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地位比墨子高,有哪些原因呢?

2024-05-20 04:17

1. 孔子的地位比墨子高,有哪些原因呢?

谈论孔子和墨子之间的地位,我们首先需要分析这两家的思想有何不同。
先说这两家的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最早出现是在春秋末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德治”的主张;后”亚圣“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治国理念;以及后面荀子等众多儒家学说的拥护者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让儒家思想得以在“诸子百家”思想中脱颖而出,形成了非儒即墨的状态。与墨家不同的是儒家在乱世中传承了下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受到汉武帝的推崇,致使儒家思想正式成为正统思想并在后世一直延续下去,儒家思想因此备受社会各界人士推崇。而它的创始人孔子也被推到了极高的地位,被人们尊称为“圣人”

墨家思想有十大核心主张,分别是兼爱、非攻、非命、尚贤、尚同、非乐、天志、明鬼、节用、节葬。墨家是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是墨翟。与儒家的名人辈出不同,墨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只有其创始人墨翟。后继无人也是它在后世逐渐灭绝的重要原因。

再看这两家思想针对的对象:
儒家思想从它的政治主张不难看出,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等主张都是要求人们讲求”忠“、”孝“。对于统治者来说,这对于维护他的统治无疑是很有益的,他自然愿意推崇,让其发展壮大。这也充分体现了文化是为政治服务的。
而墨家思想讲求平等,无亲疏贵贱,它的主张主要是为兼爱服务的。这种思想不说统治阶级,就是平常百姓也难以接受,周朝的分封制讲究的就是血缘亲疏,身份等级,它的这种平等思想明显违背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在乱世时还能有发展机会,当社会安定下来再去谈这种思想,明显是行不通的,天子和普通百姓怎么可能平等。这也是为何在汉武帝以后,墨家思想不断遭受统治阶级打压并逐渐灭绝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无论是孔子还是墨子,他们自己本身都是十分出众的人,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价值主张不同,但并没有所谓的高低之分。决定他们地位高低的是他们的学术流派的发展状况,正所谓”母凭子鬼“就是这个道理。儒家发展得比墨家好,孔子的地位就高于墨子,反之,亦然。



孔子的地位比墨子高,有哪些原因呢?

2. 中国历史上孔子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地位

帝王政治的需要,因为只有孔孟学说最适合帝王统治的需要,试想,如果有比孔孟还高明的学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去拿来用呢?并不是孔孟去找中国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寻到孔孟学说如获至宝。
我为什么反对儒家一切主张?难道仁义礼智信不好吗?每每遇上这个问题,我都要一次一次的解释证明,很是疲惫。也是难怪,我们的老师们正不断的用儒家思想的思维教育我们的孩子,只要我们的教育不变以后这些还会有人问?我们的孩子就是用好词好句的漂亮话培养出来的。美名曰“美言教育”这个美言就是孔子为尊者讳思想的继承。然而老子说得好“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美言下我们的政治诚信和企业诚信能会有多好?实事求是怎么能做到?美言教育下是不会考虑美言后面的深度的。
漂亮话谁都会说,儒家落个满口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的名声,不是一天两天的。我们不能光看“仁义礼智信”的美词还要看这些词后面的内容,如何“仁”?如何“义”?如何“礼”?如何“智”?如何“信”?我们今天很多的知识分子,你们知道孔子是如何仁义礼智信的吗?孔子自己说,他的思想是连续的,儒生们不要忘了这话,今天儒生们解释儒家、孔子,顾前不顾后,顾左露右,盖住上身盖不住下身,总是说不圆,总想把孔子说漂亮点。这个漂亮就是谎言的开始。我们叫儒教为礼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这是孔子一切主张的根源,“仁义”和“智信”都是围绕“礼”来发展的。
孔子时期,礼崩乐坏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为什么会礼崩乐坏却很少有儒生解释、思考。我们的儒家同情者更没有这种思考深度。周朝到孔子时期已经500年了,500年的世袭会是什么结果?这点还用我深讲吗?以下犯上你能怪谁呢?孔子是个私生子,难道一个18岁的姑娘会自愿和一个60岁的老头野合吗?孔子母亲到死都没有告诉孔子他爹是谁,是邻居说的,不能说明这种恨吗?贵族们的腐朽没落已是必然。下对上的不服,贱对贵的仇恨,这个社会能会稳定吗?于是乎春秋战国开始了,于是乎为君王开治国药方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开始了。
说这么许多,我都觉得罗嗦了,但对那些美言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们,这个时代的背景还是要说的。如此简单的深度他们是很少细想的。
孔子的治国药方就是周礼,而孔子继承的这个周礼,是没有精神的周礼形式。我问过儒生周礼的精神是什么?没有人给我答案。我都觉得可笑,一群叫嚷继承中国文化的爱国者们,竟然不知道中国礼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我们华夏文明精神到孔子这里已经被篡改了。黄帝《阴符经》说“天之至私,用之至公”,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的天性是自私的,把他用在为公上就是了。中国的礼文化就是这种思想的衍生品,对有功者的物质奖励外加精神奖励,就是你见了爵位高的要行礼,不想跪拜低人一头可以,拿出你的本事来获取爵位。可以说礼是对人私欲的刺激。黄老的无为,不就是这个吗?下面的积极性刺激出来了领导者还有什么事?这才是无为而无不为。周朝的800年至少500年的稳定,不就是这个思想下成就的吗?当你没有什么可以封赏的时候,这个稳定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周天子没有什么可赏的了,诸侯们有,诸侯们没有了,大夫们有,实在没有就抢别人的,春秋战国为的就是一个利字?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极端的反对“利”也不是没有时代原因的。然而我们就因此而否定“利”吗?孔子也说过取利要符合“义”,然而孔子的“义”又是什么?
孔子失去了周礼的精神的礼就叫我们尊重那些500年世袭的公子哥们。所以孔子的“仁义”是要做到“恶不仁者,其为仁”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是要把君王看成君父的,“父子相隐”是叫你维护亲情的。如果你厌恶不仁者,如果你主张告父偷羊,那么会是什么一个社会风气?连父亲偷羊都要告,都不能容忍,你能容忍公子哥们的胡作非为吗?犯上的都是这种人。这种人就是孔子讨厌的小人。儒生说儒家是宽容的,这就是我们要宽容的吗?这就是孔子礼的思想的本质,也是孔子的“义”,也许在他看来这样社会才能打安定。
孔子之所以要弟子们宽容这些,我认为还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因为叫500年世袭的公子哥们改变是不可能的。为保证上智下愚,也只有叫遵守孔子自以为的好人标准,并赋予君子的称谓了。为什么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什么孔子要求“君子固穷”?为什么孔子要说君子要“仁者爱人”?为什么孔子要讲“孝顺”“孝敬”?可以说这些主张都是在为了培养一种仁孝的性格。《论语》第二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说出了孔儒门要培养的人才和君子性格。这就是孔子“仁义”的“忠孝”。孔子对弟子们的这些教育可以说在根本上混乱了华夏文明礼文化的根基,使中国知识分子从展示自己的能力到展示自己的顺从、奴性,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成对顺从权势的依附者。当然这个虚名不是劳动者给的,劳动者给与孔子的只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骂名。

3. 孔子的地位

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当时的国家政权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到东汉,国家才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孔子成为国家公神以后,儒者们的宗教地位也相应提高。唐代为孔子设立“从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最早选中陪同孔子的,是22位对于注释儒经有重大贡献的儒者,后来扩大到孔子的所有弟子和历代著名的儒者。宋代,从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个优秀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再次是“先贤”,祭祀那些亲自接受孔子教导的弟子们。最后是“先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后历代最优秀的儒者。而后来的儒者,也以死后能够进入孔庙成为先儒为最高的荣誉。

孔子的地位

4. 中国历史上孔子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地位

  影响深远!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论语》是了解其思想的主要著作。
  编辑本段
  孔庙介绍

  批准时间:1994.12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5. 孔子的地位?

我们讲孔子的“历史的地位”,不加“中国”一限制词,是在表明孔子地位不限于中国,他早已是一个世界性的人物。要了解他或评论他都应该纳入世界伟人之林,才能观其异同和得失。伟人也是人,人有其特质,也有其限制。但究竟因为他们不平凡,所以独特的个体也显着普遍的意义。近代中国,抨孔者不必说,崇孔者也因始终敌视抨孔者而与之争长论短,使他们所了解的孔子仍不免限于抨孔者所了解的格局。无限制的贬抑,固属不当也不必,无限制的崇敬,视为伟人中的伟人,对孔子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从中国史上看孔子,每一个时代所反映出来的孔子都有时代的契机,每一个人所了解的孔子也多少不免反射着一己的愿望。这是伟人的幸运,有时也不尽是幸运。当我们尝试着去了解伟人的时候,我们还都不是伟人,因此了解必有局限。民国以来,我们接触了另外的文化标准,也开始学习运用一些新的思考方法,因此比较重视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在这个背景下了解传统,必然会有新的选择,所以墨子和荀子有了新的评价,在研究方面也有较好的成绩。在民初一个时期,孔子几乎是以一反面的角色存在着,这也是过去对孔子的价值和地位做无限制的附丽而带来的反动。不只是对孔子,对任何一个人,如过分夸大了他的功绩,反对者就自然会将他不应该负责的过失要他去承担。今天我们希望早日改正过去两极端的态度,尽可能根据原始的直接文献和史实恢复其历史适当的地位。 根据史实了解孔子,前文已提到两点: 一 孔子虽不必如唐君毅先生所说是诸子之源,但他以后的诸子或多或少都曾受其影响,认同与责难都往往把焦点集中于他。这已说明在先秦时代,孔子已居于思想史的中心地位。 二 孔子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注:平民教育不是贫民教育),后来的诸子中有的在当时的声势并不亚于孔子(如墨子),他们也教授生徒,但没有一个像孔子能标示出伟大的教育宗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化也没有一人能扮演孔子那样重要的角色。 依据这两点史实,加上孔子在思想和人格方面的成就,使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朽的地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一定要说他的地位是因帝王的提倡,当然只是少数人的偏见。帝王们的尊孔祀孔为了自己,也为了天下百姓,因为他们只能接受一个偶像和一个象征意义的孔子。这样一方面使孔子神圣化,同时也使孔子世俗化。要使孔子在这两面趋势中不僵化,不时保持他的智慧之光和精神领袖的地位,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孔子不会希望后人只把他当偶像去崇拜,他的人格或生命的特质根本排斥神化的因素。他欣赏的是有人能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关爱与同情,把他的精神和感情能切实见诸行事,使中国能有更多的奋斗不懈热爱世人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孔子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于不坠。

孔子的地位?

6. 孔子的地位有多高?

东汉,国家才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
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的主要成就: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7. 孔子的地位是不是很高?

孔子在中国十大名人中应该占首位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教科文组织评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他们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孔子排在第一位,孔子的名与其它九位比最大,孔子在中国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就等于在传授知识的人中他的名望是最高最应该得到尊敬的。在古代作教师的有好多,为什么就孔子最值得人尊敬?这自有来头,孔子教的学生在鲁国是最优秀的群体,鲁国的教书先生有好多,为什么就算孔子教出的学生最有用呢?还不是人家老先生在当时是最能教书育人!
孔子教出来的学生在鲁国各行各业中都表现得很优秀,孔子的言传身教使鲁国的精神文明大为提高,以致邻国纷纷邀请孔子和他的学生前来传经送宝,以免国人谈吐不好让外国人轻视笑话,以免国力变弱落后挨打。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拓者,是中国人思想的启蒙者,因人有灵魂有直觉有心灵感应,中国人的心理直接影响外国人的心理,从而使世界各国的精神文明得到明显的提高,孔子之前的500年中国和世界没有一个文化名人,历史也是空白,无人能记,世界名著也未出一本,孔子之后200年人才辈出,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历史有了记截,《春秋》《易经》《论语》《道德经》《圣经》《可兰经》《金刚经》等世界名著相继产生,孔子是《春秋》的作者,是《易经》编著者,是《论语》的讲述者,孔子开启世界名著的先河。
孔子在中国被尊称为圣人,孔子产生儒家,老子产生道家,释迦牟尼产生佛教,儒道佛是这么排名的,此外中国还有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就数孔子的儒家思想流派影响最大出的名人最多,这是有原因的,根就在孔子那里,孔子思想的头开的好。
孔子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道不同,不相为谋。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言必信,行必果。
8.德不孤,必有邻。
9.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巧言乱德。
16.听其言而观其行。
17.小不忍则乱大谋。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地位是不是很高?

8. 孔子的地位?

我们讲孔子的“历史的地位”,不加“中国”一限制词,是在表明孔子地位不限于中国,他早已是一个世界性的人物。要了解他或评论他都应该纳入世界伟人之林,才能观其异同和得失。伟人也是人,人有其特质,也有其限制。但究竟因为他们不平凡,所以独特的个体也显着普遍的意义。近代中国,抨孔者不必说,崇孔者也因始终敌视抨孔者而与之争长论短,使他们所了解的孔子仍不免限于抨孔者所了解的格局。无限制的贬抑,固属不当也不必,无限制的崇敬,视为伟人中的伟人,对孔子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从中国史上看孔子,每一个时代所反映出来的孔子都有时代的契机,每一个人所了解的孔子也多少不免反射着一己的愿望。这是伟人的幸运,有时也不尽是幸运。当我们尝试着去了解伟人的时候,我们还都不是伟人,因此了解必有局限。民国以来,我们接触了另外的文化标准,也开始学习运用一些新的思考方法,因此比较重视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在这个背景下了解传统,必然会有新的选择,所以墨子和荀子有了新的评价,在研究方面也有较好的成绩。在民初一个时期,孔子几乎是以一反面的角色存在着,这也是过去对孔子的价值和地位做无限制的附丽而带来的反动。不只是对孔子,对任何一个人,如过分夸大了他的功绩,反对者就自然会将他不应该负责的过失要他去承担。今天我们希望早日改正过去两极端的态度,尽可能根据原始的直接文献和史实恢复其历史适当的地位。 根据史实了解孔子,前文已提到两点: 一 孔子虽不必如唐君毅先生所说是诸子之源,但他以后的诸子或多或少都曾受其影响,认同与责难都往往把焦点集中于他。这已说明在先秦时代,孔子已居于思想史的中心地位。 二 孔子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注:平民教育不是贫民教育),后来的诸子中有的在当时的声势并不亚于孔子(如墨子),他们也教授生徒,但没有一个像孔子能标示出伟大的教育宗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化也没有一人能扮演孔子那样重要的角色。 依据这两点史实,加上孔子在思想和人格方面的成就,使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朽的地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一定要说他的地位是因帝王的提倡,当然只是少数人的偏见。帝王们的尊孔祀孔为了自己,也为了天下百姓,因为他们只能接受一个偶像和一个象征意义的孔子。这样一方面使孔子神圣化,同时也使孔子世俗化。要使孔子在这两面趋势中不僵化,不时保持他的智慧之光和精神领袖的地位,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孔子不会希望后人只把他当偶像去崇拜,他的人格或生命的特质根本排斥神化的因素。他欣赏的是有人能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关爱与同情,把他的精神和感情能切实见诸行事,使中国能有更多的奋斗不懈热爱世人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孔子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于不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