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谈以房养老,警惕“以房养老”等理财骗局,如何识别坑老骗局?

2024-05-19 05:47

1. 中消协谈以房养老,警惕“以房养老”等理财骗局,如何识别坑老骗局?

随着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与老年人相关联的各类经济产品也陆续出现,老年人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也有着许多的不法分子也将目光对准了老年人,经常性的用各种理财消费陷阱来骗取老年人的钱财。中消协曝光了一种名为以房养老的针对老年任的骗局,提醒大家早提高警惕,预防上当受骗。

中消协称,以房养老的骗局的套路是,犯罪分子以高收益理财项目为由骗取老年任将房子做抵押贷款,然后用贷款用来作投资,老年人每月都会收到非常高分收益,在最初几个月进行投资的老年人确实收到了很高的收益,但是随后这些骗子就销声匿迹了,老年人不仅背上了一身得贷款连房子也被强制过户了。很多的老年人误入此骗局而钱房两空。

所以老年人平时必须要提高警惕,为了避免老年人陷入骗局,小编下面将给予众多的老年人朋友们几点关于防骗的意见。
1.如果老年人朋友真想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先了解关于理财产品的一些基础知识,可以多与子女商量,由他们帮助自己进行购买理财产品,而且必须要去正规的银行进行购买。
2.老年人一定要远离社会上的一些所谓得高收入的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基本都是骗人的。
3.老年人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轻易的泄露给他人。
4.老年人要做到理智消费,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的不法分子经常性的利用各种幌子来欺骗老年人购买大量的保健用品,其实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三无产品,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十分的不利。

老年人只要注意以上几点就能很好的识破各种坑老骗局,除此之外,子女们也要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平时多对老年人进行陪伴,让父母们安稳的度过晚年。

中消协谈以房养老,警惕“以房养老”等理财骗局,如何识别坑老骗局?

2. 中消协点名“以房养老”,老年人如何避免落入这样的骗局中?

近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关于“以房养老”的新骗局,这是一种非法集资或者是利用这种以房养老的概念来转移老人房产的骗局。中消协点名“以房养老”,那么;老年人如何避免落入这样的骗局中呢?

骗子们会利用老年人爱赚便宜,缺乏理财投资知识,用高额回报作为切入点,打造成各种诈骗套路,很多老年人经不住高额回报的诱惑进入了圈套中,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房钱两空。有些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找麻烦就住进了老年公寓,于是就会有投资机构盯上了这些老年人,投资机构的人介绍只要老人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可以从中获得年化率为百分之十的收益,这个年化率要比银行甚至比很多理财投资都要高很多,于是老人相信了,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投入了几十万,一两年后这个公寓经营不善老人的本金和利息都套入里面拿不回来。

老年人上当受骗主要还是缺乏理财知识盲目听从,平时一些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或许听到比人说几句关于投资的话题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或者是看到别人从中赚钱了自己就禁不住高回报的诱惑,特别是一些商家打着低门槛高回报的口号,选择理财,甚至有些直接被朋友邻居为了几斤鸡蛋拉入群中,在群里被人忽悠着购买理财产品。

人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人老了只要有精力就应该多学习,可以主动学习一些理财知识,要懂得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跟银行存钱是不一样的性质。不要背着子女投资,有什么事情要及时跟孩子沟通,想要买理财产品,一定要去正规的金融机构,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都可以购买,可以让孩子陪着自己一起选择。

3. 以房养老骗局高发,背后的套路是什么样的?

以房养老骗局高发,最后的套路是假借以房养老的名义像一些老人许诺给到一些高额的利息,并且承诺让老人能够保本保息,首先先诱惑老人将房屋抵押给出借人,可最终的钱款确实会被骗子公司给拿到,当骗子公司出现断链的问题,借贷的资金就会被骗子所骗取,而这个时候因为老人的房屋是抵押给骗子公司的,所以老人也就会成为最后的债务人。

关于以房养老的骗局,还有一种就是一些骗子会打着投资养老的名义,比如告诉老人这种回报率是非常高的,并且会提前给老人预定好床位和房间的服务,让老人进行筹集一些资金。而刚开始的时候,很多骗子也都会采取一些小恩小惠的方式获取老人的信任,之后就会对老人实施诈骗。

对于老人来说,如果想要投资一些理财产品之前还是要慎重一些的,不要随意的去相信自己,就能够赚到非常多的钱,一定要和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多商量一些,有一些投资活动要提前做好相关的了解。同时也不要盲目的去相信一些所谓的高收益或者高回报,因为这些都是骗子常用的套路,像他们很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或者跑路的情况,平时在生活当中老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的将信息暴露在网上,同时也不要随意的和他人去签订一些所谓的合同。

最后老人被这些骗子所欺骗,都是因为骗子最最开始的时候说的非常的好听,而老人也都认为自己对于房贷这一行业非常了解,所以不会被欺骗,本想过一个非常舒适的晚年,但最终却没想到的是自己要承担非常大的债务,并且辛辛苦苦可能赚到的房子也要抵押给别人。

以房养老骗局高发,背后的套路是什么样的?

4. 以房养老骗局高发背后的套路是什么?应该如何防范?


5. 以房养老骗局高发背后的套路是什么?应该如何防范

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将会迈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养老方式亟待创新,从而产生了“以房养老”等新需求。以房养老的官方定义是依据拥有资源,利用住房寿命周期和老年住户生存余命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会以提前套现变现,实现价值上的流动,为老年人在其余存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简单而言就是,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可以继续住在房子里。在世时,定期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去世后,房子归保险公司处置。  

1、以房养老的套路。
以房养老的套路简单而言就是犯罪团伙先以某理财公司代理人或业务员的身份向老年人介绍理财产品,说服老人通过抵押房产获得抵押款进而投资所谓的理财产品,承诺老人一定的年化收益;在老年人心动决定抵押房子的时候,犯罪团伙再将老人的房产抵押给第三方,并许给第三方更高的利息,在收取足够抵押款后携款跑路。最终就会导致老年人既收不到养老金也失去了房子。这对于老人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犯罪分子不仅是在要老人的钱更是在要老人的命。

2、如何防范以房养老的骗局。
北京市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以房养老”为名的非法集资骗局与陷阱揭底,他们将“以房养老”非法集资的作案形式归结为三大特点:一是假借国家“以房养老”政策名义,诈骗手段具有诱惑性;二是诈骗过程复杂,呈现出分工化、链条化的特点;三是以公证的方式规避法律,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房养老在我们国家是新生的事物,监管方面尚有缺失,因此老人在选择以房养老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型的专业的保险公司或金融机构的产品,不要轻易被小金融机构许诺的高额利息诱惑,以免被骗。另一方面,由于老人的法律知识匮乏,难以判断整套程序手续是否存在问题,因此在办理此项业务时候尽量找晚辈陪同或者咨询律师。一旦真的遇到了骗局,要在第一时间报案,请求公安机关帮助。

以房养老骗局高发背后的套路是什么?应该如何防范

6. 严查以房养老骗局背后的“套路”

一些“以房养老”欺诈案例表明,部分“以房养老”骗局背后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显的“套路贷”犯罪特征。“以房养老”骗局与“套路贷”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有关部门应厘清“以房养老”骗局的犯罪特征,并参考打击“套路贷”犯罪的司法实践,及时出台法规严打“以房养老”欺诈犯罪。
近期,打着“以房养老”幌子骗取老年人房产的欺诈案频频曝光。北京警方日前就中安民生“资产养老”项目立案侦查,依法刑事拘留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在内的犯罪嫌疑人88人。
所谓“以房养老”,就是年轻时贷款买房,老了以后将房屋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由上述机构支付养老费用,保障晚年生活。这一养老理念的实践源自海外,近年国内虽然也有保险公司尝试开展相关业务,但由于政策配套及市场需求等原因,投保者极少。
“以房养老”保险虽然在市场遭到冷遇,但“以房养老”骗局却很“热”。一些不法分子以各种“以房养老”项目作为道具,诱使众多老年人陷入“房财两空”的困境。目前由“以房养老”衍生出来的诈骗花样不少,有“天上掉馅饼”式的骗局——“把房子抵押借款半年,期间每月都能得到10%的高息,到期赎回房子”;有购买理财产品式的骗局——老人抵押房产,由此获得贷款并去购买特定理财产品;还有投资养老公寓式的骗局,让老人预交大量定金进行非法集资。
近年来,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骗子,纷纷把贪婪的目光投向老年人,而不幸掉入“以房养老”陷阱的老年人则显得尤为悲惨。在各种“以房养老”骗局中,老人们要么只得到少许利息却失去了唯一的居所,要么被骗去了房子还额外背上了巨额债务,许多涉案老年人失去房子又拿不到养老金,落得老无所依的无助境地。
当前老年人掉入“以房养老”骗局后,合法权益难以维护的局面值得深思。目前,因“以房养老”而失去房屋的受害者,很少能够追回房产。究其原因,“以房养老”骗局的涉案公司往往专业化分工、流程化特征明显,导致受害老人维权难度极大。一些老人被骗子忽悠而签下抵押房产的借款合同,还莫名其妙地签下经公证的“委托书”放弃抗辩权。获得“全权委托”的骗子可以“合法”地随意处置房产,价值数百万的房子甚至以几千元价格贱卖。
一些“以房养老”欺诈案例表明,部分“以房养老”骗局背后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显的“套路贷”犯罪特征。不法分子精心设计出“借款+委托售房”的模式,存在着规避国家法律的明显意图。同时,一些案件存在着若隐若现的公证机构、放贷者、委托代理人、买房人共谋勾结的痕迹。在这些“以房养老”骗局中包含多个法律关系,有老人与放贷者之间的借贷合同纠纷,还有房屋被委托代理人出售的房屋买卖民事纠纷。因此,即使行骗者被依法制裁,老人们也难以讨回公道、要回房产。
在一些“以房养老”骗局中,还存在明显的暴力行为,许多案件都是多个壮汉采取打砸方式硬闯入受害老人家中,一些老人甚至是连人带物被扫地出门、扔进楼道。“以房养老”欺诈案中,往往隐约可见分工明确的犯罪集团,同时还有专业的财务、法律人士各司其职。这些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性利益为目的,由不同的犯罪分子分阶段实施物色被害人选、诱骗签订合同,犯罪后期主要以威胁、胁迫等暴力手段驱赶被害人并占有其房产。
种种迹象显示,“以房养老”骗局与“套路贷”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有关部门应厘清“以房养老”骗局的犯罪特征,并参考打击“套路贷”犯罪的司法实践,及时出台法规严打“以房养老”欺诈犯罪。不能让受害者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子,必须以法律武器脱去犯罪分子身上披着的“合法”、合同的外衣,必须迅速关闭骗子攫取老人房产的方便之门。

7. 严查以房养老骗局背后的“套路”

一些“以房养老”欺诈案例表明,部分“以房养老”骗局背后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显的“套路贷”犯罪特征。“以房养老”骗局与“套路贷”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有关部门应厘清“以房养老”骗局的犯罪特征,并参考打击“套路贷”犯罪的司法实践,及时出台法规严打“以房养老”欺诈犯罪。
近期,打着“以房养老”幌子骗取老年人房产的欺诈案频频曝光。北京警方日前就中安民生“资产养老”项目立案侦查,依法刑事拘留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在内的犯罪嫌疑人88人。
所谓“以房养老”,就是年轻时贷款买房,老了以后将房屋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由上述机构支付养老费用,保障晚年生活。这一养老理念的实践源自海外,近年国内虽然也有保险公司尝试开展相关业务,但由于政策配套及市场需求等原因,投保者极少。
“以房养老”保险虽然在市场遭到冷遇,但“以房养老”骗局却很“热”。一些不法分子以各种“以房养老”项目作为道具,诱使众多老年人陷入“房财两空”的困境。目前由“以房养老”衍生出来的诈骗花样不少,有“天上掉馅饼”式的骗局——“把房子抵押借款半年,期间每月都能得到10%的高息,到期赎回房子”;有购买理财产品式的骗局——老人抵押房产,由此获得贷款并去购买特定理财产品;还有投资养老公寓式的骗局,让老人预交大量定金进行非法集资。
近年来,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骗子,纷纷把贪婪的目光投向老年人,而不幸掉入“以房养老”陷阱的老年人则显得尤为悲惨。在各种“以房养老”骗局中,老人们要么只得到少许利息却失去了唯一的居所,要么被骗去了房子还额外背上了巨额债务,许多涉案老年人失去房子又拿不到养老金,落得老无所依的无助境地。
当前老年人掉入“以房养老”骗局后,合法权益难以维护的局面值得深思。目前,因“以房养老”而失去房屋的受害者,很少能够追回房产。究其原因,“以房养老”骗局的涉案公司往往专业化分工、流程化特征明显,导致受害老人维权难度极大。一些老人被骗子忽悠而签下抵押房产的借款合同,还莫名其妙地签下经公证的“委托书”放弃抗辩权。获得“全权委托”的骗子可以“合法”地随意处置房产,价值数百万的房子甚至以几千元价格贱卖。
一些“以房养老”欺诈案例表明,部分“以房养老”骗局背后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显的“套路贷”犯罪特征。不法分子精心设计出“借款+委托售房”的模式,存在着规避国家法律的明显意图。同时,一些案件存在着若隐若现的公证机构、放贷者、委托代理人、买房人共谋勾结的痕迹。在这些“以房养老”骗局中包含多个法律关系,有老人与放贷者之间的借贷合同纠纷,还有房屋被委托代理人出售的房屋买卖民事纠纷。因此,即使行骗者被依法制裁,老人们也难以讨回公道、要回房产。
在一些“以房养老”骗局中,还存在明显的暴力行为,许多案件都是多个壮汉采取打砸方式硬闯入受害老人家中,一些老人甚至是连人带物被扫地出门、扔进楼道。“以房养老”欺诈案中,往往隐约可见分工明确的犯罪集团,同时还有专业的财务、法律人士各司其职。这些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性利益为目的,由不同的犯罪分子分阶段实施物色被害人选、诱骗签订合同,犯罪后期主要以威胁、胁迫等暴力手段驱赶被害人并占有其房产。
种种迹象显示,“以房养老”骗局与“套路贷”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有关部门应厘清“以房养老”骗局的犯罪特征,并参考打击“套路贷”犯罪的司法实践,及时出台法规严打“以房养老”欺诈犯罪。不能让受害者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子,必须以法律武器脱去犯罪分子身上披着的“合法”、合同的外衣,必须迅速关闭骗子攫取老人房产的方便之门。(评论员 樊大彧)

严查以房养老骗局背后的“套路”

8. 莫让骗局坏了“以房养老”制度

作为一种创新的养老保障模式,“以房养老”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一方面,虽然相关方面多方宣传倡导这一新理念,然而一旦落实到现实层面,受制于家庭观念以及操作的便利程度,其推广成效一直未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一些打着“以房养老”名义的欺诈现象屡屡出现,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也给这一模式的推广前景蒙上新的阴影。央视新闻频道日前就再度曝光了一起这样的事件:一家名叫中安民生的资产管理公司,忽悠老人签下充满陷阱的房屋抵押合同,最后使得不少人陷入房财两空的境地。
梳理报道中列举的多种“魔鬼细节”可以看到,这是一宗典型的借用“以房养老”概念制造的骗局。形式上,老人们与公司签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通过“倒按揭”的方式从后者定期获取现金收益,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问题在于,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后者充分利用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把老人抵押的房子变成了攫取利益的工具。例如,该公司安排老人与第三方签订担保合同,但实际上这个第三方却是空壳公司;该公司向老人宣讲“以房养老”抵押可以随时退出,然而一旦签了抵押合同,转身把房子抵押给各种小贷公司。透过这些细节,固然应该提醒老人们在签订类似的合同时应该谨慎行事,同样令人困惑的是,一个打着部委名号,在京冀两地开了八家“一站式服务大厅”,举行了各种宣讲活动的资产管理公司,是如何得以存在多年的呢?
进一步需要追问的是,当这些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受损时该如何救济呢?依照原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能够开展这一试点业务的必须是符合相应资质规定的保险公司。而央视此次披露的中安民生只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忽悠老人签订的各种抵押合同是否合法?就在前不久,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判的一起以“‘以房养老’骗局”案件中,抵押人高女士起诉中间人最终获得了胜诉。那么,这样的权益主张和判决结果,是否可以对此次事件提供司法维权方面的参考?从法律保护上斩断那些别有用心的小贷公司的收益链,是否有助于更好地清除“以房养老”骗局生存的土壤?
透过此事还应该认识到,任何一种创新性制度,只有落实好必要的配套监管、风险救济等机制,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杜绝被一些人“玩概念”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用来牟取不正当利益。就“以房养老”制度而言,如何治理好近年涌现出来的一系列骗局,对其推广至关重要。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出台意见,明确要求加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和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整治工作,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无论是从保障老年人权益角度出发,还是为了规范“以房养老”行业,相关部门都应该拿出更有力的举措,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安心养老的现实需求,确保“以房养老”制度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