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

2024-05-18 16:50

1. 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

信息时代管理模式的转变,可以作为构建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过程中,管理在结构、控制、权力、交流等方面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从例行程序到复杂性的转变真正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失的不是过程中的工作,而是过程中的决策。许多良好的构思常常被搁置起来,束之高阁或不屑一顾,当认真考虑这些构思时,为时已晚,同时还常常被市场机会陷阱所困惑。正是这些随意做出的决策耗费了企业的力量、灵感与智慧,其原因就在于技术变革在信息时代已司空见惯,决策往往需要在事实不清楚、相关信息缺乏的时候做出。(二)从顺序向并行的转变序列化的生产过程使得人们及各工序相互割裂开来,每一职能部门都有其特定任务,而对其他职能部门运转缺乏正确认识。当通过并行方式平行工作时,一种新的推动力就可产生。这不仅意味着各职能部门同时运转,更重要的是进行协作。传统的组织有一套复杂的操作程序来决定报告渠道、权力层次、部门特权、工作界定和操作。在该结构中,决策来自组织的顶层,而行为在底层,中层管理人员根据高层的意见,指导、监督、控制下层人员。这咱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工作通过顺序的传递给下一个部门。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更容易并行工作,通过将来自不同职能部门和公司的人员组建成多任务组成处理复杂的市场问题。虚拟企业的运行过程建立在市场上多方主体的参与上,通过专长性资源及信息的共享,延伸了各方的能力及战略意图。合作化否定内部化,使虚拟企业资源调解能力增强,参与各方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彼此相互独立,自律与协商成为运行中的基本规则。(三)从命令和控制到集中和协调的转变严格的等级制具有一种命令——控制结构,其指令来自高层。只有高层人员才具备学识和智慧,下层人员必须在有关高层人员许可下才能从事创造性活动。组织中人的重要程度依赖于他所在的进位,通过接受直接汇报的数量、批准预算的权限、是否接近权力中心而体现出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高层人员只擅长发号施令,从来不试图提出具有创新思想的建议迪主要是由于经常愿意提问题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无智慧的人,与自己所在的高层位置是不相称的。虚拟企业以任务为导向,在自组织的虚拟工作团队中,任务的频繁变换,知识的专用性程度非常高,必须根据具体项目将领导的职能决策权转移给不同的人。信息时代中,环境的变化、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任何人都不可能具备长期担任领导所应具备的完全有效的知识,固定领导制无法保证组织的适应性。(四)从职位权威到知识权威的转变在严格的等级制中,职位与权威已被公式化: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职位高的领导,不需要倾听下属意见,只需要监视和控制下属。上级给下级交代工作时,都有详细的说明与解释,下级只需接受游戏规则,并不需要创造性。而信息时代要求企业利用跨职能部门、超越企业界限的知识资源取得市场战略的成功,严格的等级制必然会被以任务为中心的团队所代替。在虚拟企业中,个人的知识变得更重要,也更容易获得,而缺乏知识的人,即使有很高职位也无法隐藏在职位后面。通过信息网络,人们很快知道谁拥有知识,谁能够分享知识,拥有知识的人必将成为虚拟企业中的核心人物。职位权威建立在根据职位安排来确定分配方案基础之上,即使知识最少的人也有合理的成功机会。一方面对职员的受教育程度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不可能充分利用其才能;即使上级人员实际上什么都不知道;但往往却被认为什么都知道,不同级别之间的人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学习。而虚拟企业是建立在知识权威基础上的,管理者必须真诚地对待他人,发现他人真正知道什么,掌握下属的能力、需求、经验。知识不仅仅体现在知道某事这个表面层次上,知识具有多种表现形式:①知道如何做(Know-how),即完成任务的方法;②知道找谁(Know-who),即应从何处找到关键资料;③知道干什么(Know-what),即具有鉴别基于知识基础上的主要模式的能力;④知道为什么(Know-why),即能够理解事件背景和企业意图;⑤知道在何处(Know-where),即知道事件可能和应该在何处发生;⑥知道在何时(Know-when),即具有英联邦感、选择电动机的能力和现实主义的态度。(五)从不信任和服从到信任和诚实的转变不信任似乎已根植于严格的等级制中,结构的分散性导致了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不信任,部门之间相互抱怨已习以为常。企业再造理论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企业运行效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企业内部部门间的独立界限,在部门合作的界面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企业之间的合作总是并没解决。信息时代,需要企业间的真诚合作,虚拟企业是一种随时的、随机的组织,其合作的价值来源于重复与浪费的减少、借助彼此的核心能力、创造新机会三个方面,而合作的价值基础是信任与诚实。

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

2. 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


3. 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

亲,[鲜花]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如下,1.革新管理思想。虽然虚拟团队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团队,但与传统的实体团队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它具有自己的特征和运行机制。面对这种无形的团队,传统的命令和控制方式已不再有力,要真正管理好虚拟团队,就必须调整团队成员的定位,并在团队中树立起良好的信任氛围。2.建立新型管理体制。(1)调整成员角色定位。虚拟团队成员一般以知识型员工居多,应该把他们从“劳动者”角色转为“会员”角色。作为会员,他们需签订会员协议,享有相应权利和责任,最重要的是参与管理。(2)明确团队的战略目标。在虚拟团队中,战略目标是领导关系的替代,明确的目标是成员协同工作的基础。因此,团队在建立之初,要尽量让每个成员了解团队的目标和远景,并及时获取员工的反馈信息,在互动中加深对目标、任务以及在团队中的角色的理解。此外,在团队运转中,要尽量掌握每一成员的工作状况,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3)建立信任关系。(4)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首先,在给予充分信任的同时,必须保证个体目标和整个团队目标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把信任和契约联系在一起,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其次,在把握虚拟团队成员组成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虚拟成员的需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良好的团队环境、提供挑战性的工作、给予丰厚的回报、组织跨地域学习、交流等等。 3.虚拟团队技术手段的管理与协调。信息通畅是虚拟团队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因此,技术手段的可靠性问题是团队应该关心的首要问题。首先,团队要选择适合的、可靠性强、效率高的一种通讯技术作为团队的主要沟通渠道,同时要交叉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以防止某种技术手段突发故障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进程。其次,要加强对技术设施的配备、技术手段的使用、更新以及开发的管理,并及时对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摘要】
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提问】
亲,[鲜花]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如下,1.革新管理思想。虽然虚拟团队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团队,但与传统的实体团队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它具有自己的特征和运行机制。面对这种无形的团队,传统的命令和控制方式已不再有力,要真正管理好虚拟团队,就必须调整团队成员的定位,并在团队中树立起良好的信任氛围。2.建立新型管理体制。(1)调整成员角色定位。虚拟团队成员一般以知识型员工居多,应该把他们从“劳动者”角色转为“会员”角色。作为会员,他们需签订会员协议,享有相应权利和责任,最重要的是参与管理。(2)明确团队的战略目标。在虚拟团队中,战略目标是领导关系的替代,明确的目标是成员协同工作的基础。因此,团队在建立之初,要尽量让每个成员了解团队的目标和远景,并及时获取员工的反馈信息,在互动中加深对目标、任务以及在团队中的角色的理解。此外,在团队运转中,要尽量掌握每一成员的工作状况,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3)建立信任关系。(4)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首先,在给予充分信任的同时,必须保证个体目标和整个团队目标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把信任和契约联系在一起,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其次,在把握虚拟团队成员组成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虚拟成员的需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良好的团队环境、提供挑战性的工作、给予丰厚的回报、组织跨地域学习、交流等等。 3.虚拟团队技术手段的管理与协调。信息通畅是虚拟团队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因此,技术手段的可靠性问题是团队应该关心的首要问题。首先,团队要选择适合的、可靠性强、效率高的一种通讯技术作为团队的主要沟通渠道,同时要交叉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以防止某种技术手段突发故障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进程。其次,要加强对技术设施的配备、技术手段的使用、更新以及开发的管理,并及时对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回答】
4.虚拟团队知识信息的管理与协调。在虚拟团队网络中,每个结点都是知识和信息的积聚点,这些知识和信息在整个网络中的流动,必将大大提高整个团队的竞争优势,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注重发挥成员个体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互动式学习和交流,建立起知识与信息共享的内部环境。同时注重培养知识与信息共享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和信息共享。此外,为了减少信息交流中的丢失、失真与误解,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信息标准化,以规定的格式、编码等实现信息的传递。5.虚拟团队跨文化的管理与协调。首先可以通过文化敏感性培训,让成员了解文化差异的状况,以及可能带来的相应问题,使成员接受和认可他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他人的语言风格以及行为习惯、宗教信仰等,以减少因不同文化带来的冲突。其次,在尊重成员个体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形成与整体目标一致的团队文化。在团队运作过程中要充分沟通信息,加强协调,促进团队文化的形成。6.虚拟团队成员的管理与协调。在对团队成员的管理与协调中,还需要注意营造团队的“社区”氛围,使成员产生归属感,增强群体意识。在虚拟的社区内,允许成员自由交流,使他们彼此成为朋友和伙伴。此外,还要注重增加成员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如定期会晤、组织培训、相互走访等。【回答】

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

4. 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现象

亲~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如下,1、计算机系统为了防止物理内存耗尽,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基本都会设置虚拟内存来缓解物理内存不足的问题。但虚拟内存设置太小起不到什么作用,设置太大又很浪费硬盘空间。那到底应该怎么设置比较合适呢?其实,可以按照以下原则来进行设置。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2、物理内存虚拟内存是一种利用硬盘的空间来增加可用内存的技术,但硬盘的运行速度和内存的速度是有很大差别的。要想计算机运行性能更快,我们当然不希望程序在虚拟内存中运行。所以,物理内存足够大,虚拟内存就可有可无。参考原则如下:计算机配备的内存数 ≥ cpu的核心数 X 4G,则虚拟内存可以配置为0,或者1G以内。注意CPU核心数包括超线程。比如:1个4核心的CPU(支持超线程),如果配备了32G的内存,那虚拟内存就可以不配置,或者配置个几百兆都可以。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2、硬盘类型目前在用的硬盘一般有sata机械盘或者SSD固体盘,两者的读写速度相差比较大。【摘要】
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现象【提问】
亲~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如下,1、计算机系统为了防止物理内存耗尽,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基本都会设置虚拟内存来缓解物理内存不足的问题。但虚拟内存设置太小起不到什么作用,设置太大又很浪费硬盘空间。那到底应该怎么设置比较合适呢?其实,可以按照以下原则来进行设置。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2、物理内存虚拟内存是一种利用硬盘的空间来增加可用内存的技术,但硬盘的运行速度和内存的速度是有很大差别的。要想计算机运行性能更快,我们当然不希望程序在虚拟内存中运行。所以,物理内存足够大,虚拟内存就可有可无。参考原则如下:计算机配备的内存数 ≥ cpu的核心数 X 4G,则虚拟内存可以配置为0,或者1G以内。注意CPU核心数包括超线程。比如:1个4核心的CPU(支持超线程),如果配备了32G的内存,那虚拟内存就可以不配置,或者配置个几百兆都可以。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2、硬盘类型目前在用的硬盘一般有sata机械盘或者SSD固体盘,两者的读写速度相差比较大。【回答】

5. 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

亲~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如下,1、计算机系统为了防止物理内存耗尽,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基本都会设置虚拟内存来缓解物理内存不足的问题。但虚拟内存设置太小起不到什么作用,设置太大又很浪费硬盘空间。那到底应该怎么设置比较合适呢?其实,可以按照以下原则来进行设置。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2、物理内存虚拟内存是一种利用硬盘的空间来增加可用内存的技术,但硬盘的运行速度和内存的速度是有很大差别的。要想计算机运行性能更快,我们当然不希望程序在虚拟内存中运行。所以,物理内存足够大,虚拟内存就可有可无。参考原则如下:计算机配备的内存数 ≥ cpu的核心数 X 4G,则虚拟内存可以配置为0,或者1G以内。注意CPU核心数包括超线程。比如:1个4核心的CPU(支持超线程),如果配备了32G的内存,那虚拟内存就可以不配置,或者配置个几百兆都可以。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2、硬盘类型目前在用的硬盘一般有sata机械盘或者SSD固体盘,两者的读写速度相差比较大。SATA协议的固态硬盘速度约为500MB/S,固态硬盘NVMe协议PCIe 3.0×2的速度约为1800MB/S,PCIe 3.0×4的速度约为3500MB/S。所以,当划分虚拟内存时划分的空间也就有所不一样。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参考原则。采用sata机械硬盘时,虚拟内存可以配置为物理内存的2-4倍都可以。采用SSD固态盘时,虚拟内存可以配置为物理内存的0.3-0.6倍都可以。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摘要】
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提问】
亲~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如下,1、计算机系统为了防止物理内存耗尽,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基本都会设置虚拟内存来缓解物理内存不足的问题。但虚拟内存设置太小起不到什么作用,设置太大又很浪费硬盘空间。那到底应该怎么设置比较合适呢?其实,可以按照以下原则来进行设置。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2、物理内存虚拟内存是一种利用硬盘的空间来增加可用内存的技术,但硬盘的运行速度和内存的速度是有很大差别的。要想计算机运行性能更快,我们当然不希望程序在虚拟内存中运行。所以,物理内存足够大,虚拟内存就可有可无。参考原则如下:计算机配备的内存数 ≥ cpu的核心数 X 4G,则虚拟内存可以配置为0,或者1G以内。注意CPU核心数包括超线程。比如:1个4核心的CPU(支持超线程),如果配备了32G的内存,那虚拟内存就可以不配置,或者配置个几百兆都可以。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2、硬盘类型目前在用的硬盘一般有sata机械盘或者SSD固体盘,两者的读写速度相差比较大。SATA协议的固态硬盘速度约为500MB/S,固态硬盘NVMe协议PCIe 3.0×2的速度约为1800MB/S,PCIe 3.0×4的速度约为3500MB/S。所以,当划分虚拟内存时划分的空间也就有所不一样。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参考原则。采用sata机械硬盘时,虚拟内存可以配置为物理内存的2-4倍都可以。采用SSD固态盘时,虚拟内存可以配置为物理内存的0.3-0.6倍都可以。虚拟内存按照这个原则设置,系统运行更佳【回答】

虚拟管理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现象

6. 虚拟企业运作风险的管理

 虚拟企业运作风险的管理
                      虚拟企业能够突破传统企业所受到的种种限制,具有“精、专、特、新、快”以及核心竞争能力突出等特点,实现了产品群、客户群、技术群和人才群等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开辟了新的竞争领域并避免了资源浪费。那么虚拟企业运作风险如何管理呢?
     一、虚拟企业风险的内涵 
    虚拟企业的风险定义:虚拟企业风险是指由于虚拟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及合作关系的复杂性和虚拟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使虚拟企业及其参与各方面临风险。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导致风险的客观原因,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正在加速,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正变得复杂莫测,预测难度大,构成风险的因素多,掌握信息的难度大,能够适应及有效利用外部环境变化的企业会从中获得发展。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能适应并有效利用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企业能力、不仅包括人、财、物、制造能力、技术等硬件设施,更包括信息、人才、营销能力、营销渠道、商业信誉等软件财富以及这些构成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外部环境要求的虚拟企业能力与虚拟企业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形成虚拟企业风险。多个合作伙伴的参与形成了复杂的合作关系,取代了单个企业内部部门间的行政协调方式以及潜在的企业素质、企业文化之间的不一致性更增加了虚拟企业面临的风险。
    虚拟企业蕴含的风险主要会带来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虚拟企业通常面临不同的组织文化、不同的设计平台等,从而带来一些管理上的难题,并直接导致协作成本增加;2、由于市场机会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总体市场风险依然存在,只不过在联盟中的各个伙伴之间得到了重新分配;3、由于虚拟企业中伙伴企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导致的管理合作风险却大大增加了;4、虚拟企业中通常需要事前关键性(专用性)投资,投资战略风险将变得更加复杂;5、虚拟企业具有“动态性”,因此自己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成为竞争对手,这可能导致企业本身核心技术的外泄和核心能力的丧失,即技术、知识产权的风险大大增加。
    上述风险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可以导致虚拟企业的夭折,并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虚拟企业中存在的风险是关系到虚拟企业是否能够实际运行成功的重要环节。
     二、虚拟企业风险的层次分析 
    虚拟企业中存在众多的风险,为了便于研究,我们从虚拟企业盟主的'角度出发,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把虚拟企业的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协作风险和能力风险,其内在联系可用图1表示。(图1)
    (一)市场风险。任何企业在市场中都会面临着风险,虚拟企业也不例外。由于市场机会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市场风险总体上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在虚拟企业各个伙伴之间得到了重新分配。这里的市场风险指的是产品相对竞争优势的不确定性,由于市场接受的时间、市场寿命及市场开发所需资源投入强度等难于确定,从而导致虚拟企业的失败。市场风险具体又分为消费者需求变动和竞争风险。
    (二)协作风险。在虚拟企业中,单个企业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不可否认的是,其必然与虚拟企业整体目标存在相当的差异,必须通过管理与协调来消除。同时,虚拟企业中的伙伴企业面临不同的技术标准和硬件环境、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等,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管理、协作风险,并可能直接导致管理失控。
    (三)能力风险。能力风险大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化风险。落后的技术在市场中几乎是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先进的技术也不一定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关键还是看技术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技术的先动优势。另一类风险是质量问题,由虚拟企业的一个特点动态性,质量控制无法直接运行,增大产品质量风险。
     三、虚拟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范围 
    虚拟企业风险管理的主体是各个合作伙伴临时组成的组织,其客体或对象是虚拟组织潜在致险因素的运作规律。虚拟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风险主体以最小风险管理成本投入,处理和控制各类致险因素,防止和减小损失,保障虚拟企业成功运营,达到预期目标,其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灾害性后果。以风险实际发生为界,风险管理目标可以分为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损前目标是指在风险发生前即做好对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控制与防范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损后目标是针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必要措施努力减少或消除损失带来的后果,维持风险主体正常运作。虚拟企业风险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指管理影响需企业成功组建和运营的各种风险问题。虚拟企业需要管理来自虚拟企业外部的风险,也要管理来自虚拟企业内部的风险;虚拟企业需要管理各个合作伙伴本身面临的风险问题,也要管理各个伙伴合作所带来的新风险。
     四、虚拟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 
    虚拟企业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要依赖科学的实施步骤,风险管理全过程依次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实行的有效控制。企业或项目活动的内外部环境总是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有新情况出现,应马上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妥善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风险管理从风险识别开始贯穿于虚拟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经营计划的完成为结束标志。(图2)
    (一)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识别是虚拟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不经过识别并用语言表述,风险是无法衡量、无法进行管理的。虚拟企业的风险识别,是指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虚拟企业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虚拟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虚拟企业中的各个成员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虚拟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加以识别。有待识别的风险,不仅仅是那些比较明显的风险因素,而且还有那些潜在的因素。对于潜在风险因素的识别更为困难,但有时也是更为重要的。虚拟企业的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经验、类推比较方法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成员企业的客观经营管理资料及风险事故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虚拟企业的各种风险。风险识别阶段通常包括:一是全面分析虚拟企业成员构成及业务活动;二是分析虚拟企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三是分析虚拟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其形态;四是鉴定风险的性质,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虚拟企业风险识别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虚拟企业的风险来自政治、金融、市场、合作、运行等各个方面,在虚拟企业运行的不同阶段,风险大小和各种风险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虚拟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一种风险消失了,另一种新的风险却出现了;此种风险减小了,彼风险却增大了,另一些风险的性质改变了。这就要求虚拟企业中的成员企业要不断地去识别风险,密切注意原有风险的不断变化,随时发现出现的新风险。因此,风险识别必须制度化。
    (二)风险衡量和评估。风险衡量是对虚拟企业某种特定的风险,测定其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风险的识别,发现虚拟企业面临的风险,弄清风险存在的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并获得有关数据。风险衡量主要是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得到关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程度的有关信息,为选择风险处理方法,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决策依据。风险衡量以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测算指标,并据以确定风险的大小或高低。
    风险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收集有助于估计未来风险的资料;2、整理、分析损失资料;3运用概率统计工具进行分析、预测;4、减少估算方法的局限性,避免失误。
    风险评估,即风险估计和评价,是指应用各种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估计风险的大小,找出主要风险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采用相应的对策。常用的方法主要有9种。
    风险评估的偏差可能使虚拟企业面临着失去机会的风险以及承担保守或冒进的代价。另外,风险评估更是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依据。基于这些原因,虚拟企业应对风险评估给予高度重视。
    (三)风险管理对策选择。风险防范,针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处处设防、堵住漏洞,使风险难以出现。要求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运动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在风险发生前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以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控制,是指针对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价之后的风险问题采取控制行动,它是风险管理过程的一个关键性阶段。风险控制性手段主要是风险形成前预防和减轻风险损失的技术性措施,它通过避免、消除和减少损失概率、降低损失程度,使风险损失达到最小的目的。这种手段的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条件。风险控制手段主要有:避免、防范与抑制、控制性非保险转移等。在应用控制手段时,往往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知识。
    (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处理手段的应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在前一阶段,对风险应用防范和控制手段后,还应对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虚拟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业务活动的条件都会发生变化,这些会导致原有风险因素的变化,会产生新的因素。因此,必须定期评价风险处理效果,修正风险处理方案,以适应新的情况并努力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

7. 虚拟企业管理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虚拟化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但业内对此也存在诸多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缺乏虚拟化方面的知识。本文解答关于虚拟化管理的几大误解。

1、虚拟化削减数据中心宕机时间

虚拟化管理的确可以减少服务器的宕机时间。然而,具体业务应用的宕机时间不仅仅取决于服务器,还取决于网络、电源以及冷却等多种因素。因此,虚拟化虽然不能削减数据中心总的宕机时间,但却可以最大程度地削减硬件设备的宕机时间。此外,在对虚拟化进行部署时,如果相应组织或机构没有对虚拟机采用在线迁移,就有可能会导致宕机问题。

2、操作系统平台对虚拟化管理至关重要

实际上,操作系统平台对虚拟化管理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大多数虚拟化架构都可以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并不是影响虚拟机性能的主要因素,也不能让虚拟化管理变得简单。

3、虚拟化管理可以削减人力资源消耗

在印度,IT组织往往人满为患(这一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虚拟化可以削减人力资源消耗。尽管说我们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部署,让一些人去负责虚拟化的部署和管理,但如果你了解印度企业的薪金和应聘流程,你会发现虚拟化并不能削减总的人力资源消耗。

4、虚拟化管理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在对设备进行虚拟化之后,会有许多成本问题产生——比如说企业的备份策略,你必须将其考虑进去。虚拟化之后究竟能节能多少成本,这要取决于你所虚拟化的物理服务器数量。此外,这还取决于你所处的虚拟化层面。你是否会为虚拟化后的服务器签订昂贵的年度维护合同(AMC)呢?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这方面的成本,你最好采购一些售后服务性价比更高的服务器。此外,虚拟化带来的成本节约还要取决于IT基础设施的未来增长情况。如果你的IT基础设施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不会有太大增长,虚拟化管理的成本效益就会很明显。

5、所有应用都可以利用虚拟化工具来进行虚拟化和管理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对任何应用进行虚拟化。然而,问题是你要搞清楚虚拟化之后你能得到什么好处。通常而言,我们认为I/O密集型或RAM密集型应用是不适合进行虚拟化的。那些IT负载需求不断变化的应用往往更加适合虚拟化,因为我们可以对RAM进行在线部署。

6、虚拟化管理需要专业培训

关于虚拟化的许多管理技巧,我们都可以在工作中逐步掌握。唯一需要提前掌握的知识是对服务器虚拟化概念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一旦虚拟化成功部署之后,管理人员就可以轻松地进行运营。

虚拟企业管理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8. 企业在实施虚拟化经营策略的过程中如何根据企业内外不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虚拟化经营形式?

虚拟化经营源自于“虚拟企业”的概念。1991年美国学者肯尼斯·普瑞斯等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随后世界范围内挂起了一场虚拟化经营的浪潮。

一般认为,交易费用理论、价值链分析理论和供应链理论是现代企业虚拟化经营的理论基石。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受到“管理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大于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该重新选择通过市场来完成资源的配置。所以虚拟经营一方面满足这种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有协议或联盟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从企业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角度考察,虚拟经营的精髓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利用供应链的整合,实现战略联盟企业的“多赢”。

虚拟化经营在国外早已十分普遍,象耐克、锐步等运动鞋公司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工厂,而国内所能见到的多数进口电器也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经营和生产。正是因为国外虚拟企业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部分虚拟化,并把它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我国来做,所以才有深圳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实际上,许多香港的名牌服装都是由内地的一些厂家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