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之、笃行之,是啥意思

2024-05-03 23:06

1. 慎思之、笃行之,是啥意思

意思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学是为学的第一阶段。
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
“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应该就是这样了
出自《礼记·中庸》

扩展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
(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慎思之、笃行之,是啥意思

2. 慎思之、笃行之,是啥意思

出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用比较简单的解释来说就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施行。
       
因为自己没有总够的语言去表述,可又总不甘心,于是在转了很久之后,最后觉的下面着段说明比较立体而且全面,故摘记于此: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3. 慎思之、笃行之,是啥意思

出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用比较简单的解释来说就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施行。 因为自己没有总够的语言去表述,可又总不甘心,于是在转了很久之后,最后觉的下面着段说明比较立体而且全面,故摘记于此: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慎思之、笃行之,是啥意思

4. 慎思笃行是什么意思

慎思笃行”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
“慎思笃行”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 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5. “慎思笃行”是什么意思?

慎思笃行的意思是:慎重地思考,踏踏实实地行动。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动。

扩展资料:
全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
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庸

“慎思笃行”是什么意思?

6. 慎思笃行是什么意思?

慎思笃行,拼音为shèn sīdǔxíng。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慎思笃行”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
出自西汉戴圣《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译文: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扩展资料:
古人认为,人的成长包括五个阶段:博学(广博地学习),即收集信息,吸取知识;审问(详尽地追问),即提出问题,解除疑惑;慎思(谨慎周密地思考),即消化整理,融会贯通;明辨(清晰明确地分辨),即形成概念,择定结果;笃行(切实地实行),即将认知付诸实践,形成品格。
这五个阶段大致可约为学习、思考、实践三个方面。“慎思明辨”就是思考,是由学习到实践的中间阶段。也就是说,学习与思考、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而思考则是学习的深入和提升,是实践的前导,是从学习到实践转化的关键所在。

7. 明志笃行 静学远思 是什么意思?

该脱胎自复旦大学的校训: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复旦校训的两句话是由这里来的,用简单的语句来解释,博学是从各方面广博的去学习,以开拓知识的范围,笃志是向远处大处立个志向,立了志向,就要坚定不移,切问是切切实实的问,近思是由近及远的想。

明志笃行 静学远思 是什么意思?

8. 潜心笃行是什么意思

潜心笃行的意思是专心做事。潜心:心静而专注。笃行,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7回:“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
近义词:专心致志。
例句:感谢高考,坚持不懈,潜心笃行。
造句:
1、她变成了一个潜心笃行的聆听者。
2、专而后能精,所以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潜心笃行的人。
3、从此,断绝一切欲望与痴念。潜心笃行做自己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