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024-05-18 19:01

1. 在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1)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主要有:①经济发展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②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③信用关系的发展程度;④经济主体行为的理性化程度;⑤文化、传统、习俗与偏好。(2)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①制度因素;②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③技术进步;④开放程度。【摘要】
在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哦,在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因素有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制度安排【回答】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1)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主要有:①经济发展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②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③信用关系的发展程度;④经济主体行为的理性化程度;⑤文化、传统、习俗与偏好。(2)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①制度因素;②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③技术进步;④开放程度。【回答】
金融危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提问】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回答】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提问】
最根本的区别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政策的控制性。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一般由政府财政拨付。是经营目标的非营利性。是融资原则的非商业性。【回答】
是业务范围的确定性。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其与政策性银行根本区别在于经营考虑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不以盈利为目的,力争保本微利。【回答】

在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 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金融机构的总和对吗

金融体系包括三方面:金融部门(各种金融机构、市场);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居民、企业、政府的融资行为以及基本融资工具);监管体制。
金融机构仅包括金融部门一个方面,其他两方面并未涉及。所以,金融体系不是一国一定时期内金融机构的总和。

3. 影响金融体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中国人民商银行(银行的银行)金融体系的中心


2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


3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4股份制综合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5地方商业银行


6其它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和城市农村信用社等)

影响金融体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影响金融体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格局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是中国银监会。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以下机构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二、国有商业银行:1、中国工商银行2、中国农业银行3、中国银行4、中国建设银行三、股份制商业银行:1、交通银行2、中信实业银行3、中国光大银行4、深圳发展银行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招商银行7、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等四、政策性银行:1、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进出口银行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五、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银行3、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4、国家外汇管理局六、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除了银行体系以外,包括证券机构,在中国来说,我们国家是一个新兴市场,我们的法律体系还不太完善,我们市场本身的尽管也还是不太完善,所以责任追究机制还不是那么有效。我们的央行还不是独立的,还是政府的一个部分。我们国家要避免大的金融危机,有效的机制其实是有一个强大而负责任的政府。首先中国的金融体制的确效率不高,但是这个效率不高要放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比较落后的格局,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需要。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微弱的金融压抑体系,而政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比较有意识地放缓对金融业的开放,利用不是太开放的金融业状况,比较廉价地从金融体系里面借钱。能够维持一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从而减轻改革的痛苦,这是整个改革的大思路。当然我们的改革到目前为止非常成功了,所以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怎么提高金融体制的效率。

5. 简答题:当今国际金融的发展局势?

关于国际金融形势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各国政府及时地采取了刺激措施,推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总体实现了复苏的态势,但是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波动较大,失业率居高不下,部分经济体财政赤字严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向风险场所较大 的国家绵延,资本流入压力加大,全球经济复苏进入了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第四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有所放缓,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增加2.4%,出口对GDP的增长的贡献率降低,美联储以下调2010年经济增加预测至3%至3.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在逐渐减弱,欧元区经济复苏程度好于预期,但是就业信贷市场低迷的问题仍然会继续影响欧洲经济复苏进程,日本经济波动较大,二季度实际GDP环比上升0.4%,较一季度的5%下降了4.6个百分点。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居高临下,二季度美国经济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为9.7%,欧洲区调整后的失业率均为10%,日本失业率为0.2%,主要发展经济体无就业复苏的局面仍将持续,劳动力市场的低迷制约了私人消费的增长。    财政可持续问题凸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面财政的风险可能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危机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欧盟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措施,但仍未能解决问题,希腊、西班牙未来仍将面临主权债务危险,二季度美国连邦财政赤字继续上升,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普遍较大,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对缓和,以及部分新兴市场经济的持续复苏,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大量流入经济复苏强劲的新兴市场中,引起了局部地区和国家的资产价格快速上涨,通胀压力增大,6月份印度批发物价指数同比上了10.55%,成为通胀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为此印度已经四度加息,6月份巴西的通胀率已经逼近了6.5%的警戒线,今年也三次加息,7月9日韩国央行宣布加息,东南国家截至7月份多大都已加洗。    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仍然存在,上半年主要货币间汇率宽幅波动从年初到6月上旬欧元持续下跌一欧元对1.1875是四年来的新低,日元英镑对美元汇率大幅度提升,全球主要股市振荡,二季度末较一季度末跌幅均超过10%,根据上述分析虽然不确定性和干扰因素较多,但主要经济体的复苏总体是向好的,新兴经济体复苏势头明显,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6%,美国欧元区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1%、2.4%至6.8%,比09年实际增长率分别高出5.7个、5.1、7.6和4.3个百分点。   一季度国际金融形势    2010年3月,伴随着气温回升,全球经济也开始从严冬迈向暖春。各大经济体进一步确立复苏势头,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愈发减弱,但复苏之路依然艰辛。希腊债务问题取得进展,但欧洲主权信贷问题仍牵动市场神经。亚洲地区复苏步伐超出预期,一些国家开始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暂不具备加息条件,各主要央行仍维持现行货币政策不变。

简答题:当今国际金融的发展局势?

6.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什么金融体系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我国的金融体制在融资方式上实行的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次,实行主办银行制度(银行与企业双方签订协议,金融体系主办银行要按照信贷原则解决企业大部分合理的资金需要,同时对企业重大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企业所需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发展前景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金融体系状况是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体系证券市场刚起步规模小,功能初步显现,金融体系从起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金融体系扩大和规范证券市场,金融体系创造市场和社会督导公司的环境和条件。简述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按我国金融机构的地位和功能进行划分,主要体系如下: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2.金融监管机构。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3.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于1979年3月13日,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1993年4月,根据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及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局,是依法进行外汇管理的行政机构。4.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7. 试概述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的构成?

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以下机构:
  一、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二、国有商业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
  2.中国农业银行
  3.中国银行
  4.中国建设银行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1.交通银行
  2.中信实业银行
  3.中国光大银行
  4.深圳发展银行
  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6.招商银行
  7.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等
  四、政策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进出口银行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五、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2.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银行
  3.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4.国家外汇管理局
   六、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

试概述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的构成?

8. 一国的金融体系包括哪些?他们之间是如何运行的,关系如何?

您好 希望一下资料对您有帮助 谢谢采纳
一、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及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途径 

银行是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因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金银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形成了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和钱在银号等机构。如在欧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银保管兑换与放贷的记载。但一直至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前,这种钱庄业务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工业革命,是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的主要动力。到16世纪中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工商业与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与存款。贷款的要求,出现了最早的商人银行,这些商人银行既办理存款与贷款,也从事转帐结算业务。但他们的贷款往往带有高利贷性质,使一般工场手工业主和商人很难获得贷款,即使获得也会因高额利息而无利可图。这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资本主义的银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在17世纪末至明世纪中逐步发展起来了。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并取代传统的货币经营业、高利贷商,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调整放款原则而逐渐转变为现代的银行,主要特征是较大规模地吸收社会资金,同时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二是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其一开始就具有现代商业银行的性质,并从事大规模的融资与贷款活动,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因其资本雄厚、融资能力强,贷款利率低,所以逐步成为现代信用领域的主导形式,银行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中心。1694年,英格兰成立了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其建立标志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从此以后,现代银行在欧洲就广泛地发展起来了。 

二、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如何理解? 

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也是一种企业。说它是企业,是因为它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共同之处。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从事直接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资金,独立核算,并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银行具有企业部门的一切特征,它是实现资本循环周转的一个必要环节。 

与其他企业相比,银行又具有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银行的特殊利益。银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概括为两个:①从行业特点得到的好处,即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经营活动,并可赚取可观的收益。②从国家的干预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关系中得到的好处。 

2.银行的特殊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它与客户之间并非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而是一种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在经营活动中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即银行以存款方式向公众负债、以贷款方式为企业融资。银行经营活动的这种特殊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特殊的风险:①信用风险,即借款人不能或不愿意按期偿还贷款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②来自资产与负债失衡的风险。③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④竞争的风险。 

3.银行的特殊作用。银行的特殊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在资金上的支配性作用。银行经营的对象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资金。银行的业务活动对货币资金在经济部门之间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国民经济中各部门的发展。哪个部门能从银行得到大量资金支持,哪个部门就有了发展优势,反之,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境地。二是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通过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额度等经济指标,进而实施对经济的干预。 

可见,现代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并具有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特殊作用。 

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 

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拥有一个规模庞大、分工精细、种类繁多的金融机构体系,包括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两大类。其中,银行性金融机构居支配地位。 

银行性金融机构按照其各自在经济中的功能可划分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三种类型的银行。它们所构成的银行体系通常被称为现代银行制度。商业银行是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且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一国的金融管理机构,被称为“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专业银行是集中经营指定范围业务并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包括:投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开发银行、储蓄银行、进出口银行等。现代银行制度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商业银行居主导地位,其他专业银行仍然有存在和发展的余地。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整个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金融体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木以吸收存款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却以某种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特殊方式运用其资金,且从中获取利润。这类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消费信用机构、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 

金融体系的分工与组成是在不断变化的。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有较明确的业务分工,如美国、英国等国30年代后采用的分业经营模式,就是以长短期信用业务分离,一般银行业与信托业务分离,与证券业务分离为特点。8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渐被打破,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交叉,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差异日趋缩小,综合性经营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四、金融机构体系中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异同及相互关系 

一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构成,其中银行性金融机构占支配地位。 

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共同点表现在两者都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又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的金融企业,都具备金融企业的基本特点,表现在:都以盈利为经营目的;主要从事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的各项业务活动;在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融通资金的作用。 

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吸收资金的方式不同。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以吸收存款的方式吸收资金,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以其他方式吸收资金;③业务方式不同。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方式是存款和贷款,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式则呈现出多样化,如保险公司主要从事保险业务,信托公司从事信托业务,租赁公司主要从事租赁业务,证券公司则主要从事投资业务等;③在业务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银行在其业务中,一方面是作为债务人的集中,另一方面是作为债权人的集中,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比较复杂,如保险公司主要是作为保险人,信托公司则主要充当受托人,证券公司则多作为代理人和经纪人;④在金融领域中发挥的具体职能不同。银行性金融机构主要发挥信用中介职能,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根据其业务不同而发挥不同职能,如保险公司主要发挥社会保障职能,信托公司则主要发挥财产事务管理职能等等。 

银行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都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为社会提供全面完善的金融服务。银行性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则丰富了金融业务,充分满足现代经济对金融的多样化需要,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程度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五、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呈现的趋势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银行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等领域的创新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同时,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结合促进银行发展为;全能性商业银行。其次,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各国银行纷纷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成立跨国银行,并从事国际银行业务及开拓境外金融业务。第三,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这套国际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为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所遵守。第四,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银行业内部更是不断重组,以期适应形势的变化与要求。第五,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正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渐被打破,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交叉,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差异日趋缩小,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经营的趋势。 

正确认识和把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还应分析这一趋势的历史背景与内在原因。 

首先,7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中,经济自由主义在与国家干预主义的交战中占了上风。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各国政府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更好地发挥市场对经济的作用,开始放松金融管制。这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激烈的竞争促使了许多新事物的产生: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并提供全方位服务吸引客户;银行业通过兼并带来优势互补,拓展业务领域,争取广泛客户;分业经营向多元化、综合性经营过渡。第二,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电子通讯、信息处理、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金融业,为金融创新以及跨国银行的跨地区经营提供了支持。第三,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日趋密切,各国银行业运作规则的接轨、银行业经营的监管、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问题也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因此,产生了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金融组织进行国际间协调与管理。 

可见,上述发展趋势有其客观必然性。它促进了世界金融业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国际间资金的流动,利于银行提高经营效率,但同时也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国际银行业的有效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国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应借鉴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提高银行业竞争实力,推动我国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六、我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哪些调整与改革?从其演变过程中,如何理解社会经济条件对金融机构体系形成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这一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改革开放前的“大一统”模式下的金融体系。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办法为主的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其特点是:①在银行设置上,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办理全部银行业务,下设众多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统揽一切银行信用。②人民银行集货币发行和信贷业务于一身,既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又兼办普通银行的信贷业务。 

2.1979一1982年的金融机构体系。打破长期存在的人民银行~家金融机构的格局,恢复和建立了独立经营的专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与人民银行一起构成了多元化银行体系。 

3.1983~1993年的金融机构体系。1983年起在金融机构方面进行了如下改革: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专设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人民银行负责的信贷及城镇储蓄业务;增设交通银行等综合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区域性银行;设立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国际金融机构在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世界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在:①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这在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支付危机。③提供长期建设资金,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③调节国际清偿能力,应付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④稳定汇率,促进世界贸易增长。 

当然,目前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贷款条件比较严格,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加重发展中国家的支付困难。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附加条件,干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 

     随着国际性金融机构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它们在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领域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