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艾黎的介绍

2024-05-17 10:46

1. 路易·艾黎的介绍


路易·艾黎的介绍

2. 路易·艾黎的人物经历

 1897年12月2日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斯普林菲尔德镇。1916年末,中学未毕业便参加新西兰远征军赴欧作战。  1916年,19岁的艾黎如愿以偿走进了新西兰远征军军营。1918年8月,路易·艾黎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色荣获了原威尔士亲王勋章。  1927年至1938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任防火督察、工业督察长等职。1929年夏,绥远遭旱灾,艾黎利用假期去萨拉奇帮助华洋义赈会组织修建民生渠的工作。1932年,假期去湖北进行水灾救济工作,为洪湖老解放区抗洪人民运送救济粮。1934年,他参加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他冒险去太原,为中国共产党兑换红军在陕西缴获的地方钞票。1938年初,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艾黎与埃德加·斯诺和佩格·斯诺等中外友人发起“工合”运动,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艾黎担任行政院咨询“工合”工作的技术顾问。1939年1月,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促进委员会(简称工合国际委员会)在香港成立,艾黎为委员,并担任实地工作秘书。之后去延安和晋西北,随后又去皖南新四军军部,协助兴办兵工企业。1942年9月,行政院解除了他的行政院技术顾问的职务。1942年以后,艾黎转向培训“工合”管理和技术干部的工作,同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在陕西宝鸡凤县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1944年,该校迁到甘肃省山丹县,一度发展到近600人的规模,设有近20个供学生实习的生产组,实行半工半读、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针,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1949年,解放大西北时,艾黎调拨学校所有卡车,帮助运送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为解放玉门等地做出了贡献,受到彭德怀同志的高度赞赏。   1952年,艾黎来北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委员。1961年至1965年,他每年出席日本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1973年,访澳大利亚。1982年,山丹培黎学校建校40周年大会上讲话。1983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恢复,艾黎被推选为名誉顾问。1984年,他又促成山丹县培黎图书馆的建立,并捐赠了许多图书。1985年,艾黎主要从事写作。1987年4月,他长期努力重建的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正式开学,他任名誉校长。之后中断工作35年的“工合”国际委员会也重新组建,艾黎任主席,亲自领导了该会的日常工作。1987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1988年4月25日,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合葬在了甘肃省山丹县。

3. 路易-艾黎的介绍

曾获惠灵顿维多 利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17年至1918年在新西兰第二远征军服役,两次负伤。1920至1926年在维弗莱附近的牧场工作。1927年4月21日来到中国,此后长期居住中国。他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

路易-艾黎的介绍

4. 路易·艾黎的主要作品

出版时间作品名称作品题材1948年《工合》诗集1950年《山丹笔记之页》散文1953年《京戏》散文1955年《充满生气的北京的片断》散文1957年《今日中国》散文1957年《外蒙古之行》散文1966年《洪湖精神》散文2003年《艾黎自传》自传

5. 路易·艾黎的获得荣誉

1982年,艾黎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被新西兰政府授予“英国女王社会服务勋章”。1985年,甘肃省政府授予艾黎“荣誉公民”称号。

路易·艾黎的获得荣誉

6. 路易·艾黎的人物成就

 1939年3月,路易·艾黎来到丽水视察经济建设,视察后,路易·艾黎与当时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说,丽水的抗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是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抗战需要很大的物力、财力,发展工业是必走之路。回去后,路易·艾黎派人来到丽水,在丽水建立了丽水工业合作事务所,帮助建立了油脂生产中心,从树木的果实中提炼润滑油等;在云和建立了五金厂,制造铁锅;在南明山举办合作技术班,为丽水培养现代工作技术人才,并派人做丽水工业合作化的技术指导。 1927年4月,路易·艾黎到达上海。1938年4月,上海第一个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成立了。同年,日军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为了增强中国抗战的经济实力,逃到后方的难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发动“工合”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宋庆龄、周恩来和当时美国驻华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卡尔的支持和鼓励。卡尔大使写了介绍函,将工业合作的计划介绍给蒋介石、宋美龄及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蒋介石的顾问端纳看到这个计划也表示赞助“工合”,国民政府行政院拨款 50000万元,作为推广“工合”的经费。  1938年7月,来自新西兰的路易·艾黎被任命为行政院的技术顾问,代理“工合”总干事。他迅速集合了一批有才干的年轻人,在汉口建立起机构,并着手实施将武汉的企业迁往西北。申新四厂最终迁到宝鸡,而许多小厂的设备被集中在宝鸡的蔡家坡。并很快在宝鸡建立起中国“工合”的第一个地区办事处——西北办事处。“工合”在宝鸡发起运动的时候, 7名铁匠组建了第一家合作社,利用迁往内地的一些设备开始生产。由于市场短缺,两个星期之后,又有10多个合作社相继组建。三个月后,生产鞋、食品、棉纱、毛毯、毛巾等生活品和军需品的合作社一应俱全。路易·艾黎在宝鸡的西北办事处亲自指导工作。 1939年3月,艾黎从宝鸡工合西北办事处来到凤县,成立“工合”双石铺事务所。在柏家坪山根下,打了两孔窑洞住下,领导“工合”运动。先后建立机器、造纸、制革、纺织、供销等 17个合作社,还在嘉陵江边安装水力发电机,使双石铺街市首次使用上了电灯照明。之后,又在双石铺建立“工合”小学及附属幼稚园、招待所、黄牛铺通讯处和“工合”医院。同年5月,国民党财政部长孔祥熙从重庆发来的命令,要他停止组织合作社的工作。1941年以后,由于“工合”运动的大量宣传、介绍,国外的捐款大量增加。1942年9月,行政院决定终止路易·艾黎中国工业合作社技术专家的职务。1944年,“工合”运动总体上走向衰落。  凤县建立1940年起,路易·艾黎开始在全国各地兴办培黎学校,目的是为“工合”徒工和难民子弟教授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命名为培黎,意思是“为中国的黎明培养人才”。培黎学校的座右铭是: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宝鸡凤县双石铺有“工合”中心,路易·艾黎在延安的建议下,在这个山区小镇开办培黎学校,和中心一起,成为人民游击队的工业基地。  在宝鸡凤县双石铺镇柏家坪村西边的山坡上,路易·艾黎利用原有的三间房子建了学校,自己也住在这里。学校有十几名学生,一名校长负责。但因为条件艰苦,1941年一年中相继有八任校长弃职。而第九任校长就是后来与路易·艾黎一起迁校去甘肃山丹,并在那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国青年乔治·何克。  艾黎和何克起早贪黑,努力工作,集中精力培训工农子弟。他们认为,这不但能够证明技术领导人是可以从工人阶级和农民中培养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批习惯于集体劳动的技术熟练的人,可以派到任何地方参加建设。 西迁甘肃由于艾黎被国民党定为亲共危险分子,他在双石铺受到了来自政治上的压力。 1942年9月21日,重庆国民政府发电到双石铺,通知艾黎:“行政院决定终止你在中国工业合作社技术专家的职务。” 1943年 8月 19日,陕西省政府向凤县发出密令:“外侨艾利(黎)行迹诡秘,即交由新镇长秘密监视,并电中央设法调离该地。”而培黎学校的学生也被地方政府勒令参加国民党青年团。经过对时局的分析,他决定继续办学,为反法西斯战争保存实力。但学校必须搬迁,带着钱和机器离开国民党势力统治下的宝鸡。 1945年4月,在朋友的建议下,艾黎和何克带领部分学生和机器设备,迁往甘肃省山丹县。1953年,学校迁至兰州市安宁区,更名为兰州培黎石油学校。2006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兰州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