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公司 一带一路

2024-05-06 12:07

1. 保险 公司 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上,国有企业的角色和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截至2014年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央企达80多家。作为国企问题的资深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在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不仅在产能和签约能力方面实力强劲,而且在推进各个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与谈判等方面也起着带头作用。作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代表,国有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怎么当好“主力军”和“领头羊”?国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和“领头羊”谈及“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的角色,李锦表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发挥着‘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境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的增长加速了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2014年中国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强,已有1家进入前10名,5家进入前30名。上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上批示,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在李锦看来,“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是一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过程。因为“一带一路”划定的区域范围值得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利用。他认为,“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的含义是“产业的输出,能力的输出。”“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从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产业的输出和能力的输出上来。中央企业对外开放‘新’在何处?就是要在产业和能力的输出上作出好文章。”李锦说。而在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的细分领域,国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认为,企业主导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求。他表示,6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企业主导”排在基本原则中的第一位,分外引人注目。上海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丁晓钦认为,作为国家形象和利益的重要代表,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首要位置。丁晓钦认为,由于周期较长、收益不高,私人资本与私有企业通常不愿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对于国企来说,投入“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是贯彻国家战略和意志的体现,也是消化和转移我国国内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丁晓钦还表示,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而现阶段,我国民营资本的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管理水平都不如国有资本,更远远比不上西方跨国公司的垄断资本,因此目前进入国际要素市场,获得足够份额的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是我国进入国际要素市场的希望,也是我国获得国际要素市场定价权的主通道。”丁晓钦说。“主力军”如何发力那么,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该如何发力?李锦认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是发挥其“主力军”、“领头羊”作用的一个重要方式。李锦认为,首先把国企做大,在做大的基础上再做强做优,这是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需要出发,是国企改革与发展基调的一个变化。事实上,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事宜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准后,“今年下半年可能将迎来国企兼并重组浪潮”的说法广为流传。但李锦也表示,央企做大并非简单地合并。“做大”需要新思路,要与“做强”“做优”同时进行。“以后的重组,要着重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功能分类出发。”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对外经贸研究室主任杨立强认为,放眼全球,我国国有企业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而兼并重组式的改革能把国企“拧成一股绳”,扩大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对国企自身来说,兼并重组能增强自身实力;从国外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也能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自己人跟自己人打架’,形成更大的合力。”杨立强说。李锦认为,国企的兼并重组对“一带一路”建设起着“双向推动”作用。“国企的兼并重组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带一路’建设也会推动国企的兼并重组,(国企)重组又接着推动了‘一带一路’,这是双向推动的良性循环。”李锦指出,国企的兼并重组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有非常直接而具体的影响。“在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能源发电等领域,央企重组的步伐已经迈开了。”对于国企的兼并重组,丁晓钦指出,需要特别注意兼并重组的对象问题。“如果兼并重组的对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道国)的企业,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必然会影响整个‘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他建议国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采取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通过邀请东道国企业共同组建一个新的企业,以促进该国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水平,以达到双赢。除兼并重组的方式外,杨立强表示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应注重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防控,以及对当地市场环境的分析和调查。他认为,这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包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和经济形势的风险识别,对国际汇率波动风险的把控,以及工程承包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他说,国企的竞争力始终来源于自身产品和服务,因此“练好内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出去以后,人家才不会看你是不是‘国字号’,看的就是你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金融服务不可缺“主力军”的发力也离不开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保障。7月14日,国资委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公布了中央企业参与的一系列大项目,涵盖了电力、轨道交通、建材、通信等多个领域。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毅此前曾透露,“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9万亿元,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底,中央企业境外经营单位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达到12.5%、18.7%和10.6%。7月27日,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在2015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论坛上表示,企业普遍反映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服务比较欠缺。“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主要依靠的是自有的资金。”对此,庄聪生建议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特别是做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服务布局,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能力,并且进一步发挥政策性保险机构的作用,采取降低费率、扩大覆盖面、创新保险产品、提升理赔效益等措施。事实上,我国金融、保险机构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并推出了针对“一带一路”的产品和服务。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4%。6月24日,中信银行宣布设立“一带一路”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主要投资于“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并购重组、产业投资及“走出去”项目。此外,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也在近年挂牌成立,这三大金融机构显然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李锦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机构应该转变理念,“在国内,金融机构的理念是赚企业的钱,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机构应该更多地帮助企业,扶持企业在外面的业务。”国企+民企联合出海“一带一路”建设中,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是另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新增境外投资的企业中,大多数为民营地方企业,占到了94%,其中金融类对外投资450亿美元,占总额的43.8%,同比增长36.8%。庄聪生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联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数量和投资在逐年增大,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力量。但他也直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少,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而且,相较于国企,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经验不足。对此,李锦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该允许和鼓励“国企+民企联合出海”,实现“国民共进”。在他看来,国有企业往往实力雄厚,且对外经济交往经验丰富,而民营企业灵活高效,在科技、服务等领域拥有比较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可以尝试通过业务合作、合资办厂等形式带动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中。丁晓钦也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层面,始终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丁晓钦说,“同时要发挥中小型私营企业的作用,诸如物流、互联网、服务业等均需要中小型私营企业参与。”杨立强则指出,对于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企业应当平等对待。“不管是地方国企还是央企,也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企业,不要区别对待。”对于“一带一路”中的“国民共进”,杨立强和李锦都建议通过建立境外工业园区的方式来实现。他们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中国工业园的方式,有利于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抱团”,从而减少和规避风险,并且带动装备和制造产能“走出去”,刺激社会投资的深度融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 公司 一带一路

2. 一带一路保险公司成立

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上,国有企业的角色和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截至2014年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央企达80多家。作为国企问题的资深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在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不仅在产能和签约能力方面实力强劲,而且在推进各个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与谈判等方面也起着带头作用。作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代表,国有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怎么当好“主力军”和“领头羊”?国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和“领头羊”谈及“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的角色,李锦表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发挥着‘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境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的增长加速了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2014年中国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强,已有1家进入前10名,5家进入前30名。上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上批示,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在李锦看来,“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是一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过程。因为“一带一路”划定的区域范围值得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利用。他认为,“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的含义是“产业的输出,能力的输出。”“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从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产业的输出和能力的输出上来。中央企业对外开放‘新’在何处?就是要在产业和能力的输出上作出好文章。”李锦说。而在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的细分领域,国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认为,企业主导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求。他表示,6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企业主导”排在基本原则中的第一位,分外引人注目。上海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丁晓钦认为,作为国家形象和利益的重要代表,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首要位置。丁晓钦认为,由于周期较长、收益不高,私人资本与私有企业通常不愿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对于国企来说,投入“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是贯彻国家战略和意志的体现,也是消化和转移我国国内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丁晓钦还表示,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而现阶段,我国民营资本的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管理水平都不如国有资本,更远远比不上西方跨国公司的垄断资本,因此目前进入国际要素市场,获得足够份额的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是我国进入国际要素市场的希望,也是我国获得国际要素市场定价权的主通道。”丁晓钦说。“主力军”如何发力那么,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该如何发力?李锦认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是发挥其“主力军”、“领头羊”作用的一个重要方式。李锦认为,首先把国企做大,在做大的基础上再做强做优,这是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需要出发,是国企改革与发展基调的一个变化。事实上,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事宜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准后,“今年下半年可能将迎来国企兼并重组浪潮”的说法广为流传。但李锦也表示,央企做大并非简单地合并。“做大”需要新思路,要与“做强”“做优”同时进行。“以后的重组,要着重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功能分类出发。”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对外经贸研究室主任杨立强认为,放眼全球,我国国有企业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而兼并重组式的改革能把国企“拧成一股绳”,扩大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对国企自身来说,兼并重组能增强自身实力;从国外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也能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自己人跟自己人打架’,形成更大的合力。”杨立强说。李锦认为,国企的兼并重组对“一带一路”建设起着“双向推动”作用。“国企的兼并重组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带一路’建设也会推动国企的兼并重组,(国企)重组又接着推动了‘一带一路’,这是双向推动的良性循环。”李锦指出,国企的兼并重组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有非常直接而具体的影响。“在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能源发电等领域,央企重组的步伐已经迈开了。”对于国企的兼并重组,丁晓钦指出,需要特别注意兼并重组的对象问题。“如果兼并重组的对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道国)的企业,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必然会影响整个‘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他建议国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采取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通过邀请东道国企业共同组建一个新的企业,以促进该国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水平,以达到双赢。除兼并重组的方式外,杨立强表示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应注重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防控,以及对当地市场环境的分析和调查。他认为,这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包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和经济形势的风险识别,对国际汇率波动风险的把控,以及工程承包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他说,国企的竞争力始终来源于自身产品和服务,因此“练好内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出去以后,人家才不会看你是不是‘国字号’,看的就是你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金融服务不可缺“主力军”的发力也离不开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保障。7月14日,国资委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公布了中央企业参与的一系列大项目,涵盖了电力、轨道交通、建材、通信等多个领域。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毅此前曾透露,“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9万亿元,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底,中央企业境外经营单位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达到12.5%、18.7%和10.6%。7月27日,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在2015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论坛上表示,企业普遍反映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服务比较欠缺。“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主要依靠的是自有的资金。”对此,庄聪生建议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特别是做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服务布局,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能力,并且进一步发挥政策性保险机构的作用,采取降低费率、扩大覆盖面、创新保险产品、提升理赔效益等措施。事实上,我国金融、保险机构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并推出了针对“一带一路”的产品和服务。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4%。6月24日,中信银行宣布设立“一带一路”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主要投资于“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并购重组、产业投资及“走出去”项目。此外,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也在近年挂牌成立,这三大金融机构显然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李锦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机构应该转变理念,“在国内,金融机构的理念是赚企业的钱,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机构应该更多地帮助企业,扶持企业在外面的业务。”国企+民企联合出海“一带一路”建设中,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是另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新增境外投资的企业中,大多数为民营地方企业,占到了94%,其中金融类对外投资450亿美元,占总额的43.8%,同比增长36.8%。庄聪生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联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数量和投资在逐年增大,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力量。但他也直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少,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而且,相较于国企,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经验不足。对此,李锦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该允许和鼓励“国企+民企联合出海”,实现“国民共进”。在他看来,国有企业往往实力雄厚,且对外经济交往经验丰富,而民营企业灵活高效,在科技、服务等领域拥有比较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可以尝试通过业务合作、合资办厂等形式带动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中。丁晓钦也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层面,始终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丁晓钦说,“同时要发挥中小型私营企业的作用,诸如物流、互联网、服务业等均需要中小型私营企业参与。”杨立强则指出,对于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企业应当平等对待。“不管是地方国企还是央企,也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企业,不要区别对待。”对于“一带一路”中的“国民共进”,杨立强和李锦都建议通过建立境外工业园区的方式来实现。他们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中国工业园的方式,有利于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抱团”,从而减少和规避风险,并且带动装备和制造产能“走出去”,刺激社会投资的深度融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一带一路保险公司筹备

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上,国有企业的角色和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截至2014年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央企达80多家。作为国企问题的资深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在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不仅在产能和签约能力方面实力强劲,而且在推进各个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与谈判等方面也起着带头作用。作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代表,国有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怎么当好“主力军”和“领头羊”?国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和“领头羊”谈及“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的角色,李锦表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发挥着‘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境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的增长加速了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2014年中国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强,已有1家进入前10名,5家进入前30名。上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上批示,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在李锦看来,“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是一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过程。因为“一带一路”划定的区域范围值得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利用。他认为,“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的含义是“产业的输出,能力的输出。”“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从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产业的输出和能力的输出上来。中央企业对外开放‘新’在何处?就是要在产业和能力的输出上作出好文章。”李锦说。而在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的细分领域,国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认为,企业主导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求。他表示,6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企业主导”排在基本原则中的第一位,分外引人注目。上海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丁晓钦认为,作为国家形象和利益的重要代表,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首要位置。丁晓钦认为,由于周期较长、收益不高,私人资本与私有企业通常不愿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对于国企来说,投入“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是贯彻国家战略和意志的体现,也是消化和转移我国国内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丁晓钦还表示,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而现阶段,我国民营资本的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管理水平都不如国有资本,更远远比不上西方跨国公司的垄断资本,因此目前进入国际要素市场,获得足够份额的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是我国进入国际要素市场的希望,也是我国获得国际要素市场定价权的主通道。”丁晓钦说。“主力军”如何发力那么,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该如何发力?李锦认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是发挥其“主力军”、“领头羊”作用的一个重要方式。李锦认为,首先把国企做大,在做大的基础上再做强做优,这是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需要出发,是国企改革与发展基调的一个变化。事实上,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事宜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准后,“今年下半年可能将迎来国企兼并重组浪潮”的说法广为流传。但李锦也表示,央企做大并非简单地合并。“做大”需要新思路,要与“做强”“做优”同时进行。“以后的重组,要着重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功能分类出发。”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对外经贸研究室主任杨立强认为,放眼全球,我国国有企业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而兼并重组式的改革能把国企“拧成一股绳”,扩大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对国企自身来说,兼并重组能增强自身实力;从国外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也能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自己人跟自己人打架’,形成更大的合力。”杨立强说。李锦认为,国企的兼并重组对“一带一路”建设起着“双向推动”作用。“国企的兼并重组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带一路’建设也会推动国企的兼并重组,(国企)重组又接着推动了‘一带一路’,这是双向推动的良性循环。”李锦指出,国企的兼并重组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有非常直接而具体的影响。“在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能源发电等领域,央企重组的步伐已经迈开了。”对于国企的兼并重组,丁晓钦指出,需要特别注意兼并重组的对象问题。“如果兼并重组的对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道国)的企业,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必然会影响整个‘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他建议国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采取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通过邀请东道国企业共同组建一个新的企业,以促进该国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水平,以达到双赢。除兼并重组的方式外,杨立强表示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应注重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防控,以及对当地市场环境的分析和调查。他认为,这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包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和经济形势的风险识别,对国际汇率波动风险的把控,以及工程承包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他说,国企的竞争力始终来源于自身产品和服务,因此“练好内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出去以后,人家才不会看你是不是‘国字号’,看的就是你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金融服务不可缺“主力军”的发力也离不开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保障。7月14日,国资委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公布了中央企业参与的一系列大项目,涵盖了电力、轨道交通、建材、通信等多个领域。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毅此前曾透露,“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9万亿元,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底,中央企业境外经营单位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达到12.5%、18.7%和10.6%。7月27日,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在2015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论坛上表示,企业普遍反映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服务比较欠缺。“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主要依靠的是自有的资金。”对此,庄聪生建议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特别是做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服务布局,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能力,并且进一步发挥政策性保险机构的作用,采取降低费率、扩大覆盖面、创新保险产品、提升理赔效益等措施。事实上,我国金融、保险机构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并推出了针对“一带一路”的产品和服务。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4%。6月24日,中信银行宣布设立“一带一路”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主要投资于“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并购重组、产业投资及“走出去”项目。此外,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也在近年挂牌成立,这三大金融机构显然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李锦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机构应该转变理念,“在国内,金融机构的理念是赚企业的钱,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机构应该更多地帮助企业,扶持企业在外面的业务。”国企+民企联合出海“一带一路”建设中,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是另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新增境外投资的企业中,大多数为民营地方企业,占到了94%,其中金融类对外投资450亿美元,占总额的43.8%,同比增长36.8%。庄聪生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联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数量和投资在逐年增大,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力量。但他也直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少,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而且,相较于国企,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经验不足。对此,李锦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该允许和鼓励“国企+民企联合出海”,实现“国民共进”。在他看来,国有企业往往实力雄厚,且对外经济交往经验丰富,而民营企业灵活高效,在科技、服务等领域拥有比较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可以尝试通过业务合作、合资办厂等形式带动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中。丁晓钦也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层面,始终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丁晓钦说,“同时要发挥中小型私营企业的作用,诸如物流、互联网、服务业等均需要中小型私营企业参与。”杨立强则指出,对于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企业应当平等对待。“不管是地方国企还是央企,也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企业,不要区别对待。”对于“一带一路”中的“国民共进”,杨立强和李锦都建议通过建立境外工业园区的方式来实现。他们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中国工业园的方式,有利于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抱团”,从而减少和规避风险,并且带动装备和制造产能“走出去”,刺激社会投资的深度融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一带一路保险公司筹备

4. 一带一路对我国保险业

一带一路对中国有积极的战略意义。中国有必须进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从内部原因来讲,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早期中国的开放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这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中国要追求新形式的开放,进行一种新形式的国际合作,寻找新的市场,这也避免中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从外部原因来讲,当前世界经济是失衡的,怎样重新回到平衡,需要每个国家得到平衡。美国、欧洲因为自身发展的局限和特点无法改变世界失衡状态,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担负起改变世界失衡状态的任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 人保公司怎样布局一带一路

第一,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一带一路”要增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质量。第二,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卖产品、争夺市场,更要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中国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或股份制等(这些都是途径),而是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即做大,做强,基业长青。所谓“大”,主要指企业规模要做大;所谓“强”,是指创造不俗业绩,在所在行业产生影响力;“基业长青”,则是要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对中国企业来说,做大并不难,做强和基业长青则需要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长远的愿景、价值观、使命和企业文化。目前,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的渐进性创新多,但突破性创新少;中国企业还处在模仿世界一流企业的阶段,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投资并购方面,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有效管理力度不够,甚至有的企业规模扩大了,管理水平跟不上,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在国际化经营方面,中国企业跨国指数还比较低,在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三,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有产品、有技术,更要有品牌、有品牌价值。目前,有产品没有品牌,或者有品牌没有品牌价值,是中国经济的“顽疾”。缺乏品牌价值往往同缺乏大师和大家是分不开的,一想到中国企业,就是密密麻麻的工人、匠人,但普遍缺乏大师和大家,缺乏对产品本身以及生产过程的人文理解,这样的产品是不深刻的,这样的企业是难以征服人心的。第四,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受欢迎,更要打造有魅力、可持续的商业帝国。《财富》杂志“全球最受赞赏企业”评选,考量指标包括:(1)产品和服务的地位;(2)长期投资的价值;(3)公司资产的合理利用;(4)创新能力;(5)管理质量;(6)财务稳健程度;(7)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8)社会责任;(9)全球化经营的有效性。第五,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讲入耳、入心的企业故事,更要用能够打动自己的优秀案例去征服人心。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人保公司怎样布局一带一路

6. 保险业参与一带一路的优势

一代一路的国家优势就是一但战争中国强大的军队是绝对可以保家卫国的,但是绝对阻止不了美帝的海上物质封锁。能源被切断是很可怕的。现在新疆三大通道以打开,早先的阿拉山口口岸是针对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的。霍尔果斯是针对欧洲的。现在又打通喀什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陆运和海运。国家几千亿几千亿的大项目一个接一个。做为小老百姓如果你也参与了一带一路的步伐从中自然也会受益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