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为啥债市大跌

2024-05-18 12:07

1. 2022年2月为啥债市大跌

原因如下:(1)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对稳增长政策作出部署,需要关注财政扩张、地产放松等政策力度超出预期的可能性;(2)1-2 月宏观经济数据将会发布,结合年初以来稳增长政策发力和PMI 数据表现,1-2 月经济数据大概率将符合预期或略超预期,不及预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3)2 月票据利率大降令市场对当月信贷预期偏谨慎,需关注信贷总量超预期给债市带来的调整压力;(4)目前市场对于3 月降息的预期不浓,对降准有一定期待,但我们认为3 月降准、降息的可能性都较小,货币政策料将继续处于观察期;(5)地缘政治风险下,2 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油价快速上涨,短期看油价上涨趋势未止,需关注国内通胀抬头的风险;(6)3 月美联储将启动加息,目前市场已经基本消化了加息25bp 的预期,但在油价大涨并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的情况下,需关注美联储在3 月议息会议上释放增量鹰派信号的可能性。

2022年2月为啥债市大跌

2. 2022过年后债券为什么一直降

原因是近期国债收益率上涨,经济逐步复苏回暖,货币宽松预期落空,利率债供给增加。为什么近期债券会跌,我们首先要知道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1、债券收益率(指到期收益率)。一般来说,市场上新发债券的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成反比。如果当前债券收益率走高,则意味着之前发行的债券利率相对较低,导致之前发行的债券价格下跌,拖累整个债券市场的价格走低。2、市场利率。一般来说市场利率和债券价格也是成反比的。市场利率升高意味着融资成本增高,即后面发现的债券收益率会更高,那么现在的债券收益率就相对低了,自然就会被卖出导致价格降低。3、供求关系。债券供应量加大,容易导致债券价格就会降低。了解了什么因素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后,近期债券价格下跌的原因就很容易找到了:1.近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国债利率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很复杂,简而言之,国债属于有国家信用背书的超低风险投资,是市场上其他债券利率锚定的对象。近期国债利率出现上涨,其他债券的利率随之水涨船高,导致之前已发行的债券利率相比之下偏低,价格下跌。2.经济逐步复苏回暖。国内经济逐步从疫情中恢复,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信贷和社融等数据显著回升,带动近期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3.货币宽松预期落空。近期,央行释放的政策信号是保持目前的市场流动性状况不变,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落空,即预期市场利率后市可能会继续增高,引发债券价格下跌。4.利率债供给增加。2020年4月下旬以来,市场上利率债的供给量显著增加,供应充足自然价格就下跌了

3. 2022年11月债券为什么跌

您好,亲,这次的下跌原因其实很简单:债券市场的各类利空集中在这个11月出现了:利率上行,叠加流动性不足,叠加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并出现了踩踏效应。【摘要】
2022年11月债券为什么跌【提问】
您好,亲,这次的下跌原因其实很简单:债券市场的各类利空集中在这个11月出现了:利率上行,叠加流动性不足,叠加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并出现了踩踏效应。【回答】
1. 利率层面:央行加息,债券价格下跌。可以简单理解为:央行加息,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债券利率上升,所以债权价格下跌。【回答】
2. 流动性层面:货币未流向债市。2022年,货币政策处和财政政策都趋于宽松,双重因素导致市场资金异常宽松。但货币市场的低利率和海量资金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货币基金成为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流向,债市受到冷落。【回答】

2022年11月债券为什么跌

4. 2022年11月债券为什么跌

您好,2022年11月债券下跌原因其实很简单:债券市场的各类利空集中在这个11月出现了:利率上行,叠加流动性不足,叠加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并出现了踩踏效应。【摘要】
2022年11月债券为什么跌【提问】
您好,2022年11月债券下跌原因其实很简单:债券市场的各类利空集中在这个11月出现了:利率上行,叠加流动性不足,叠加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并出现了踩踏效应。【回答】
具体分析如下:1. 利率层面:利率走高,债券价格下跌。2. 流动性层面:货币未流向债市。3. 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11月以来投资者情绪对股市开始乐观,部分债市资金被赎回,流入股市,偏股型产品受到追捧,偏债理财预冷。4. 踩踏效应。债券下跌,导致债权基金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导致投资者恐慌赎回,减持债权类产品,债券继续下跌。【回答】

5. 2023年债券会继续跌吗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这一轮为什么会下跌。债市已经经历了一个比较长周期的牛市,疫情反复的基本面环境下,消费投资都受到了重创,尽管海外加息不断,甚至中美国债收益率到达了倒挂的程度,央行依然是保持了比较稳健的政策取向,资金面极度宽松+资产欠配,收益率已经下行到非常低的位置,几乎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水平上维持了半年时间,这是比较罕见的。其实到了10月底,债市已经处于利好全部出尽,只等利空消息进场成为最后一根稻草。11月后资金面首先开始出现了一些紧张的信号,同业存单的价格开始飙升,直到11月11号那个周末出台的地产刺激政策以及疫情放松的信号,彻底击垮了市场的预期。这几天连续的暴跌已经是历史比较罕见的,并且前几天的暴跌后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理财赎回,迫于净值压力导致很多产品不得不在二级市场抛售,形成了恶性循环。何时能够停止,要看这一轮债市的调整需要多久才能消化该循环,今天央行已经出手大量净投放,但是未来的政策取向一定还是不会采取前期的刺激性政策,收益率稳步上行是必然的结果,短期的大幅波动也不是央行愿意看到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2023年债券会继续跌吗

6. 2022年11月债券为什么跌

您好,亲亲,上个月债券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银行方面的抛售比较多,银行没钱了,没钱的原因一是老百姓用钱的需求在增加。虽然银行存款的余额很高,但是商业银行不可能让存款全部躺在银行里,他们肯定是要拿出去投资和放贷的,毕竟银行也要想办法赚钱。当老百姓对货币的需求增加的时候,银行就会有点“缺钱”了。二是央妈对商业银行资金的供给有点紧。11月份以来,央妈也没怎么放水,甚至还回收了不少资金,如此一来,银行怎么能不“缺钱”。【摘要】
2022年11月债券为什么跌【提问】
您好,亲亲,上个月债券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银行方面的抛售比较多,银行没钱了,没钱的原因一是老百姓用钱的需求在增加。虽然银行存款的余额很高,但是商业银行不可能让存款全部躺在银行里,他们肯定是要拿出去投资和放贷的,毕竟银行也要想办法赚钱。当老百姓对货币的需求增加的时候,银行就会有点“缺钱”了。二是央妈对商业银行资金的供给有点紧。11月份以来,央妈也没怎么放水,甚至还回收了不少资金,如此一来,银行怎么能不“缺钱”。【回答】

7. 2023年债市会如何

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近期,我国债券市场出现明显波动。11月14日,反映债券价格的“中债总净价指数”单日下跌0.62%,为201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并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快速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在过去一周的时间内,包括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在内的可统计的2983只基金产品中,有2632只份额净值出现了下跌,占比8.23%,平均跌幅达4.16%。银行净值化管理的理财产品中自成立以来至11月21日有4059只跌破净值,占比11.78%;甚至在11月21日前一周时间内,有19396只净值化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平均亏损0.42%,占比攀升至56.29%。
债券市场波动的原因
具体来看,本轮债券市场剧烈波动主要由以下五个因素驱动:
1.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加剧了客户对于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开始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产品全面进入净值化阶段。
虽然股票市场同样净值化管理,但是股票数量巨大,多样化程度高,这导致股票市场结构复杂多样,给予股票投资经理充分的定价空间。然而,债券市场却不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有长债、短债和利率债、信用债等差异,但本质上的核心点仍然是无风险利率的走势。这导致了债市定价权的天然分配情况为:经理小,客户大。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削弱,使得债券价格主要反映央行流动性投放和居民、企业的流动性偏好。因此,当客户出现“赎回浪潮”时,债券产品价格会受到较大影响。
截至2022年6月,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主的一些大型资管机构的底层资产配置以债券类为主,近67.48%的资金配置到债券市场,其中信用债占比48.07%且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14.58%的资金配置到同业存单市场,其中利率债占比5.19%。一旦市场出现下跌趋势,必然会引起“赎回踩踏”现象,且短期债券、高等级信用债券、同业存单的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
2.流动性投放稳健,市场流动性偏好上升。
11月15日,央行开展85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和17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与上期相同。虽然此次MLF没有降息,且缩量续做,但是11月份以来,央行已经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科创再贷款等工具累计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完全可以覆盖此轮一万亿元的MLF到期。可以看出,央行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投放。
此前,我国住户活期存款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配置到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或者债券。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转好,居民端流动性需求上升,逐渐将定期存款转化成活期存款,导致理财端产品赎回。此外,银行理财端产品净值下降,引发投资者恐慌,二者形成一种“负反馈”机制,放大理财产品负债端的不稳定,加剧赎回。
3.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使得利率下行受限。
2022年美国与中国的利差显著上升,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4月22日,中美利差由负转正,并快速冲到3个百分点以上,创出近十多年的新高。按照最高收盘价7.32计算,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最大贬值幅度已达 15.9%。最近一轮贬值开始于8月15日,从6.73一直攀升到11月3日的最高点7.32。截至11月21日,人民币汇率反弹至7.1630。
考虑到美国本次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侧引起,持续时间较长,调整速度较慢。美联储的加息仍未结束,未来联邦基金利率仍有上涨空间,人民币依旧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在美国加息、海外利率走高的背景下,如果国内利率进一步下调,强化降息预期,人民币汇率很可能会承受更大压力。因此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时候,央行利率下调空间受限,对债券资产价格波动带来不利因素。
此外,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的通胀预期下降,市场主体预期美联储加息步伐或有所放缓,全球风险偏好上升,股票市场回暖,“股债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下跌,资金流出。
4.经济前景改善提升风险偏好。
目前,我国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的变化是影响债券市场更为重要的因素。前文所述的理财产品“赎回浪潮”、人民币汇率变化最终都要着眼于经济发展状况。
从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势要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对利率变动起到正向作用,不利于债券资产价值上涨。
具体来看,首先是“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国家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不再判定次密接,对密接管理也从“7+3”弱化为“5+3”。这说明我国的防疫工作追求更加科学精准并有所放松,促使由于封控而导致的经济停滞的市场预期减弱。其次是“地产十六条”的发布,强调“要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16条具体措施,有助于缓解房企的项目交付和资金压力,促使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下行的预期减弱。这两个基本面利空因素对债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催化债券资产价值下跌。
5.债券市场去杠杆。
债券市场投资者可以以低利率回购借入短期资金,再买入较高收益率的长期债券,赚取期限错配的利差,从而在债券市场加杠杆提高收益。
从银行间市场日均回购成交量与债券市值的比值可以看出,当前债券市场的杠杆率与2016年上半年处于同一历史高位水平。说明债券市场的杠杆风险值得中央银行关注,而在2016年下半年,央行推升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进行了去杠杆操作,这无疑可以复制到当前债券市场波动情形中。央行一旦开始去杠杆,告诫债券市场不要搞资金空转,通过期限错配利差套利的投资者利润空间会迅速缩小,促进其出售债券来偿还短期资金。因此债券价格会大幅下降,并且短期利率会大幅上升,债券市场杠杆最终下降。
债券市场前景展望
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需要跟踪宏观经济变化,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合理提高流动性资产的占比,来应对流动性冲击。
1.债券市场杠杆步入正轨。
11月开始,DR007利率甚至要低于央行的7天逆回购利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过度宽裕,导致投资者倾向于借入短期低利率资金,拉长久期,债券市场的杠杆率急剧上升。而在近期的央行去杠杆操作后,DR007利率和央行的逆回购利率回到过去正常的区间范围。相信央行去杠杆已进入尾声,债券市场杠杆回归正轨,债券资产价格在短期波动后可以逐渐稳定下来。
2.美国货币紧缩预期降温,市场情绪回暖。
美国通货膨胀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市场预期有所下降,美元指数回落到106左右,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小。央行上浮利率维持汇率稳定的动力下降。此外,国内疫情又开始出现反复的迹象,再次加剧了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因此短期利率不具有继续上升的汇率驱动因素。
3.谨慎乐观、未雨绸缪的政策态度。
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指出“三季度我国经济明显回升,总体呈现恢复向好发展态势”“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的恢复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可以预见,第四季度央行将采取谨慎稳健的态度,对通货膨胀的关注程度上升,不会超发货币,不搞“大水漫灌”。债券市场稳定后也难以恢复到今年上半年的状态。
4.中长期相互配合的财政、货币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视野放到2023年,我国的经济将以温和的速度开始逐渐回温,而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扩大需求,是一种常见的政策手段,而这也同样需要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总量上、结构上的配合调节。因此2023年货币政策不会持续性收紧,而是会稍微宽松,维持一个合理的低利率水平促进财政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刺激经济稳步发展。债券市场在2023年有希望进一步回暖,但是否能恢复如初仍需持续关注。
(谭小芬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何嘉宇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研究”的资助)

2023年债市会如何

8. 2021年1月19日债市为什么下跌

■市场综述:经济好于预期,债市维持走弱
1月18日,2020年中国一系列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其中我  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达101.6万亿元,同比增速  2.3%,好于市场预期;新增就业人口、工业增加值等数据  也均好于市场预期。受此影响债市维持弱势震荡走势,国  债期货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2%,5年期主力合约  跌0.13%;利率债方面,10年期国债上行2BP,10年期国  开债上行2BP;信用债方面上行居多,多数上行幅度在  3BP以内。
■一级发行:发行有所增加
1月15日,一级市场发行数量有所增加。AAA方面,珠海  金控发在4.06,越秀金控发在3.59,济南城投发在4.1,苏  州新建元发在3.9,融创地产发在6.8,南方航空发在了  3.48;AA方面,德投集团发在5.75,滨海交控发在7,武  汉蔡甸发在6.1;无评级方面,武汉中法债发在6.1;此  外,当日还有淮安交通1家主体取消发行。
■二级交易:利率上行居多
1月18日,二级市场成交利率以上行居多。具体来看,台  州玉环下行1.68BP,徐州经开下行6.21BP;嘉兴现代上  行1.71BP,四川高速上行3.7BP,苏交通上行3.98BP,京  投公司上行4.3BP,衡阳交投上行6.4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