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窑瓷器有哪些典型特点

2024-05-18 18:09

1. 宋代定窑瓷器有哪些典型特点

概述: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
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其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但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则是印花纹饰。

宋代定窑瓷器有哪些典型特点

2. 宋代定窑瓷器有哪些典型特点

 
  概述: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
  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
  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
  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
   
  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
  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
  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其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但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则是印花纹饰。
   

3. 宋代定窑瓷器有哪些典型特点

概述: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
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其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但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则是印花纹饰。

宋代定窑瓷器有哪些典型特点

4. 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征,有什么特点,鉴赏价值

单色釉即色彩单一的釉,有时也被称为一道釉或纯色釉。瓷胚表面施以釉浆后送入窑内烧制,因釉中特定的化学组分而烧制出不同的颜色效果,也有些在烧制时会发生窑变,达到另类的色彩效果,此类呈现单一釉色的瓷器均属于单色釉瓷器。
清康熙郎窑红蒜头瓶,豇豆红暗刻夔龙太白尊,清乾隆天蓝釉暗花花觚,湖北省博物馆藏乾隆时期茄紫皮釉爵,湖北省博物馆藏康熙款黄釉大碗,清康熙苹果青釉瓶,湖北省博物馆藏道光冬青釉盘等等都是单色釉。
据已掌握的实物资料,约有 16 种:即白釉、红釉、蓝釉、黄釉、酱釉、青釉、仿龙泉釉、影青釉、孔雀蓝釉、孔雀绿釉、青金蓝(洒蓝)、茄皮紫、回青、瓜皮绿、仿哥釉、仿汝釉等。
具体的鉴赏你可以参考:
http://wapbaike.baidu.com/item/%E6%98%8E%E6%B8%85%E5%8D%95%E8%89%B2%E9%87%89%E7%93%B7%E5%99%A8?fr=aladdin&ref=wise&ssid=0&from=2001a&uid=0&pu=usm%401%2Csz%401320_1003%2Cta%40iphone_2_4.4_1_10.10&bd_page_type=1&baiduid=0F21F4C5C3CF94CAC91F3566B4DCFFA5&tj=bk_polysemy_6_0_10_title
但是说实话,要体会瓷器的美还是应当多看看实物。
有心在这方面有建树,可以多逛逛博物馆,请教行家。

5. 宋代定窑瓷器有哪些典型特点 定窑瓷器典型特点是什么

1、宋代定窑瓷器大多带有款识与铭文。
 
 2、这些款识和铭文一般出自于宫廷之中,最为多见的是“官”字款,此外,也有些器物的底部会刻有与宫殿相关的铭文,如“尚食局”、“尚药局”、“奉华”、“慈福”、“聚秀”等。

宋代定窑瓷器有哪些典型特点 定窑瓷器典型特点是什么

6. 宋代定窑紫定瓷器的胎质有什么特点

  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
     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其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但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则是印花纹饰。

7. 历代的瓷器的器型,釉色,和青花都有什么特点?

  一万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即发明了陶器,7000多年以前便出现了彩陶,3000多年以前便出现了原始青瓷,2000多年以前的东汉时期,浙江上虞的龙窑便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瓷器一经问世,就以其坚固耐用,古朴典雅的风格得到人们的喜爱。从原始青瓷到成熟的青瓷虽经历千年有余,但这是了不起的进步,是伟大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自强不息与崇尚美好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的祖先对整个人类的重大贡献。美国学者威尔.杜兰所著的《东方遗产》一书中说 “中国瓷器是中国文明的高峰和象征,是人类所能制造的最高贵的物品之一”。
  说到瓷,就不能不说釉。最早的色釉产生于商周时期,那是一种与器物本身一起烧成的高温釉,到汉代又发明了700℃左右的低温釉。
  说到瓷,更不能忘了陶。但瓷虽由陶来,二者却又本质上的区别,专家总结主要为以下四点:
  1.胎料不同。陶器的胎料可以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必须是主要成分为高岭土且含有长石、石英石、莫来石成分的瓷土。陶胎含铁量3%以上,一般不透明,带色,为灰、红、褐色。瓷胎的含铁量通常在3%以下,胎色白或近白色,具有透明性或半透明性。
  2.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须在1300℃左右。
  3.釉面不同。陶器不施釉或施低温釉,而真正的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胎体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4.胎质不同。陶器胎质粗松较软,断面吸水率高,叩之其声不脆,瓷器胎质致密坚硬,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叩之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公元500多年后(即从隋朝开始以后),白瓷得到迅猛发展;公元600多年左右,即隋末唐初时,南青北白(南越青北刑白)的色瓷局面形成(这与两地域人们所喜爱的当地大自然的主要色调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名窑有越窑、刑窑,前者生产青瓷,后者生产白瓷。此时瓷器的日用品逐渐取代了铜器的地位。青、白瓷的美感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高度赞赏,“茶飘万古幽香,碗呈千峰秀色”“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等赞美之诗不少。
  唐朝时制瓷的技术已经较发达了,出现了产区遍布全国的蓬勃发展局面。青花瓷就是唐末发明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中期后长沙窑突破了邢窑和越窑单一的釉色,创作了集彩绘与模印于一身的装饰手法,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长沙窑当时就能釉上、中、下彩绘,人物、花鸟、诗词一类精细作品一般用釉下彩绘工艺。更为难得的是,长沙窑当时就能烧制釉层均匀、颜色亮丽的铜红釉瓷。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烧制在瓷器上也是长沙窑的首创。最生动的描写景物的诗见于湖南望城县瓦渣坪窑址出土的一只黄釉执壶上。诗云:“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鸣春声。”目前所发现的唐代唯一一件融诗书画为一体的瓷器,是1983年发现的长沙窑址出土的青釉褐绿彩“竹林七贤”诗文瓦罐。作为唐代著名瓷窑之一,长沙窑包含了巨大的文化容量。它首次将瓷与茶、瓷与酒、瓷与绘画、瓷与书法、瓷与诗词融为一体,构成了多元复杂的文化综合体。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是长沙窑较早地让后人领略了瓷文化的丰富和辉煌。唐代的唐三彩宫女、马等彩瓷已非常有名。尤其是唐代和五代越窑烧制的秘色瓷,以其精美绝伦和色彩清亮的风格成为难得的珍品,其艺术性可与金银器相媲美,常为供奉之物,百姓不得沾边,真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又一个繁荣昌盛的辉煌时期,艺术造诣之高使其达到了中国瓷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宋黑釉剔花罐、耀州窑青瓷缠枝牡丹纹瓶等已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了。官窑瓷器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民窑瓷器粗狂豪放,独具匠心。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宋代民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多种窑系并存、名窑迭出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汝、官、哥、定、钧”为当时的五大名窑,还有烧制青瓷著称的耀州窑和龙泉窑,装饰手法丰富多彩的磁州窑和吉州窑,以创烧青白瓷而闻名遐迩的景德镇窑等。在此期间,景德镇窑在经历了400多年经验积累和技术革新,并借战乱吸引了大批南迁的制瓷人才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历代和各地名窑之长,加以发展和提高,由原来几乎与各地名窑并驾齐居的地位,逐渐发展到了独占鳌头的局面,成为后来元、明、清三代全国瓷业的中心,代表了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南宋哥窑生产的“百圾碎”瓷也独具特色,其特点是釉厚于胎,布满裂纹。
  元朝瓷器的最大进步和提高是,纹饰更美,画面的文化内涵更深,艺术性更强,品位更高,常把历史典故在瓷器上表现出来,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青花瓷在这时期已经发展到了高峰。2005年7月12号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将一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得1568﹒8万英镑(合2﹒3亿人民币),由此可见元代青花瓷价值之高。在元代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
  相对于元朝,明朝的制瓷业更为发展,器形更多,色彩更丰富,纹饰也更为丰富、精美而独特。如瓷佛像、蟋蟀罐,具有西域特征的双耳扁壶等新器形相继产生,具有伊斯兰文化、艺术特色的纹饰问世不断出现。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达到了鼎盛期,也独具特色,它既不同于元代的繁缛热烈,又有别于清代的精致华美,它释放出的是高贵、神圣和典雅,具有深邃无际的艺术底蕴,专家称之为旷世奇葩。永乐一朝还创烧出了纯正的黄釉瓷,其颜色柔和娇嫩,与皇帝袍服上“明黄”达成了统一。自此黄釉瓷器因技术上的革新与提升,由昔日平民百姓的日常用瓷摇身一变为皇家内廷的至尊祭礼器,成了皇权礼仪的象征,也即成了真正的“帝王黄瓷”!明宪宗成化期间,还发明了斗彩瓷器(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装饰工艺——用青花在瓷胎上描出全体或主体轮廓,然后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于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染各种彩料完成彩色图案,复入材炉二次烧成)。明朝的釉上彩和青花五彩也是非常精美而独具特色的。在窑口方面,整个明朝虽是官民竟市,但基本上是景德镇御窑一枝独秀。
  青花瓷

  元 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明 青花玉壶春瓶	清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青花瓷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彩瓷品种,创烧于唐代。其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以氧化钴为呈色剂作为彩料,在瓷胎上直接描绘纹饰图案,施釉后经过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我国古人称黑、蓝、青、绿等诸色皆为“青”,故名青花瓷器,简称“青花”。青花釉色晶莹、透彻、素雅。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
  湖南德兴瓷业愿意给您更详细的解说,witty0413@163.com

历代的瓷器的器型,釉色,和青花都有什么特点?

8. 请问宋代的各种窑的瓷器各有什么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钧瓷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汝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官瓷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定瓷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哥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