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2024-05-08 04:40

1. 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文/松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对企业文化内涵的上认识存在不足,容易走入误区,这使我们认识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文化  现状  误区  思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日本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洽——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的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
一、企业文化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组织或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张瑞敏在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的经验时就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地体现和企业目标地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地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误区
1、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的企业,但是,大多数企业是将企业文化的焦点定位在企业的外在形象和管理风貌上。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才能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全体员工团结奋斗,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还存在差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得到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当今时代,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因此,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吸纳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形成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忽略内涵
一些企业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的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企业文化建设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应根据企业的特点、概况,提炼出本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我们看到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提不出自己的企业精神,用诸如“团结、进取”等词语概括企业精神,让人看不清企业文化的个性。如果不注重企业的个性特色,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一个标准、一种模式,那么必然导致企业文化雷同、缺乏应有的鲜明个性和风格,达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3)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举办几场比赛、组织几次文艺演出,组织宣传队等文体活动。他们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4)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规章制度
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工厂车间,到处都悬挂着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就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还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班组,这就是企业文化,这两种认识都走进了误区。
(5)企业文化变革过于频繁,缺乏稳定性
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要创新,就是要时时更新,要不断变革,从而导致企业文化没有形成一定固定体系,缺乏稳定性,员工要不断适应与学习,使得企业文化难以落到实处。
不可否认,上述有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但实际上是片面地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我们应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深层次、深理性、深内涵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我们必须消除认识上的偏差,走出误区,既要看到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更要善于思考、提炼深藏于企业内的本质,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
要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员工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具有认同感。这就要通过一定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员工人人参与到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2、企业文化建设要选择好价值标准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选择好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立足本企业的具体特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目的、环境,只有把握好本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模式,才会取得员工的认同;二是要把握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内外结合,激发全体员工参与
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既要聘请专家策划指导,又要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员工齐抓共建才能达到目的,仅靠高层管理人员推动,其他员工被动接受,那是行不通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重视、不推动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参与,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内容,也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
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
4、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企业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企业的每一各个员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应当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发掘。张瑞敏恪守人本主义的管理哲学。海尔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供应商”,他为海尔设计、缔造了这样一种文化: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把人当做主体、当做目的,在企业内部营造了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员工都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充满理想色彩的伟大事业,使管理的艺术和心灵的需求更加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
5、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任何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可能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企业文化建设者就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使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只有把创新植入企业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
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思路的提出,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运用文化这个软“武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给我们的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领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并付诸于实践,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企业制度》 陈朝阳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年10月
2、《管理学》 赵继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3、《贾春峰说企业文化》 贾春峰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9月
4、《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案例》 和丕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2月
5、《企业文化建设》 王吉鹏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年5月

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2. 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状况。。。。。。。。。。。。。。在线等。

国内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引入中国以来,企业文化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芦苇春指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较长时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经验与意识的结晶”。而且企业文化的影响范围也十分的广泛,“从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行为到市场的开发、员工的招聘、工作的总结等,企业文化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多种方式发生作用。”企业要长期发展不能够仅仅依靠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也不是依靠意识的机遇,更长久的发展必须建立适应企业特征的企业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注重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喜忧参半。一方面,国内公司随着管理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由于自身水平所限,企业往往不能系统地对自身企业文化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亦不知企业文化应从何着手,缺乏有效的指导。不少公司转而求助于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希望借助咨询公司的实力其量身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行业内鱼龙混杂,不少咨询公司缺乏专业的企业文化咨询顾问,多数尚未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咨询体系,生搬硬套国外理论,从而使企业花费大量资源做出来的企业文化方案流于口号,缺乏实际效用。甚至有不少咨询公司向企业吹虚他们引进的是美国式、日本式、或者台湾式的企业文化,引入这些文化势必能让企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企业文化虽然是舶来品,但它并不等同于管理工具。从管理工具来讲,美国的、日本的、台湾的管理工具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大多都是适用的,是可以引进和克隆的。而企业文化不同,它属于管理文化的范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差异化,正如民族文化不能国际化一样,管理文化也不能国际化。管理文化不能单靠引进解决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国民族文化特点,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的管理工具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做出来的企业文化方案不会流于形式,使企业得到永葆青春的活力。
。
国外发展现状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欧洲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断的作出适应性调整。其中,重视企业文化,人性化管理,注重员工潜能开发,追求非权力的领导等逐渐成为欧洲企业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象征。重视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家精神,让个人的愿景与组织远景相统一。这是欧洲企业先到管理理念的一大进步。在欧洲,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得以体现,特别表现在人才的培养使用上。一个题为着眼点,个人以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冒尖,张扬个性。欧洲企业在对人的考察上,认为绩效是对员工现实的评价,而潜质是对员工未来的评估,潜质是人才开发的重要因素。因为企业发展取决于人才,潜能决定人才的发展;人才代表着企业未来的领导、未来的优势、未来的风险,只有具备较大潜力的人才能不断得到提升,也才能带领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年轻国家,其文化根基很浅,僵化的传统不多,全社会都重视突出个人的作用,提倡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这种民族文化成为美国管理文化的基础。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其实质和核心是两条,一是个人作用,或叫强调个人能力主义;二是重视管理硬件,追求理性化管理。重视个人主义,强调理性主义。由于只重理性,不重感情,等级森严的人事制度和各种硬性规定,是企业管理刚性过分,柔性不足,压抑人的情感需要和创造力。不过,近年来,美国企业已开始改变对员工行为的控制方法,强调员工独立自主的选择行为i,进行自我检查和相互检查,斌通过“情感投资”,“协商沟通”等来实现硬管理和软管理的结合,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
日本的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度,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是劳资双方一种不成文的默契。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日本企业大量进入美国市场,抢走了美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企业文化“四重奏”的出版及奠基作用,开创了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发展的新阶段。即“Z理论”,以争取追求效率又尽可能减少当局与职工的对立,尽量去的行动上的统一;“7S”模式,即:结构、战略、制度、作风、最高目标、人员和技能;“八大原则”,即个贵在行动、仅靠用户、自主创新、以人促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五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

3. 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文/松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对企业文化内涵的上认识存在不足,容易走入误区,这使我们认识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文化  现状  误区  思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日本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洽——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的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
一、企业文化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组织或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张瑞敏在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的经验时就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地体现和企业目标地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地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误区
1、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的企业,但是,大多数企业是将企业文化的焦点定位在企业的外在形象和管理风貌上。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才能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全体员工团结奋斗,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还存在差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得到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当今时代,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因此,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吸纳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形成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忽略内涵
一些企业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的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企业文化建设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应根据企业的特点、概况,提炼出本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我们看到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提不出自己的企业精神,用诸如“团结、进取”等词语概括企业精神,让人看不清企业文化的个性。如果不注重企业的个性特色,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一个标准、一种模式,那么必然导致企业文化雷同、缺乏应有的鲜明个性和风格,达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3)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举办几场比赛、组织几次文艺演出,组织宣传队等文体活动。他们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4)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规章制度
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工厂车间,到处都悬挂着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就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还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班组,这就是企业文化,这两种认识都走进了误区。
(5)企业文化变革过于频繁,缺乏稳定性
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要创新,就是要时时更新,要不断变革,从而导致企业文化没有形成一定固定体系,缺乏稳定性,员工要不断适应与学习,使得企业文化难以落到实处。
不可否认,上述有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但实际上是片面地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我们应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深层次、深理性、深内涵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我们必须消除认识上的偏差,走出误区,既要看到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更要善于思考、提炼深藏于企业内的本质,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
要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员工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具有认同感。这就要通过一定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员工人人参与到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2、企业文化建设要选择好价值标准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选择好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立足本企业的具体特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目的、环境,只有把握好本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模式,才会取得员工的认同;二是要把握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内外结合,激发全体员工参与
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既要聘请专家策划指导,又要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员工齐抓共建才能达到目的,仅靠高层管理人员推动,其他员工被动接受,那是行不通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重视、不推动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参与,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内容,也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
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
4、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企业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企业的每一各个员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应当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发掘。张瑞敏恪守人本主义的管理哲学。海尔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供应商”,他为海尔设计、缔造了这样一种文化: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把人当做主体、当做目的,在企业内部营造了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员工都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充满理想色彩的伟大事业,使管理的艺术和心灵的需求更加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
5、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任何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可能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企业文化建设者就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使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只有把创新植入企业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
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思路的提出,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运用文化这个软“武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给我们的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领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并付诸于实践,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企业制度》 陈朝阳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年10月
2、《管理学》 赵继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3、《贾春峰说企业文化》 贾春峰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9月
4、《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案例》 和丕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2月
5、《企业文化建设》 王吉鹏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年5月

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4. 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愈发重要随着企业内部人员的不断更替,未来企业的员工配置将是以“80后”为主的人员结构。“80后”员工与前人相比,彰显出极强的自我意识以及不安现状、浮躁虚荣等特点,同时还缺乏团队协作和实干精神。他们这种独特的个性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80后”自身存在很多缺点,但是他们同时拥有追求快乐、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 什么东西能对“80后”进行正确引导,就是企业文化。首先要让“80后”从内心深处认同和理解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而言,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执行将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二)“领导者”文化还将盛行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差异性。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企业文化,而这往往是由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性格特征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等决定的。西方学者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Blake)与简·穆顿(Jane S. Mouton)在《新管理风格》中就提到:“现实中企业领导人的风格对企业的经营风格具有决定作用”。这就是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领导者”文化现象。

5. 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篇1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一本很有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著作,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这个论断能否成立,我看值得重视。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当然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但企业文化肯定对企业兴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行为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技术只是一个平台。没有一套较成功的文化的企业,生命力是有限的。
    二、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的口号,需要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学习、认同
    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然后通过种种机制,正式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对于一个5、6个人的公司,很容易形成默契,产生文化就较容易,但一个具有几千名员工的企业,沟通与形成默契只有靠一套制度将每个人联系起来。在成功的因素中,技术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是技术不能成为企业的主宰,这样不易看到市场的变化,容易偏离市场。成功的关键是客户,客户决定一切。客户随时变化的要求就是一种市场信息,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必须适应这种情况而相应变化。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惟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在成为共识。所以要克服“学习智障”,企业每个人要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法,企业的生存需要吸收信息,消化信息,反过来指导行动。
    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因为智力、智慧以知识为基础。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智力。有了知识还需开发智力。
    三、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
    以往,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这也包括我们的企业。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 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在表达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英雄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在“英雄人物”中有“共生英雄”的提法,值得重视。何为“共生英雄”?“他的心在企业,企业在他心中”。这就是企业“共生英雄”的概括。这样的人,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命运。从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还不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共生英雄”,实现“人企合一”的境界吗?创造、构建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为重要。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引起重视。
    企业文化建设分为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实施和监控三步。这里只是简单说说构建企业文化体系的具体步骤:第一,先点(奠基)—明确经营理念,拟定精神层。综合调查企业生产经营的大环境、小环境、产品和(或)服务的情况,如客户层及其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第二,后线(支撑骨架)—精神层物化成制度并规范员工的行为。调查员工与客户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这是市场调查的延伸与深入,内容主要包括满意度调查,胜任特征测查,员工的选、留与开发标准及流程体系的建立等。第三,最后才是面的建设,包括企业的营销、企业形象和品牌战略的建设,其宗旨是要尽可能的强化感觉效果、特别是视觉效果,有关企业的各种认证设计也要尽可能的一致。
    五、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的差别化战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
    一个别离开一个企业,可以带走他所掌握的技术、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不可能轻易照搬过去。有一个比喻是说,用照相机可以给机器设备拍照,但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永远拍照不下来。在未来,企业文化的这个特质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设计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常常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谁大谁小,是什么关系?其实二者具有兼容性和交叉性,要看从什么意义上讲。
    未来的趋势是二者更紧密地结合,二者都必须追求个性,不断创新。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CI设计还要有五个结合,即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与市场开拓有机结合,与实现优质服务有机结合,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展望21世纪,市场竞争正在出现许多新态势。企业模式在创新,企业发展战略在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也在创新。我们的研究工作要倾听实践的呼声,在总结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概括、新判断。让我们共同为此而努力。
    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篇2     【摘要】 我国煤炭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与意义,不但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而且有效提升了煤炭企业员工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推进了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创建煤碳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企业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层探析。
     【关键词】 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吕雪锋,男,陕西华县人;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经济师,政工师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虽然采取措施改革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面对国际市场压力,提升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尤为重要,这些成为煤炭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弥补企业刚性制度管理中的不足,并有效增强了企业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了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越来越受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成为很多煤炭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独特性。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独特性,这是煤炭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文化的根本所在。煤炭行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较,不管是工作的条件,还是工作的环境都是比较恶劣的。通常情况下,煤炭工人要在高温、高湿、阴暗以及粉尘污染较重的条件下进行作业。也正是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较封闭的原因造成了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不是很活跃,其思想意识也比较封闭,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在企业重视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坚持以人为本,要真正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并要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促使企业职工具备艰苦奋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交融性。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所具备的交融性主要体现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相互融合。煤炭企业的领导者以及企业中的部分员工多来自于城市,长期接受城市文化熏陶。这也就会使城市文化对全体煤碳企业员工的影响逐步加大,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时期,城市文化的发展会促使煤矿企业文化也快速发展。而煤炭企业又受乡村文化影响较大。煤炭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对新的煤炭资源进行开发,煤矿资源在什么地方,煤炭企业就要在什么地方建设,而大部分的煤矿企业离城市相对较远,地处比较偏僻,一般为城市郊外或者是乡村地区,煤炭企业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又会受乡村以及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多一些。而城市文化与乡村传统的文化的碰撞能够起到很好的交融效果,促使企业文化建设既能吸收乡村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根据城市文化的精华不断创新,从而开辟出一条具有企业文化建设特色的新路子。
    (三)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兼容性。目前煤炭企业的结构以及人员组成是十分复杂的,企业是由多个部门构成的,人员组成也十分复杂,比如说:有来自城市的职工、有来自农村的一线工人、有文化程度高的职工、也有文化程度低的职工,煤炭企业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具备兼容性,才能适应煤炭企业人员复杂的需求。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灵魂,对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也只有具备兼容性,才能更好地引导企业中所有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企业凝聚力,尽早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创建煤碳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 
    (一)引导企业员工达成共识,为创建企业文化做好准备。煤炭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之前,要对企业内部成员做好动员工作,引起全体成员对创建企业文化的共识,从而减少创建企业文化的阻力。煤炭企业的领导者要认识到创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资源。企业文化能够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企业尽快落实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不断提升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全体职工及时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体验到文化建设给员工自身所带来的好处,促使全体职工对创建企业文化达成共识,从而促使企业职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企业文化的创建工作当中。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企业文化打下基础。煤炭企业创建企业文化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煤炭企业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带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它既包含了物质文化,又包含了精神文化。因此煤炭企业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必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也可以说工作的环境与生活条件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不断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能够让企业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的优势所在,从而使其从内心支持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企业职工的努力,只有充分激发出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创建企业文化。因此,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煤炭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以企业员工为根本。在煤炭企业管理中仅是注重对物质的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重视对人才的管理,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认识到员工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尊重员工、重视员工、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坚持以员工的需求为根本。首先,可以对企业员工加大培训的力度。煤炭企业员工素质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当前煤炭企业人员构成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员工的素质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创建实际效果,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在创建文化企业的过程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并以此作为创建企业文化的突破点。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人才成为各个企业追逐的焦点,也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所在,企业所用的高质量人才的数量越多,就越能够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现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处于一线的职工,由于文化素质的欠缺,所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也不是很健全,对于操作流程以及设备工作原理也不能深入了解,更认识不到安全生产规范的重要性,因此更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从而提升创建企业文化的实际效果;另外,可以加强企业凝聚力,在煤炭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煤炭企业发生事故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某些员工不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如果企业内部加强凝聚力,各员工就会相互提醒,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够加强员工的团结,才能不断提升凝聚力。
     三、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健全企业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安全企业文化。煤炭企业的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有些事故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比如说:违规操作、对操作技能不熟练、设备维护保养不当等都属于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在事故发生时,煤炭企业的生命安全很重要,这也是企业必须加强煤矿安全建设的根本原因。煤炭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就要不断健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感,这就需要企业完善各项制度去约束企业员工的各种不良行为,比如说安全生产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安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机制以及安全奖励机制等,同时煤矿企业还要定期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除此以外,煤炭企业还要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对企业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员工即使有安全的意识也不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企业要不断完善生产安全防范体系,通过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水平,来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加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始终坚持以企业员工为本。企业要把企业员工看成是企业文化的服务对象,把以企业员工为本当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一是煤炭企业要健全内部全体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把职工代表大会当成是企业实行民主的主要手段,而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企业也能够不断听取企业职工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更好地经营管理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可以真正行使权力,有效激发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凝聚力。另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能够调动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使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更加透明与开放,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可行,从而推动煤炭企业的稳固发展;二是煤炭企业可以开展多种企业文化活动,以此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煤炭企业所开展的活动需要具有特色、种类多样并且要具有积极的意义,才能逐渐被企业所有职工认同与接受,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从而促使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
    (三)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形成的共同的理念、责任、追求、形象以及思想道德情操等规范内容的总称,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创造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价值取向、工作态度以及行为标准等内容。企业精神文化具有强大的力量,促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才能在经济市场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弥补企业管理刚性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从而促使企业的环境、市场与机遇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企业也文化也要不断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与改革,尤其是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要面对国际市场,这就需要煤炭企业不断吸收多元企业文化优点,取得更快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促使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6.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就在国有企业界火了一阵子,虽然国有企业界对企业文化关注较多,但很多企业领导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许多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国有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一种经济文化

  国有企业文化从形式上讲,它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讲,它反映了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讲,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要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注重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作为包装企业的价值理念存在,它不是宣传企业的价值理念,而是要解决企业问题的价值理念。国有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它文化形态的内容,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的内容,其真正内涵是一种经济文化。纵观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多于实证分析,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根据。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企业文化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力,正如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所说:“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可见,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文化,而且是一种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

  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强竞争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与其它群体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并且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一种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文化。可以这样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谋求生存发展,而推出的“以人为本”的凸显人文关怀的经济管理模式,既是对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经济理念的变革,也是对单纯地以经济为手段管理经济的超越。为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加竞争力。

  首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国有企业文化的内容既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也不是复杂到“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国有企业文化内容往往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如不同企业的价值理念绝不会完全相同。同一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可见企业文化的内容不能简单的“复制”与“克隆”,所以,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共性与特殊性,科学的确定企业文化内容。

  其次,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有企业的目标和任务考虑国有企业文化的模式。世界经济形势在不断变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动态的经济文化,尤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是潜移默化,长久不断充实发展和在认同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建设。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最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首先就要冲出陈旧观念,习惯及制度的束缚。企业文化要保持先进性,只有把握其本质,与时俱进。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这就是说国有企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企业文化的模式。

  第三,根据国有企业的内部现实条件和外部客观环境,形成国有企业的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共性,即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目标的土壤,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同时,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企业文化的特征又不相同。国有企业要博采众长,因企而宜,其中尤其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个性发展,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风格。

  国有企业要有战略观念,持之以恒建设国有企业文化

  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为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强化以下发展战略观念:

  ①市场观念。市场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树立起现代市场观念,坚持一切为了客户的思想,敏锐地把握市场脉搏,以富有独创性的生产经营占领市场。

  ②效益观念。市场经济是一种要求企业自负盈亏的经济形态,国有企业的投入和产出都必须经过经济核算,这要求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并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创造最佳效益。同时,不仅单纯追求最低的创造成本,更要力求使产品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之和达到最优化。

  ③竞争观念。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普遍的自然法则,也是市场的竞争规律。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必须树立起公平竞争,合法竞争的竞争观念。在21世纪,传统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被崭新的人才竞争、速度竞争、时间竞争等竞争形式所取代。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在竞争观念的指导下,率领全体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④信息观念。信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传播性、反馈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业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只有那些对信息具有敏锐洞察力,迅速应变力的国有企业才能担负起在现代竞争和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历史使命。

  ⑤人才观念。人力资源是国有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如何获取、保留优秀人才,做到以人为本是国有企业战略发展中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重要问题。

  ⑥信誉观念。信誉是国有企业在社会上所享有的声望,具体包括产品信誉和社会信誉。信誉至上,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国有企业战略观念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⑦服务观念。国有企业必须树立“大经济”的全面服务观念,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在内的完整的、全面的超值服务观念。

  国有企业不仅要积极强化以上发展战略观念,还要从以下方面积极探索,持之以恒地不断建设和创新国有企业文化:

  第一,突出重点,塑造灵魂。企业文化其理论博大精深,其内容丰富多彩,但其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是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它们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

  第二,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国有企业要着眼企业发展战略,让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被企业全体员工所共享,就必须在本企业范围内广泛宣传倡导,形成共识,贯彻落实。

  第三,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国有企业领导者是国有企业文化的龙头,要塑造和维护国有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本身就得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这种价值观。领导者要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既要注重对国有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也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并不断创新。

  第四,完善制度,体制保证。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同时,在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时,要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组织体系,并去实践不断变革、完善。

  第五,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国有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将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性探讨研究,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思想熏陶,始终把企业精神的塑造和弘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国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

  第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文化体系。人类已跨入一个全球整合的时代,即全球一体,全球沟通和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给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要求:

  一是精心设计国有企业文化内容,充分认识国有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作用,不断实现企业文化提升。这要求国有企业对每个发展时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从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精心提炼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战略等价值理念,并迅速转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大力抓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最终推动国有企业价值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

  二是建立学习型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文化发展后劲。在知识经济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要想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全球各方面的新信息,学习层出不穷的新知识。建立学习型国有企业,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建立起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情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国有企业文化。

  三是国有企业要重视中外企业文化冲突,建设“合金”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就一种“合金”企业文化已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国有企业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要自觉地借鉴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企制宜,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有企业个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文化。

7. 国际企业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经营观念国际化
  (或称经营导向国际化) 所谓经营观念国际化意指国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以满足国际顾客需求为宗旨的。故其决策视野是世界范围的,经营指导思想是国际化的。当然, 由于各公司对于国际市场的认识不同或介入国际市场的程度不同,其经营指导思想仍会有差异,但总体上国际企业的经营观念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国外 一些学者将国际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经营观念划分为四种类型,称为EPRG划分法:
  民族中心主义
  (Ethnocentrism) :持民族中心主义态度的企业将国际经营放在次于其国内经营的位置,它们从事国际经营的动机是处理其 国内产品的过剩部分。通常持这种观念的企业将其绝大多数的营销计划制订权集中于国内总公司,国外经营所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常与国内相同。这种企 业基本上是用国内市场营销方式在国际市场销售同样的产品。
  多中心主义
  (Po1ycentrism):当一个公司认识到国外市场有重大 差异以及国外业务对其组织的重要性后,就会对其经营采取多中心主义态度。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允许其子公司独立经营、确立自己的营销目的和计 划,以适应市场的具体情况。市场营销活动是按不同国家的情况来组织的,在各个国家的机构有自己的政策和方案。
  地区中心主义
  (RegiOcentrism):地区中心主义观念的出现,标 志着国际经营观念的成熟。公司视某一国际地区为市场力求制订综合性的地 区市场计划,并针对这一地区确定营销战略,因。此其国际营销战略往往是 标准化和地方化的结合。
  全球中心主义
  (GeoCentism):这是一种最彻底的国际化经营观念。 在这一阶段,国际企业将以整个世界作为市场制订营销战略计划,以世界范 围为基准开展营销活动,营销策略制订的国际标准化受到重视。
  经营资源国际化
  经营资源国际化是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实质性标志之一。在国际企业中,人、财、物、信息和企业家等经营资源都不同程度地国际化了。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utcter)  彼得·德鲁克
  曾提出了国际商业和贸易的一个新理论——合作生产。他认为在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产品生产 将不再由一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地提供资本、管理者、劳动力、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全部生产资源,而越来越只能是国际合作进行生产。举例来说,美国IBM公司生产的计算机,其芯片可能是由台湾生产的,外围设备则是日本生产的,总装可在欧洲进行,总设计可能由美国企业本身承担,最后计算机由 IBM公司以IBM品牌在全世界销售。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中,经营资源高度地实现了国际化。
  经营过程国际化
  经营过程国际化是上述两点的必然结果,又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含义。在国际企业中,由于经营导向与资源是国际化的,因而企业制订战略计 划,决定企业组织形式,制定生产、营销策略,进行经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 列经营活动都必须在国际间进行决策与安排,这样就实现了经营过程的国际 化。
  经营成果国际化
  作为经营成果的产品、工业产权和管理体系,在国际企业中会因进行交换而在国际间流动或作为经营资源加入国际经营过程。如产品的国际营销, 工业产权的国际贸易和管理体系的国际性输出与转化等。

国际企业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8.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怎样?

早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就在国有企业界火了一阵子,虽然国有企业界对企业文化关注较多,但很多企业领导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许多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国有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一种经济文化

  国有企业文化从形式上讲,它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讲,它反映了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讲,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要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注重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作为包装企业的价值理念存在,它不是宣传企业的价值理念,而是要解决企业问题的价值理念。国有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它文化形态的内容,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的内容,其真正内涵是一种经济文化。纵观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多于实证分析,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根据。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企业文化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力,正如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所说:“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可见,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文化,而且是一种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

  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强竞争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与其它群体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并且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一种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文化。可以这样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谋求生存发展,而推出的“以人为本”的凸显人文关怀的经济管理模式,既是对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经济理念的变革,也是对单纯地以经济为手段管理经济的超越。为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加竞争力。

  首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国有企业文化的内容既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也不是复杂到“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国有企业文化内容往往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如不同企业的价值理念绝不会完全相同。同一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可见企业文化的内容不能简单的“复制”与“克隆”,所以,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共性与特殊性,科学的确定企业文化内容。

  其次,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有企业的目标和任务考虑国有企业文化的模式。世界经济形势在不断变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动态的经济文化,尤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是潜移默化,长久不断充实发展和在认同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建设。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最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首先就要冲出陈旧观念,习惯及制度的束缚。企业文化要保持先进性,只有把握其本质,与时俱进。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这就是说国有企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企业文化的模式。

  第三,根据国有企业的内部现实条件和外部客观环境,形成国有企业的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共性,即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目标的土壤,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同时,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企业文化的特征又不相同。国有企业要博采众长,因企而宜,其中尤其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个性发展,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风格。

  国有企业要有战略观念,持之以恒建设国有企业文化

  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为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强化以下发展战略观念:

  ①市场观念。市场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树立起现代市场观念,坚持一切为了客户的思想,敏锐地把握市场脉搏,以富有独创性的生产经营占领市场。

  ②效益观念。市场经济是一种要求企业自负盈亏的经济形态,国有企业的投入和产出都必须经过经济核算,这要求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并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创造最佳效益。同时,不仅单纯追求最低的创造成本,更要力求使产品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之和达到最优化。

  ③竞争观念。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普遍的自然法则,也是市场的竞争规律。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必须树立起公平竞争,合法竞争的竞争观念。在21世纪,传统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被崭新的人才竞争、速度竞争、时间竞争等竞争形式所取代。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在竞争观念的指导下,率领全体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④信息观念。信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传播性、反馈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业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只有那些对信息具有敏锐洞察力,迅速应变力的国有企业才能担负起在现代竞争和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历史使命。

  ⑤人才观念。人力资源是国有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如何获取、保留优秀人才,做到以人为本是国有企业战略发展中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重要问题。

  ⑥信誉观念。信誉是国有企业在社会上所享有的声望,具体包括产品信誉和社会信誉。信誉至上,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国有企业战略观念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⑦服务观念。国有企业必须树立“大经济”的全面服务观念,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在内的完整的、全面的超值服务观念。

  国有企业不仅要积极强化以上发展战略观念,还要从以下方面积极探索,持之以恒地不断建设和创新国有企业文化:

  第一,突出重点,塑造灵魂。企业文化其理论博大精深,其内容丰富多彩,但其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是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它们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

  第二,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国有企业要着眼企业发展战略,让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被企业全体员工所共享,就必须在本企业范围内广泛宣传倡导,形成共识,贯彻落实。

  第三,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国有企业领导者是国有企业文化的龙头,要塑造和维护国有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本身就得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这种价值观。领导者要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既要注重对国有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也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并不断创新。

  第四,完善制度,体制保证。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同时,在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时,要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组织体系,并去实践不断变革、完善。

  第五,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国有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将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性探讨研究,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思想熏陶,始终把企业精神的塑造和弘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国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

  第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文化体系。人类已跨入一个全球整合的时代,即全球一体,全球沟通和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给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要求:

  一是精心设计国有企业文化内容,充分认识国有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作用,不断实现企业文化提升。这要求国有企业对每个发展时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从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精心提炼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战略等价值理念,并迅速转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大力抓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最终推动国有企业价值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

  二是建立学习型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文化发展后劲。在知识经济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要想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全球各方面的新信息,学习层出不穷的新知识。建立学习型国有企业,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建立起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情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国有企业文化。

  三是国有企业要重视中外企业文化冲突,建设“合金”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就一种“合金”企业文化已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国有企业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要自觉地借鉴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企制宜,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有企业个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