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

2024-05-08 01:47

1. 上海历史


上海历史

2. 上海市的历史

上海的历史变迁 几个世纪以来,上海都只是个小渔村,直到13世纪才发展为城镇。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县,称为华亭县;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东北又有青龙镇。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选择今天黄浦外滩为停靠码头,河西岸于是逐渐出现一座城市取代青龙镇,成为新的港口和商业中心。南宋时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这里商船云集,热闹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设立行政县,到明朝已成为国家的纺织和手工业中心,并建起了第一座厂。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设立上海海关,一个国际性大商埠从此发展起来。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上海被开放成通商口岸,隧进一步沦为国际殖民地。外国资本的入侵垄断了上海及东南沿岸的手工业,但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上海的商业、金融、纺织、轻工业和交通运输。同时,民族工商业也开始成熟起来。上海不仅成为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国家的工业命脉。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至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条约”第九款规定:“在万年和约(指《南京条约》)内言明,允许英人携带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拟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国人租赁。”同年l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他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居然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l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ll月l7日正式开埠。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在19l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3. 上海的历史?

上海历史简介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汉代,缪县政为娄县。今金山县境内的海盐县,汉时为刘濞的封国,此地煮海水以制盐。这种盐称散盐,质量好而量多,都被运往吴都(苏州)集散。和海盐县发展同时,由拳县也在发展之中。由于局部地体下沉现象存在,海盐部分沦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后海盐县被迫向南迁移。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到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条约”第九款规定:“在万年和约(指《南京条约》)内言明,允许英人携带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拟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国人租赁。”同年l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他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居然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l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ll月l7日正式开埠。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举行武装起义,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封建王朝,占领上海城,坚持斗争十八个月。在19l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充分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上海的历史?

4. 上海的历史?

几个世纪以来,上海都只是个小渔村,直到13世纪才发展为城镇。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县,称为华亭县;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东北又有青龙镇。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选择今天黄浦外滩为停靠码头,河西岸于是逐渐出现一座城市取代青龙镇,成为新的港口和商业中心。南宋时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这里商船云集,热闹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设立行政县,到明朝已成为国家的纺织和手工业中心,并建起了第一座厂。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设立上海海关,一个国际性大商埠从此发展起来。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上

5. 上海市的历史

  上海古代史
  春秋时属吴,吴灭后入越;越王无彊大败于楚,后成为楚国春申君的封地(故上海别称“申”)。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今苏州)并辖有疁县(今昆山)、由拳县(今嘉兴)和海盐县等。疁县包括今上海全市大部(其余尚未成陆),前207年疁县改名娄县。晋时松江(吴淞江)居民创造一种竹编捕鱼工具“扈”,又因江流入海处称“渎”,松江下游一带被称“扈渎”,后又改“扈”为“沪”。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刺史赵居贞上书,奏请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设华亭县。宋淳化二年(991年)松江淤浅,船泊支流“上海浦”。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华亭县在上海浦西岸设“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格为府,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一府一县)。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华亭县部分,设上海县,均隶于松江府。上海县县治在今黄浦区,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1]明宣德五年(1430年)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江苏和安徽全境),上海县归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上海县归江南省松江府。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从清朝前期开始,上海属江苏省(巡抚驻苏州)下辖的苏松太道[2]的松江府。江苏海关(简称江海关)由云台山(连云港)移来,江海关总监由驻南京的两江总督兼任。
  上海近代史
  ①开埠至1912年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辟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居留地。道光二十五年(1845),应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要求,在租界内设江海北关(“新关”、“洋关”),办理向外轮征收关税等事,由江苏省苏松太道兼管。咸丰三年(1853),英人乘小刀会起义之机强占江海关。次年,上海道吴健彰与英、法、美驻沪领事签订协定,允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掌管江海关。同年七月,少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外国侵略者直接管理中国海关恶例。太平天国战争期间,1855年小刀会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进行了三次占领部份上海的战役。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行政与司法管辖权外的租界。此后,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黄浦、静安和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主要是公共租界(英美租界);卢湾、徐汇两区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法租界;长宁则是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而闸北和南市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互不相连。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魔都”、“远东第一都市”。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战火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为时至今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清朝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新势力尚且稚嫩,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无序混乱。上海的租界却如国中之国独享平和,甚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速度。1912年至1936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阶段。民国初,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7年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今卢湾区兴业路76号召开,1922年7月和1925年1月,又分别召开中共二大和四大。1925年5月30日,由于日本内外棉纱厂厂主枪杀罢工工人(顾正红),上海学生、市民聚集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上的老闸捕房门前抗议,英国巡捕开枪射击,造成了五卅惨案,引发全国性反英运动。1927年4月12日,在闸北发生了四·一二事件,国民革命军第26军对工人纠察队强行缴械,造成大规模流血,开始了国共分裂。   
  ③国民政府时期   
  1928  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与金融中心。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又在上海借口5名日本僧人在位于杨树浦引翔港的三友实业社门前被中国工人殴打,挑起一·二八事变,中日两国在闸北区激烈的军事冲突持续一个多月,以至于南京国民政府也暂迁洛阳。1937年8月13日,蒋介石调动约70万中国军队(包括大部分精锐),在上海附近与日军展开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代价(阵亡33万人,空军损失过半,约全国1/3兵员),但最终实力占优的日军仍然击败了中国军队,占领上海除租界外全部地区。抗日组织铁血锄奸团也同时针对汉奸、日军,展开一连串可歌可泣、热血澎湃的斗争 。淞沪会战期间,公共租界的北区及东区(今虹口、杨浦)作为日军防区和势力范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中区及西区则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占领。后日本将租界“交还”给其扶持的傀儡汪精卫政权。1943年初美英与重庆国民政府改订新的条约,放弃在华租界,标志着具有一个世纪历史的租界在法理上不复存在。1945年上海光复,到1949年5月,一直由国民政府接管统治。1946年,国民政府统领的中华民国国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爆发大规模内战。1949年5月28日,解放军击败国军后控制上海全境,许多与国民政府及海外机构有关的人员、财产和机构追随国民党撤离上海。

上海市的历史

6. 上海的历史?

上海,简称沪,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以及亚太城市群的最核心。  上海市标
上海全市面积为6340平方公里;2010年经济总量达1.69万亿;常住人口2302万,其中户籍人口1412万,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二月最冷,最低气温为-5℃至-8℃,通常七月最热,最高气温达35℃—38℃。每年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是梅雨季节。 上海古时为海边渔村。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宋设镇,始称上海。1927年设特别市。现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上海市建城历史始于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即公元1291年8月19日,朝廷批准上海建县。此日定为上海建城纪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黄浦江上帆樯林立,中外船舶,来往如梭。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中,上海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重要据点。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那时的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但同时由于租界提供了市民免于反动政府,军阀以及历史战乱的侵袭打扰的相对自由安全的环境,加之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便利使得上海各项民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此外自由开放的环境也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贾贵族文人墨客革命者等等各色人等的大量涌入,至20世纪初,上海的人口已相当于中国其他三大城市之和并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及远东的金融贸易中心。 


春秋时属吴,吴灭后入越;越王无彊大败于楚,后成为楚国春申君的封地(故上海  松江府全境图(清嘉庆)别称“申”)。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今苏州)并辖有疁县(今昆山)、由拳县(今嘉兴)和海盐县等。疁县包括今上海全市大部(其余尚未成陆),前207年疁县改名娄县。晋时松江(吴淞江)居民创造一种竹编捕鱼工具“扈”,又因江流入海处称“渎”,松江下游一带被称“扈渎”,后又改“扈”为“沪”。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刺史赵居贞上书,奏请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设华亭县。宋淳化二年(991年)松江淤浅,船泊支流“上海浦”。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华亭县在上海浦西岸设“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格为府,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一府一县)。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华亭县部分,设上海县,均隶于松江府。上海县县治在今黄浦区,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1]明宣德五年(1430年)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江苏和安徽全境),上海县归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上海县归江南省松江府。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从清朝前期开始,上海属江苏省(巡抚驻苏州)下辖的苏松太道[2]的松江府。江苏海关(简称江海关)由云台山(连云港)移来,江海关总监由驻南京的两江总督兼任。
近代



  ①开埠至1912年  旧上海主体:租界与华界划分图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辟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居留地。道光二十五年(1845),应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要求,在租界内设江海北关(“新关”、“洋关”),办理向外轮征收关税等事,由江苏省苏松太道兼管。咸丰三年(1853),英人乘小刀会起义之机强占江海关。次年,上海道吴健彰与英、法、美驻沪领事签订协定,允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掌管江海关。同年七月,少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外国侵略者直接管理中国海关恶例。太平天国战争期间,1855年小刀会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进行了三次占领部份上海的战役。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行政与司法管辖权外的租界。此后,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黄浦、静安和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主要是公共租界(英美租界);卢湾、徐汇两区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法租界;长宁则是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而闸北和南市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互不相连。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魔都”、“远东第一都市”。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战火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为时至今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清朝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新势力尚且稚嫩,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无序混乱。上海的租界却如国中之国独享平和,甚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速度。1912年至1936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阶段。民国初,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7年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今卢湾区兴业路76号召开,1922年7月和1925年1月,又分别召开中共二大和四大。1925年5月30日,由于日本内外棉纱厂厂主枪杀罢工工人(顾正红),上海学生、市民聚集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上的老闸捕房门前抗议,英国巡捕开枪射击,造成了五卅惨案,引发全国性反英运动。1927年4月12日,在闸北发生了四·一二事件,国民革命军第26军对工人纠察队强行缴械,造成大规模流血,开始了国共分裂。   


③国民政府时期   1928 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与金融中心。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又在上海借口5名日本僧人在位于杨树浦引翔港的三友实业社门前被中国工人殴打,挑起一·二八事变,中日两国在闸北区激烈的军事冲突持续一个多月,以至于南京国民政府也暂迁洛阳。1937年8月13日,蒋介石调动约70万中国军队(包括大部分精锐),在上海附近与日军展开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代价(阵亡33万人,空军损失过半,约全国1/3兵员),但最终实力占优的日军仍然击败了中国军队,占领上海除租界外全部地区。抗日组织铁血锄奸团也同时针对汉奸、日军,展开一连串可歌可泣、热血澎湃的斗争 。淞沪会战期间,公共租界的北区及东区(今虹口、杨浦)作为日军防区和势力范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中区及西区则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占领。后日本将租界“交还”给其扶持的傀儡汪精卫政权。1943年初美英与重庆国民政府改订新的条约,放弃在华租界,标志着具有一个世纪历史的租界在法理上不复存在。1945年上海光复,到1949年5月,一直由国民政府接管统治。1946年,国民政府统领的中华民国国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爆发大规模内战。1949年5月28日,解放军击败国军后控制上海全境,许多与国民政府及海外机构有关的人员、财产和机构追随国民党撤离上海。


    今日的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十分之一,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三分之一,金融业GDP居全国之首,税利约占全国五分之一。上海是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上海港货运吞吐量居全球之首。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历史综述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外国的船只从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国殖民者首先在上  当今上海行政划分图
海县境域划定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要求划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至此,上海市区划分为不同的管辖区,租界以南的华界被称为南市,同时,苏州河以北老闸(宋代建)和新闸(清代建)一带因大量贫苦农民的流入,逐渐兴起,形成北市。1910年清政府颁发《城乡自治章程》,上海县合城南境、老闸、新闸、江境庙区域为上海城;另设蒲松镇、东泾镇及12乡。1914年,上海改城为市,蒲松镇也改为蒲松市,另设闸北市、洋泾市,合称19市乡。1926年孙传芳督江苏省,成立淞沪商埠,分全境为上海、闸北、浦东、沪西以及吴淞5区。   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扩大市区范围包括上海、宝山县的一部分,设立17个区,而上海地区各县则仍属江苏省,从此上海市与上海县分离。1930年又改特别市为市,辖吴淞、引翔、闸北、法华、沪南、塘桥等17个区,全市面积527.5平方公里。城市范围东达浦东,西至静安寺、徐家汇,南趋龙华,北达宝山路底。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同时,上海的郊县苏南、苏北行暑,后由江苏省管  市中心扩大图
辖。1956年经过行政调整,上海市辖区减为18个。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江苏所属上海地区的郊县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辖黄浦、邑庙、蓬莱、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新成、江宁、虹口、提篮桥、杨浦、榆林等14个区,浦东、嘉定、宝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个县,总面积达6340.5平方公里,比建国初大十倍以上。1960年,撤消邑庙、蓬莱设立南市区;撤消新成、江宁设立静安区;撤消提篮桥区、榆林区并分别并入虹口、杨浦两区;析上海县置闵行区,析宝山县置吴淞区,次年又撤消浦东县。1964年,撤消闵行区与吴淞区,此后上海保持了10个区和10个县不变达10余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0、81两年,再置吴淞区与闵行区。1988年,撤消吴淞区和宝山县改为宝山区。1992年,撤消嘉定县,设立嘉定区。为进一 步改革开放,1993年撤消川沙县,将其境域与黄浦、杨浦、南市的浦东地区合并设立浦东新区。同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合设新的闵行区。20世纪末,松江县、青浦县和金山县也改为区。2000年南市区划入黄浦区。2001年奉贤县和南汇县撤县建区。2009年为了更好的开发浦东地区,合理配置地区经济与社会资源,综合优化总体布局,促进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撤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2011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设立新的黄浦区。时至今日,上海全市共辖17个区、1个县。

7. 上海的历史 ***

 1.上海历史资料  “申”、“沪”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
  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
  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 *** 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 *** 在上海设立海关。
   
  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
  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历史性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 *** 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
  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4年,全年平均气温18.1℃,日照1929.6小时,降雨量1158.1毫米。
  全年5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土地面积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
  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4年末,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
  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公里,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
  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
  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江、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上海共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至2003年末,上海共有18个区、1个县,共118个镇,3个乡,100个街道办事处,3293个居民委员会和1991个村民委员会。黄浦区 面积 12平方千米,人口 62万。
  邮政编码200001。区人民 *** 驻延安东路300号。
  卢湾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3万。邮政编码200020。
  区人民 *** 驻重庆南路139号。徐汇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9万。
  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 *** 驻漕溪北路336号。
  长宁区 面积 38平方千米,人口 62万。邮政编码200050。
  区人民 *** 驻愚园路1320号。静安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2万。
  邮政编码200040。区人民 *** 驻常德路370号。
  普陀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200333。
  区人民 *** 驻大渡河路1668号。闸北区 面积 29平方千米,人口 71万。
  邮政编码200070。区人民 *** 驻大统路480号。
  虹口区 面积 23平方千米,人口。
  2.上海历史资料(详细的)  1928年的上海外滩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新近发掘的松江广富林将上海历史极大推前。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 *** 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 *** 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历史性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 *** 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3. *** 是哪个国家的  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大型图书,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约3亿7千万多字。
  辑录的图书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评话、工技、农艺、医学等七八千种。上起先秦,下达明初,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编辑《永乐大典》前后足足花了6年时间。起事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谢瑾等纂修一部大型类书。
  于是谢瑾召集了147人,第二年便纂集成书,题名为《文献大成》。 三年前,吉米·维尔斯(JIMMYWALES)与人合作开发了全开放式的在线百科全书—— *** 全书(WIKIPEDIA.),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对该百科全书进行补充及修改。
   如今, *** 全书的解释条目已经超过了100万条,超过《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三年前,英国计算机程序员威尔斯创造了 *** (Wikipedia),这是一个免费的网络百科全书, *** 与其他百科全书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依赖少数专业学者来撰写内容,恰恰相反得是,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普通网民可以随意的访问百科全书站点,并在其中添加条目。
   *** 收录的条目最近刚刚突破一百万条(其中30万是英语的,其余还包括40种其他语言的条目),其中中文超过了1。6万条。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三倍于有着233年历史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相当一部分专业科研人员已经成了 *** 的用户,尽管他们在使用时也会很谨慎。
   事实上,如果最好的百科全书的评判标准只是内容必须正确的话,那么 *** 确实有些问题,在 *** 的世界中,任何注册会员都可以随意改动百科全书的内容, 站点上的用户曾经宣称," *** 根本不能保证其发布的信息的准确甚至正确性。" 尽管如此,随着 *** 的日益壮大,用户表现出的无限热情已经掩盖了信息不准确的小问题。
   平均每个月有1900各用户在每个维基系列网站上进行至少100次的内容修改,这些" *** 的主要作者们"监控着他们感兴趣的每个条目的每一次改动,而且分文不取。这些人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监视清单,一旦有人蓄意破坏或者违反网站对信息中立性的规定,他们会立刻更正信息。
   更复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一些敏感话题上,经常出现关于究竟如何表述的问题,比如前不久关于克里在越战服役的纪录,为此,站点的创建者威尔斯开辟了讨论论坛和一系列正规的纠纷解决机制。 威尔斯已经在佛罗里达注册了非营利的 *** 基金会,它没有全职工作人员,也没有诸如风险投资之类的固定资金来源,但仅2004年,威尔斯就收到了 *** 爱好者累积的捐款超过10万美元,这已经足够他们购买和更新服务器了。
   *** 官方英文站点: *** 官方简体中文站点: *** 官方繁体中文站点: 。
  4.介绍一下有关上海的历史 史实  公元前(320——238)春秋时期,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河南潢川)封为春申君
  1292年,元朝设立上海县
  1832年,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率众疏浚吴淞江、黄浦江、肇家浜、浦汇塘等水系。
  1843年,上海开埠
  1872年,《申报》创刊
  1874年,黄包车进上海
  1851年,小刀会起义
  1908年,有轨电车运营
  1922年,孙中山提出“大上海计划”
  1928年,上海特别市从上海县中分置
  1932年,(一 · 二八)淞沪抗战
  1937年,(八 · 一三)淞沪抗战
  1938年,《文汇报》创刊
  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元帅任市长、《解放日报》创刊
  1956年,完成公私合营 
  1958年,江苏省的上海县、宝山县、嘉定县、川沙县、南汇县、松江县、青浦县、奉贤县、金山县、崇明县划入上海市,上海电视台成立
  1986年,上海电视节创立
  1990年,浦东大开发、上海证券交易所创立
  1991年,《上海证券报》创刊
  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立,上海东方电视台成立
  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徐家汇至新龙华(今上海南站)段通车
  1995年,上海地铁一号线(轨道交通一号线)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建成通车
  2000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立,南市区并入黄浦区
  1999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建成启用
  2005年,洋山深水港建成、东海大桥通车、上海南站建成
  2009年,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上海长江隧桥通车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虹桥交通枢纽建成使用
  5.上海摆渡资料  上海轮渡 *** ,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上海市区被黄浦江划分为浦东和浦西两部分,同时崇明三岛(崇明、长兴、横沙)与上海市区被长江隔开,因此轮渡在上海公共交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开设了黄浦江上第一条官办轮渡。
  目前,黄浦江上共有二十一条对江轮渡(其中四条兼营车渡,五条为通宵轮渡),三岛客运共有十一条航线,其中市区、崇明、长兴、横沙四处中除了长兴与横沙尚无直通航班外,其余均已互通。
  6.谁能帮我详细介绍以下 *** 的历史   *** 是由Bomis的总裁吉米威尔士发起的。
  在此之前,他曾发起过一个虽属自愿创办但却处于严格控制下的百科全书项目Nupedia,主编们都拥有博士学历,但他们只收集了几百篇文章,2年后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这个项目流产了。为了不让这些内容浪费掉,2001年1月威尔士将这些文章贴到一个wiki网站上,并且邀请访问者对之做出修改和增添新的内容。
  这个网站第一年就取得了很大成功,第二年也是如此。 *** 最初的构想是在拉里桑格(当时Nupedia主编)和一个电脑程序员Ben Kovitz于2001年1月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次谈话中最早提出的。
  Kovitz当时是wiki程序的协作开发者之一(现在依然是)。当他在晚餐中向桑格解释wiki的概念时,桑格立即发现wiki可能是创建一个更开放的百科全书计划的技术。
  在此之前几个月,桑格和他的老板威尔士,Bomis, Inc. 的总裁兼CEO,讨论过如何通过建立一个更开放、轻松的计划来协助Nupedia的发展。 因此桑格立即说服威尔士在Nupedia中建立一个wiki。
  Nupedia的第一个wiki于1月10日上线,不过在Nupedia的编写人员中遇到极大阻力。因此,一个新的以“ *** ”(Wikipedia)命名的新计划于1月15日在 *** 正式启动。
  位于美国加州圣地牙哥的服务器和电缆都由威尔士捐献。 在科技站点Slashdot的三次报道后, *** 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Google一天也会带来上千人的新流量。
   英文 *** 在2001年2月12日达到1,000页,9月7日达到10,000条条目。在计划的第一年,有超过20,000条条目被创建,平均每月1,500条。
  2002年8月30日,已经有40,000条条目。成长的速度从计划之初就在平稳增长。
   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化的 *** ,2001年5月,13个非英语 *** 版本计划开始(包括了 *** 语、中文、荷兰语、德语、世界语、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到九月,又有三个语言版本加入了 *** 大家族。
  到了该年度末,挪威语等另外三个语言版本也宣布成立。 2002年2月,由Edgar Enyedy( ?title=Edgar+Enyedy)领导,非常活跃的西班牙语 *** 突然退出 *** 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百科(Enciclopedia Libre)( 
  三年前,吉米·维尔斯(JIMMYWALES)与人合作开发了全开放式的在线百科全书—— *** 全书(WIKIPEDIA.),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对该百科全书进行补充及修改。如今, *** 全书的解释条目已经超过了100万条,超过《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三年前,英国计算机程序员威尔斯创造了 *** (Wikipedia),这是一个免费的网络百科全书, *** 与其他百科全书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依赖少数专业学者来撰写内容,恰恰相反得是,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普通网民可以随意的访问百科全书站点,并在其中添加条目。
   *** 收录的条目最近刚刚突破一百万条(其中30万是英语的,其余还包括40种其他语言的条目),其中中文超过了1.6万条。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三倍于有着233年历史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相当一部分专业科研人员已经成了 *** 的用户,尽管他们在使用时也会很谨慎。
  事实上,如果最好的百科全书的评判标准只是内容必须正确的话,那么 *** 确实有些问题,在 *** 的世界中,任何注册会员都可以随意改动百科全书的内容, *** 站点上的用户曾经宣称," *** 根本不能保证其发布的信息的准确甚至正确性。"
  尽管如此,随着 *** 的日益壮大,用户表现出的无限热情已经掩盖了信息不准确的小问题。平均每个月有1900各用户在每个维基系列网站上进行至少100次的内容修改,这些" *** 的主要作者们"监控着他们感兴趣的每个条目的每一次改动,而且分文不取。这些人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监视清单,一旦有人蓄意破坏或者违反网站对信息中立性的规定,他们会立刻更正信息。
  更复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一些敏感话题上,经常出现关于究竟如何表述的问题,比如前不久关于克里在越战服役的纪录,为此,站点的创建者威尔斯开辟了讨论论坛和一系列正规的纠纷解决机制。
  威尔斯已经在佛罗里达注册了非营利的 *** 基金会,它没有全职工作人员,也没有诸如风险投资之类的固定资金来源,但仅2004年,威尔斯就收到了 *** 爱好者累积的捐款超过10万美元,这已经足够他们购买和更新服务器了。
   *** 官方英文站点:/szwb/20050322/ca1502116.
  9.急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从先秦开始的,各个朝代的代表思想与  中国朝代 *** ,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共和制成立以前,中国最高的统治政体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当一个家族推翻统治家族即为朝代更替。 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东汉 25年 - 220年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孙吴 222年 - 280年 7。 晋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晋 265年 - 316年 2。 东晋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1。 汉前赵 304年 - 330年 2。
   成汉 304年 - 347年 3。 前凉 314年 - 376年 4。
   后赵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后秦 384年 - 416年 8。
   后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后凉 385年 - 403年 11。 南凉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凉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凉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齐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陈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东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齐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后梁 907年 - 923年 2。
   后唐 923年 - 936年 3。 后晋 936年 - 946年 4。
   后汉 947年 - 950年 5。 后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国(902年 - 979年) 1。 吴越(904年-978年) 2。
   闽国[[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荆南(906年-963年) 4。
   楚国(907年-951年,楚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5。 吴国(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汉(917年-971年) 8。
   北汉(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后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辽 91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上海的历史 ***

8. 上海市的历史

 
  上海古代史
  春秋时属吴,吴灭后入越;越王无彊大败于楚,后成为楚国春申君的封地(故上海别称“申”)。
  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今苏州)并辖有疁县(今昆山)、由拳县(今嘉兴)和海盐县等。
  疁县包括今上海全市大部(其余尚未成陆),前207年疁县改名娄县。
   
  晋时松江(吴淞江)居民创造一种竹编捕鱼工具“扈”,又因江流入海处称“渎”,松江下游一带被称“扈渎”,后又改“扈”为“沪”。
  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刺史赵居贞上书,奏请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设华亭县。
  宋淳化二年(991年)松江淤浅,船泊支流“上海浦”。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华亭县在上海浦西岸设“上海镇”。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格为府,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一府一县)。
  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华亭县部分,设上海县,均隶于松江府。
  上海县县治在今黄浦区,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
  [1]明宣德五年(1430年)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江苏和安徽全境),上海县归南直隶松江府管辖。
  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上海县归江南省松江府。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从清朝前期开始,上海属江苏省(巡抚驻苏州)下辖的苏松太道[2]的松江府。
  江苏海关(简称江海关)由云台山(连云港)移来,江海关总监由驻南京的两江总督兼任。
  上海近代史
  ①开埠至1912年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辟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居留地。
  道光二十五年(1845),应英国领事巴富尔(Gee Balfour)要求,在租界内设江海北关(“新关”、“洋关”),办理向外轮征收关税等事,由江苏省苏松太道兼管。
  咸丰三年(1853),英人乘小刀会起义之机强占江海关。
  次年,上海道吴健彰与英、法、美驻沪领事签订协定,允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掌管江海关。
  同年七月,少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外国侵略者直接管理中国海关恶例。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1855年小刀会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进行了三次占领部份上海的战役。
  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行政与司法管辖权外的租界。
  此后,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 *** 分割管理的局面:今黄浦、静安和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主要是公共租界(英美租界);卢湾、徐汇两区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法租界;长宁则是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而闸北和南市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互不相连。
  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魔都”、“远东第一都市”。
  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战火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为时至今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北洋 *** 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清朝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新势力尚且稚嫩,军阀当道, *** 几近瘫痪,社会无序混乱。
  上海的租界却如国中之国独享平和,甚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速度。
  1912年至1936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阶段。
  民国初,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7年民国 *** 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
  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
     1921年7月,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今卢湾区兴业路76号召开,1922年7月和1925年1月,又分别召开 *** 二大和四大。
  1925年5月30日,由于日本内外棉纱厂厂主枪杀 *** 工人(顾正红),上海学生、市民聚集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上的老闸捕房门前 *** ,英国巡捕开枪射击,造成了五卅惨案,引发全国性反英运动。
  1927年4月12日,在闸北发生了四·一二事件,国民革命军第26军对工人纠察队强行缴械,造成大规模流血,开始了国共分裂。
     
  ③国民 *** 时期   
  1928 年4月1日,国民 *** 在南京成立,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与金融中心。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又在上海借口5名日本僧人在位于杨树浦引翔港的三友实业社门前被中国工人殴打,挑起一·二八事变,中日两国在闸北区激烈的军事冲突持续一个多月,以至于南京国民 *** 也暂迁洛阳。
  1937年8月13日,蒋介石调动约70万中国军队(包括大部分精锐),在上海附近与日军展开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代价(阵亡33万人,空军损失过半,约全国1/3兵员),但最终实力占优的日军仍然击败了中国军队,占领上海除租界外全部地区。
  抗日组织铁血锄奸团也同时针对汉奸、日军,展开一连串可歌可泣、热血澎湃的斗争 。
  淞沪会战期间,公共租界的北区及东区(今虹口、杨浦)作为日军防区和势力范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
  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中区及西区则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占领。
  后日本将租界“交还”给其扶持的傀儡汪精卫政权。
  1943年初美英与重庆国民 *** 改订新的条约,放弃在华租界,标志着具有一个世纪历史的租界在法理上不复存在。
  1945年上海光复,到1949年5月,一直由国民 *** 接管统治。
  1946年,国民 *** 统领的中华民国国军和中国 *** 领导的中国人民 *** 之间爆发大规模内战。
  1949年5月28日, *** 击败国军后控制上海全境,许多与国民 *** 及海外机构有关的人员、财产和机构追随 *** 撤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