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出炉,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2024-05-10 07:19

1.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出炉,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出炉,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针对拐卖妇女儿童买方能否与卖方同罪,对于部分相关基层机构“装聋作哑”或对基层信息“掌控不力”是否有追究连带责任的可能。是否加大对农产业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数字化农业相关产业,增加在乡农民福利待遇,严格规范食品质量监督,打击利用信息差压低收购价格屯粮并哄抬民需产品价格的商业行为,真正做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是否加大对用人单位监管及惩罚力度,简化维权流程普及维权部门,让劳动法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做到有法可依的时候也能有法必依。

解决农村老龄人口养老难问题,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养老福利现在是做到了宏观调控转移支付,但是农村老人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养老福利?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完善劳务派遣类型企业管理措施,劳务派遣企业员工上岗前应该做好上岗培训,且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对派遣员工专业性予以确认,要不然总有些单位老拿“劳务派遣”和“临时工”说事。大大大大大力整顿包括不限于官方新闻号,官方媒体号,个人公众号,公众人物工作账号等社交账号中对于包括但不限于针对“男女对立”、“地域歧视”等不负责任的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继续推动高考公平,除个别确实经济极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外,剩下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国统一命题,统一分数线。我相信可以部分解决目前面临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这大概是所有民生问题中(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最容易实现,成本最低的一个举措了。补充一句,评论里很多提到的考试公平和教育资源公平还有录取率公平是不同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你们说的对,但是只有你想拆房子的时候,开个窗户才能不那么难啊。循序渐进是好事,但终究该克服的矛盾一个都不会少。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出炉,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2. 2022全国两会如期而至,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2022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新华网推出“今年你最关心的事—2022全国两会热点调查”,邀网民一起展望幸福生活,携手向未来。“十大热词”、“未来五年的期待”等调查数据,为民之所盼划下重点,也为政之所向锚定方位。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调查显示,反映民生期待的热词位居榜单前列。2022全国两会热词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等热词备受网民关注,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综合对比近年新华网两会调查数据,收入、住房、就业等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焦点议题。网民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议案和提案,进一步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

2020年两会时,因为全球疫情和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到2021年,将这一目标定为6%以上。2021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经济增速8.1%,经济总量超过110万亿元,超过预期目标。
在这样的基础上,2022年我国的GDP增速目标又会如何设定呢?两会前,31省份都已公布2022年的GDP增速目标,最低为北京、天津,5%以上,最高为海南9%左右,其次为西藏8%左右,绝大部分省份在5.5%至7%之间。


“收入分配”是网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获得超八成网民关注,同时“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话题关注度持续走高。在评论区,“收入分配”吸引了大量网民投票和留言,让工资合理又持续地上涨是多数网民心声。

3. 在2022年两会中,有哪些看点?

在今年两会之中啊也是让人备受关注,而今年也有很多的。点真的是说到小编的心坎儿里了,今天小编想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两会之中所提出的哪些建议是让我感觉到特别的实际的。
为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 其实这个在很多省份都已经开始陆续推出了,尤其是在初高中的时候。而这个原因呢也是因为国内已经研制出了国产的疫苗,有很多人也在纷纷的开始打了,并且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 。而小编对于这个疫苗呢一直都是想打,但是打不上的,因为我这边本身一年就比较少 不要说这样紧俏的疫苗了就是连狗狗的疫苗特别的少也正是因为如此打疫苗这样的事情我是特别的关注的,所以这一次如果能够全国的陆续推广为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的话,我认为会造福很多的女性。
为多孩儿家庭发放补助陆续的开放三胎了之后呢真的有很多人也开始逐渐的打算了说真的很多人其实都想去生第三个孩子,但是奈何经济真的是太差了,根本都没有办法支付,所以这个时候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比方说公租房优先,或者是可以免费的,给一些补助什么的,在今年两会里面也提出了可以发放现金这一类的补助,小编认为这个呢也非常有助于 缓解人口老龄化,缓解大家对于孩子的这个还怕养不起的焦虑。
严厉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行为 在今年的时候,有一位寻找自己亲生儿子十多年的孙海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正是因为如此 拐卖儿童这个话题呢也重新被提及起来,有很多人都分享了自己身边的一些经历,而我国对于拐卖儿童妇女这种案件一直都是处于非常警惕并且严抓严打的一个状态,这一次能够提出来这样的一个说法,也是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法规。保障更多家庭的安全。

在2022年两会中,有哪些看点?

4. 2022两会上,有哪些建议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影响?

2022年两会,人大代表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不管是生育、健康、安全、养老还是科技等全方位提案,为人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人大代表李燕建议加大对“一致性评价药品”宣传力度,以确保居民用药的安全性和便利,让性价比高的药成为群众的首选,去除贵的就是好的这种固定思维。人大代表丁列明建议减免农村60岁以上医保缴费,以减轻农村群体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依旧能够保证农村群体的医疗问题,一举多得。在智能科技方面,推进无人驾驶合法化 ,这也是一大飞跃。

也有许多饱含非议的提案,比如有代表建议取消醉驾入刑。同时对于想要提高生育率所对应的提案作为明确且多,其中包含建议将30岁以上的女生未婚生育第一胎的权利提上日程、建议三孩儿生上幼儿园的费用全免、建议将三孩儿的高考分数加分20、建议全职太太职业化、建议对于生育三胎的家庭进行每月补贴等等,这都是为了提高生育率,为三胎政策保驾护航的平安。 人大代表刘贵芳建议安乐死合法化,他认为不管是生或死,都是人的权力,许多患者面对疾病痛苦万分却不能选择自己的将来是及其残忍的,如果安乐死合法化,对这一群体则有着极大的利好。

总的来说,各项提案都围绕着民生、科技和发展,是想要国家发展的更好,也是想要人民能够更加安全乐业。每项提案都是经过精心的构思和调研的结果,至于提案是否能够通过还有待考察,但能做出提案则证明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和民心,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政策具体实施。

5. 2021两会前瞻: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3月,中国将进入“两会时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围绕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今年的全国两会,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2月25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特邀8位光华学者进行了主题分享。
以下为观点摘要:
刘俏:“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刘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
刘俏指出,十四五期间有如下重点任务:一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二是建立强大的国内市场,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三是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四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向上游迈进;五是提升研发强度,增加基础科学研发占比;六是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七是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点开始优化、重塑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
刘俏强调,未来增长动能要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倾斜,再工业化、新基建、大国工业、以及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将成为重点。此外,谈到接下来的发展蓝图,要注意一个表述,即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而提高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的关键,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又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关键。
颜色:2021年宏观经济与政策走向

颜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和参与过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等国家部委的研究课题,获得国家领导批示和相关部委的表彰。
颜色教授表示,2021年出口是否可持续取决于海外疫情形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经济增速逐季回落,全年增长依然有望超过8%。GDP增速目标在当前依然重要,经济增长目标应当统筹兼顾,避免未来几年忽高忽低。
2021年应急性政策应当逐步退出,逆周期调节政策不用急于退出,后疫情时代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强化精准滴灌、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后疫情时代下,特别国债、税收与社保优惠等应急性的财政政策应逐步回归常态化,逆周期调节的财政政策应稳妥渐进调整,专项债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货币政策应当逐步实现常态化转向,避免政策急转弯,更加关注广义通胀,防止泡沫产生。
周黎安:高标准市场体系与要素市场化

周黎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研究生项目主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周黎安教授分析,今年1月底中办、国办发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进一步反映了我国立足从内部寻找增长动力、深入挖掘改革红利的应对战略与思路。新发展格局将建立在市场化改革的双重深化:从商品市场到要素市场的纵深拓展;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横向融合。
如何将行动方案具体落实?纵观中国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历程,凡是撬动了地方竞争推动的改革,都相对容易达到目的。可以考虑将一些适合地方政府主动推进的改革事项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绩效指标,或对改革绩效进行排名,既给激励,也给压力;鼓励地方政府创新,允许先行先试,先创新者先受益,同时给予地方官员容错空间;先聚焦少数重点改革领域,率先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徐宪平:国内大循环与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考量

徐宪平,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湖南大学管理工程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徐宪平教授指出,居民消费率偏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新型城镇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目前进城的农民工有1.35亿人,在同一城镇居住10年以上的农民工有5200万。建议以“存量带增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目前农民工年收入已超过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年收入的约3倍,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在对象。因此,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富裕农民才能扩大内需。
面向存量农民工核心需求,徐宪平教授提出三大政策举措:举措之一,大力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举措之二,综合施策保障随迁子女教育;举措之三,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
唐遥:“碳达峰”承诺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唐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2009到2017年在美国的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任教并取得终身教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中国企业战略。
“十四五”规划中强调,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唐遥教授认为,这一目标可行,未来既要降低碳排放,还要建设碳捕获能力。
从行业来看,化石能源生产中的煤炭要先达峰;加速发展可再生的非核非化石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工业要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上游发展;加快促进服务业发展。从区域来看,能源生产向优势地区集中;调整传统能源大省的能源生产结构;技术、成本等缺乏优势的地区的能源产能要加速退出。
具体而言,要综合运用市场和政策手段,一方面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为碳排放合理定价。另一方面通过政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安排财政资金支持绿色发展相关项目,研究碳减排相关税收制度,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发展领域,开发绿色金融产品。
张峥:从A股市场表现看资本市场改革

张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光华中国REITs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峥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金融市场与机构、不动产金融、资产管理。
张峥教授从六个方面总结了A股市场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存在的短板:30年间A股市场发展迅速 ,但相对规模不高,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A股的投资回报中资本利得占比过高,缺乏高比例分红的权益型投资产品;从价格发现功能来看,A股仍有不少短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市场没有形成有效淘汰机制;个人短期投资和非理性交易行为侵蚀投资收益,A股缺乏长期的资金;应理性看待A股注册制试点目前呈现出高首日涨幅、高平均市盈率、高换手率的特征,市场演进需要一个过程。
针对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他认为,首先,坚持注册制试点,完善常态化、多渠道退市制度安排;第二,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第三,推进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落地,形成示范效应。第四,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的改革及个人养老金账户政策落地,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张庆华:城市群、城市协调发展和人均福利

张庆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城市经济学、公共财政、搜索与匹配以及应用计量经济学。
张庆华教授表示,城市经济学理论认为,给定条件下,人均福利随着城市总人口规模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倒U型关系。所以,每个城市有一个最优规模。
然而,2010年,约88%的地级城市的人口规模不到最优规模的40%。绝大多数城市人口不足和少数城市人口过多都造成了较大的福利损失。一半以上城市福利损失超过30%,有22%的城市福利损失甚至大于44%。
高质量的城市化亟需形成规模合理的城市系统。城市群和城市协调发展有望成为突破口。为更好发挥城市群的协同作用,一要完善要素市场,提升城市群内要素的配置效率;二要合理布局和协调城市群内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三要优化城市群内特大超大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陈玉宇: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两大挑战

陈玉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并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玉宇教授认为,未来十五年,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面临的两大挑战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人口老龄化。
过去30-40年间,全球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差距扩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排除中国因素);二是大部分国家内部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在急速扩大;三是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是不均匀的,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和大众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此外,我们面临解决庞大人口养老问题的挑战。65岁老人占15岁到65岁人口比重,称之为“抚养比”,当前,这一比值为18%,到2035年将达到25%,意味着 4个劳动人口需要抚养1个老年人。
如何应对两大挑战?第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出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政策;第二,发挥国有资产力量,调节收入分配结构;第三,推进教育的均等化与合理评估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2021两会前瞻:这些问题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