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4-05-12 01:10

1. 雨果是个什么样的人

雨果生于l802年。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有共创作了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其中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为代表。是法国文化遗产的重要遗产。 
  他的一生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30年他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至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雨果是个什么样的人

2. 雨果是什么样的人?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画家、政治家与人权斗士,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而在他众多诗歌作品中,评价最高的是《静观集》与多卷的《历代传奇》,被认为是法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雨果于1885年5月在巴黎病逝,国会为他举行了隆重国葬,遗体安放在先贤祠。那几天,为他通宵守灵和前往送葬的人数达200万之多,达到了当时的世界之最。谈起这些往事,法国人不无得意:“只有法兰西人会把最高礼遇给予文豪而不是国家元勋。”这让我想起雨果的《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1860年巴特雷是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认为干得“体面而漂亮”。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雨果虽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他在给巴特雷的回信中,认为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它“绝无仅有、举世无双”,“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有着“仙境般的建筑”。他着力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梦幻奇景--它的质地、构建、色彩、园林。并强调了它是“为世界人民”而建,是历史的结晶,“属于全人类”。令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赞美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3. 谁知道雨果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是一位人道主义作家,幼年时就下决心要永远和法律的恶劣行为作斗争。

谁知道雨果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4. 雨果的为人?

被马克思称之为“路易·菲力浦时代的老知名之士”的维克多·雨果,不仅是一位法国伟大的诗人和作家,而且是一位品德高尚,为人谦和,很能容人的大好人。他在法国有众多的各界朋友。他和当时名噪一时的文学先驱者谢多勃良(chateaubriand)、魏尼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的《颂歌与杂诗》,国王路易十八赐给他年金。

5. 你眼中的雨果是怎样的?

‍‍216年前的今天,维克多·雨果出生在法国白桑松。83年后,雨果辞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19世纪,经历了所有发生在法国境内的大事件。

如大革命的爆发,路易十六走上断头台,拿破仑称帝等等,因为抨击拿破仑称帝,他又流亡国外。雄浑状况的《悲惨世界》的诞生与此有关。


在多年之前,我重读《悲惨世界》,读到第五部“冉阿让”卷“不眠之夜”第二章,看到“冉阿让的手臂仍用绷带吊着”时,不免生出一些感慨。

在整部小说中,冉阿让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最心疼的是珂赛特,而最佩服的则是米里哀主教。有了米里哀的善举,才改变了“逃犯”冉阿让,让他一生向善,践行着善的信条。
 
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是我的文学启蒙书,大概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读过他们。我很幸运,自己的文学启蒙是十九世纪的伟大作家们,如雨果、巴尔扎克。他们的悲悯,让我感受到文字与故事的力量。



2015年,我把“冉阿让”与“珂赛特”搬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上海,写了一部短篇小说《珂赛特的眼泪石一夜》。

最终,这篇小说获得郁达夫短篇小说提名奖。小说里面提到小时候阅读《悲惨世界》的感受,以及化用了“珂赛特”的名字,是为致敬雨果。



雨果的伟大与悲天悯人,毋庸置疑。与普通读者不一样,作家对作家的认识,会更加自我与“自私”。最后,抄一句《悲惨世界》的话,来传达我对雨果老先生的喜爱:
 
他睡在我身边一个夏天。他给我带来无穷惊喜。他随手摘去了我的童年,当秋天到来,他却消失不见。我仍然梦想他会回到我身边,我们还能相守一生。但总有些梦无法成真。总有些风暴把人摧毁。

‍‍

你眼中的雨果是怎样的?

6. 雨果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首先,毫无疑问,雨果无疑是法兰西文学史上的巨擘、最闪耀的明星之一,他才华横溢,并且富有激情,而且善于用激烈的故事情节来打动人心,是我最喜欢的外国文学家之一。
  
 
  
                                          
 
  
  
 不过,除了这些标签式的赞誉之外,雨果另有其作为凡人的一面,他同样在生活当中经历了坎坷,犯下了多种错误,并且也有和每个人一样的人性弱点。
  
  
 他像那时候上流社会的男人一样放荡,对妻子并不忠贞,情妇前后好几个,有一个甚至在身边长留了三十年——也许这种放荡因为文学家的才华而被蒙上了一层脂粉,但是毫无疑问,这种不忠贞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并且给孩子们树立了并不完美的榜样。
  
 如果说在当时的环境下,放荡的生活只是道德上的小小瑕疵的话,那么他早年在政治上的前后摇摆,更加让喜欢或者不喜欢他的人都对他颇有微词。
  
 这里必须讲一下当时法国的政治背景——自从大革命之后,法兰西一直都陷入到了一种政治上的精神分裂当中,各个政治派别纷争不断,时常冷战偶尔热战,所以政府的垮台频频出现,有的时候甚至会发展成革命,把整个国家倾覆。从1789年到1871年,法国经历了三个王国、三个共和国和两个帝国,可谓是风云激荡。
  
  
 
  
                                          
 
  
  
 在这种激荡,共和派、帝国派和支持王朝的派别(里面又分支持波旁王家的正统派和支持七月王朝的秩序党)互不相让,彼此攻讦撕咬,互相仇恨不已。可以说当时法国的三家王族总是有一家在台上,有一家被迫流亡,有一家在被监视或坐牢,彼此轮回。而雨果却多次改换了门庭,最初,在极端保王党的妈妈的影响下,雨果是十分拥护波旁复辟王朝的正统派分子,他成名也是在这个阶段,而到了复辟王朝末期,他却成为了一个共和派,呼吁打倒王权。可是在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之后,没多久他又改变了立场,成为了拥护奥尔良王室的秩序党,并且接受了国王提供的贵族院议员职位,成为七月王朝的核心拥护者之一。
  
 不管他这么做有多少个人理由,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他这种做法无疑就是为了高官厚禄抛弃个人立场,是一个“三姓家奴”,而这在重视立场的政界参与者看来是极不可取的行为,于是有很多朋友就此和他交恶,他在文学界和戏剧界的地位也由此而大大受损。而这一时期,他上映的剧本开始不受捧场,几度失败,以至于被人留下了“雨果已经完蛋啦!”的讥嘲。
  
                                          
 
  
  
 
  
  
 如果没有后面的风云变幻的话,雨果的文学成就和名声恐怕就会到此为止了,成为“文章憎命达”的俗话的一个新注解。
  
  
 可是最后,命运终究还是再作弄了他,1848年法国再度爆发革命,七月王朝倒台了,而这时候雨果重新成为了共和派(又一次改换门庭),拥护共和国。可是路易-波拿巴很快就借着共和国总统的职位篡夺了国家的权力,并且把共和国变成了帝国,拿破仑帝国派开始得势。
  
  
 这一次,雨果终于不再改变立场了,他极端反感波拿巴政权, 并且做出了斗争,然后被波拿巴政权流放——他寓居于比利时,并且在帝国政府多次劝诱下仍旧没有选择归国。而就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在困窘的生活当中,他写出了像《悲惨世界》这样的经典作品,并且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而这一次他在政治上的坚持,也终于抹清了之前在政治上的种种污点,成为了被法国人广泛认可的人(几乎每个法国人都是天生的反政府主义者,不管台上的是谁)。
  
  
 雨果的作品,激情澎湃,然而同托尔斯泰一样,他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当成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宣讲台,所以会有大段大段的分析和解说(看过《战争与和平》和《悲惨世界》的人肯定会印象很深),有的时候这些评论会让人觉得失之乏味,有的时候却能让人产生共鸣,不管怎么样,雨果对文字的驾驭是超出于常人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同时,雨果也是当时欧洲著名作家当中,唯一一个大声疾呼反对欧洲入侵中国的人,更加控诉英法联军抢掠烧毁圆明园的罪行——他这么做,并不仅仅是出于对中国或者中国人的热爱,而是出于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他认为欧洲人跑到中国去屠杀劫掠,本身就是一种非道义的行为,他的这种表态,也让身为中国人的我对他更加多了一分好感。
  
  
 
  
                                          
 
  
  
 这种思想,在他的《九三年》这部作品当中也有所体现,他认为“在一切政治纷争当中,唯有人道主义是超越一切的,也是不应该被违背的”。即使看上去这么说有些天真,但是我依旧认为世界上多一些这样的人将会是好事。
  
  
 所以,纵观他的一生,即使有种种问题,雨果依旧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个至少忠诚于自己的人道主义信念的人,在时间的长河当中,政治上的纷争、国王皇帝们的辉煌、个人的荣辱都会随风而逝,但是他的作品将会永存,他的激情也将会跨越时间的障壁,感染每一个用心去研读他的人。
  
 他是一个因为有凡人的种种毛病而并没有显得超脱尘世的人、一个因天才而注定被人永远铭记的人。

7. 雨果的一生是怎样的?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法国的贝藏松,其父亲曾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之后,其父亲宣誓效忠新的统治者。少年时,他随父母移居巴黎。从1819年开始,雨果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后逐渐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1843年,雨果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8年6月法国爆发革命之后,雨果投身社会政治,当选为制宪会议成员,成为国民议会民主派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实行帝制后,雨果因参加反对党活动而受到迫害,被迫流亡国外。直至拿破仑三世垮台后,他才返回巴黎,并逝世于此。

雨果的一生是怎样的?

8. 历史上雨果是个怎样的人

雨果是法国民族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活动长达60余年,对整个19世纪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用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话来说,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惟一的一位”。 
在漫长的创作岁月里,雨果写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

他的作品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反对贵族和教会的专制统治,歌颂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在法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世界文坛的一份宝贵遗产。

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和以爱制恶。

雨果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诗人,他曾以《处罚集》、《凶年论》等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动人诗篇,吹响了反对帝制、歌颂光明的斗争号角。

雨果曾经用自己的著作和朗诵诗歌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并捐献给国家用以抗战,表现雨果自身的崇高爱国精神。

雨果继承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卓越代表。 

罗曼·罗兰曾如此赞扬过雨果:“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