统一制约了业务增长。这些问题均需通过大力发展航运、促进航运的合作予以解决。航运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连接港口、码头、集疏运体系,以及船舶经营、船舶登记、入籍、保险、法律、中介代理、金融等一系列服务。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带动相关行业的增长,而且将推动港口腹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可以说,航运的先导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海上丝路建设的成败。当前,国际航运市场处于缓慢复苏阶段,海上丝路战略也为中国航运企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海丝之路的推进,航运企业扩大投资将取得新的成果,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融合,通过产业链纽带的深化和互补,完善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推动高端技术创新要素价值的全球实现,航运企业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海运强国,将真正被赋予全新的内涵。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航运保险服务一带一路

8. “一带一路”与保险业发展

1、“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2、“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3、“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挑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