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相国大司农是什么官

2024-05-18 15:46

1. 汉朝相国大司农是什么官

  大司农是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後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本名治粟内史﹐汉景帝後元年(前143)﹐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後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从西汉到东汉﹐或简称为官名。秦置治粟内史。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景帝后元年(前143),改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再改为大司农。掌钱谷,为国家财政长官,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丞。王莽改大司农为羲和,又改为纳言。东汉复原名,职掌如旧,仅将盐铁划归郡国管理。汉末以后,财政收支划归尚书的度支,各种理财之官,陆续出现,大司农的职权缩小。据记载﹐西汉时大司农每年从百姓赋敛所得达四十馀万万钱。凡百官俸禄﹑军费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它支付。另外﹐它还管理一些官营的农业和手工业。分布于各地的官田﹐其中有些便由大司农派人耕种﹔官营的煮盐和冶铁也都归大司农主管。武帝时设置平准﹑均输﹐这类官府商业也归大司农经管(见两汉均输﹑两汉平准)。 
  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司农秩为中二千石﹐下面有两丞。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藉田五令﹑丞﹐还有斡官﹑铁市两长﹑丞。郡国的都仓﹑农监﹑都水也属大司农。 
  东汉时大司农下的属官仅有太仓﹑平准﹑官三令﹑丞﹐其馀都被省减﹐或改隶於郡国。大司农成为单纯的中央财政主管长官。 
  魏晋以後﹐大司农之权为度支尚书所夺﹐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唐﹑宋沿袭。元代大司农又改掌劝课农桑﹑水利﹑救荒等事。明初废。原国家仓廪诸事务﹐明﹑清全转归户部各属官管理。但因明清两代以户部掌漕粮田赋,故又把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农。

汉朝相国大司农是什么官

2. 汉朝相国大司农是什么官

1.大司农: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北齐时称司农寺卿,隋唐以后所置略同。元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明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2.相国:汉朝廷臣最高职务。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还掌握选用官吏、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执行诛罚、主管郡国上计与考课、封驳与谏诤等权,还有一定的立法、司法和军事权。

3. 汉代司徒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位置相当于国家总理,职务相当于教育部长。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汉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
《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在汉朝时,司徒是全国教育事业最高负责人,教育是国之基础,上至官员考核,下至基础教育,甚至内容和制度都由司空说了算,关系到国家人才的重大问题。所以司徒的职务相当于教育部长。
由此可见司徒是从丞相演变过来的,是因为丞相管理不过来才改丞相为三公,实际上三公就是三辅宰。所以司徒位置相当于丞相。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

扩展资料: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三国时期: 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晋以相国、丞相与 八公为诸公官。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舜即位称帝后命契当司徒官,契的玄孙的孙子微也是夏朝的司徒。)
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 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周朝的时候司徒是地方官员,主要执掌国家教育,西汉时期最开始没有司徒,汉哀帝元寿二年,罢黜丞相之职,设置大司徒。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去掉"大",称为司徒。汉朝设置尚书郎4个人,其中一人主管财帛和运输。)
参考资料:司徒-百度百科

汉代司徒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4. 汉代司徒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汉代司徒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 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汉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魏文帝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
晋以相国、丞相与八公为诸公官。《通典》卷二《职官二》“三公总叙”条说:“后魏以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上公也。大司马、大将军谓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
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其职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改户部为度支;《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徒 (官职名)

5. 汉代司徒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位置相当于国家总理,职务相当于教育部长。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汉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
《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在汉朝时,司徒是全国教育事业最高负责人,教育是国之基础,上至官员考核,下至基础教育,甚至内容和制度都由司空说了算,关系到国家人才的重大问题。所以司徒的职务相当于教育部长。
由此可见司徒是从丞相演变过来的,是因为丞相管理不过来才改丞相为三公,实际上三公就是三辅宰。所以司徒位置相当于丞相。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

扩展资料: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晋以相国、丞相与八公为诸公官。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舜即位称帝后命契当司徒官,契的玄孙的孙子微也是夏朝的司徒。)
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周朝的时候司徒是地方官员,主要执掌国家教育,西汉时期最开始没有司徒,汉哀帝元寿二年,罢黜丞相之职,设置大司徒。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去掉"大",称为司徒。汉朝设置尚书郎4个人,其中一人主管财帛和运输。)
参考资料:司徒-百度百科

汉代司徒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6. 唐朝司农是什么官

司农(司农)
(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汉书·东方朔传》:“
后稷
为司农。”
颜师古
注:“主播种。”
(2).官名。汉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建安
改为大农,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明朝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清代因袭。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而长公司农君枢,图所以不朽其亲(袁可立)者未已也。”
清
光绪年间,常熟人翁同龢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7. 司农是什么官职

司农,古代官名。上古时代是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
在汉朝时是九卿之一,掌钱谷之事,又称大司农,是汉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

秦及汉初,设治粟内使管理国家财政。大司农下辖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分别负责掌理粮食库藏,物资供应,物价调节,国库出纳,皇帝亲耕田等事务。此外盐铁专卖业务亦属大司农主管。
大司农,是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为九卿之一。《周礼》天官之属有大府(即太府),辅佐太宰掌理贡赋之事。秦设治粟内史,汉初沿置。汉景帝改治粟内使为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改为大司农。
新莽时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汉末以后,财政收支划归太仓尚书、度支尚书、户部尚书,大司农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宋神宗时司农卿主管变法事务。元代设大司农,但其职权仅负责农桑水利事。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
西汉时,大司农掌钱谷,为国家财政长官,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丞。
西汉时大司农每年从百姓赋敛所得达四十馀万万钱。凡百官俸禄、军费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大司农支付。官田和煮盐、冶铁和其它官营的手工业也都归大司农主管。

司农是什么官职

8. 司农是什么官职

司农,古代官名。上古时代是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在汉朝时是九卿之一,掌钱谷之事,又称大司农,是汉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秦及汉初,设治粟内使管理国家财政。大司农下辖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分别负责掌理粮食库藏,物资供应,物价调节,国库出纳,皇帝亲耕田等事务。此外盐铁专卖业务亦属大司农主管。同类官职: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