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灵魂真的存在吗

2024-05-14 10:14

1. 人死后灵魂真的存在吗

人死后没有证实有灵魂存在,但是人民愿意相信人死后灵魂会继续存在新生儿生命中。
灵魂是永恒的,而且灵魂拥有这个个体自被创造到各次转世的所有记忆。我们这个身体是物质的,用久了就不能再用了,就要换新的。但是当灵魂进入新生儿身体后,生理意识显意识就开始苏醒。
潜意识灵魂的思想就开始沉睡。过去世的记忆只会偶然发生在睡梦里或是突然想象里。如果是修炼之人或是天生敏感之人则会知道的更多。所以人死后,这个人的生理意识因为没有了身体而不再存在。

灵魂的思想就开始苏醒。此一生的记忆会全归灵魂所有,依照累世所作因果业力来决定下一次转世的时机及环境。如果没有了任何负向的因果业力的因缘的话,这个灵魂就会发展完成而回归于创造者。一般就不用再转世。除非再有需要。
另一部分的问题是,什么是死亡,死亡之后,还有没有生命存在,但是你知道吗?这个问题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在活的时候认识死亡。
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受教育并不只是精通数学、历史或地理,我们也应该了解死亡这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是在你身体死了以后才了解,而是在你仍然活着,在你欢笑、在爬树、划船或游泳的时候,你就能了解。

人死后灵魂真的存在吗

2. 人死亡后还有灵魂存在吗?

你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存在吗?

前几天看了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快死了,他的妈妈一直在哭。男孩突然间醒过来对妈妈说:“妈妈,我必须要走了,船上还有好多人在等我,我不走船是没法儿开的。”说完,男孩就咽了气。

柏拉图曾说:人们死亡的时候,会有一艘船来接引他们,渡海到死后生命的彼岸。





小时候,也曾听家里的老人讲过一些灵异事件,说是死去的长辈附着在活着的人身上,或者哭诉那边生活的不易,或者倾诉对这边亲人的想念。那时的我,总是半信半疑。

直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死亡的书,也使我开始相信:人死后的确是有灵魂存在的。这本书叫《死后世界》,作者雷蒙德·穆迪访谈了150个死而复生的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文化、地域、年龄、学历水平、宗教信仰都不同的人,竟然描绘了一段非常相似的濒死体验。





01.灵魂出窍
人死的那一刻,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首先,你的身体痛苦到了极点,你感觉自己穿过了一条很长的黑暗隧道。接着你飘到了空中,身体变得像羽毛一样轻。你眼看着医生为你施救,亲人为你痛哭,想告诉他们自己没死,却没有人能听得见你说话;你想抱一抱悲痛欲绝的家人,却不料从他们身上穿了过去。你就像一个观众一样,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躯壳逐渐僵硬,然后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死了。那一刻,你觉得孤单极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以上这些描述,都是无数个濒死之人亲身经历过的共同体验。





更神奇的是,当你脱离肉体以后,你的灵魂仿佛就被赋予了某种神奇的力量,可以由意念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也可以轻而易举读到别人心里在想什么。

如果你生前近视,死后你就能重新获得清晰的视力,比活人看到更远的地方;如果你生前耳聋,你会发现自己又能听到世界的声音了;如果你不幸失去了双腿,那么此刻你也将不再受到限制。总之,即使你的身体受了很严重的伤,你的灵体也不会有丝毫的影响。

记得《还珠格格》第三部中,尔康“死了”,他的灵魂回到了紫薇身边。他眼看着妻儿难过,想抱一抱他们,却从他们身上穿了过去,无论他再怎么大声喊叫,都没有人能听见他的声音。当时觉得这部剧怎么越演越荒唐。现在想想,琼瑶阿姨这么写,想必也是有点根据的。





02.回顾一生
回顾一生时,人就像看电影一样,会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觉,几秒钟内飞快地把自己的一生过一遍。回顾可能是以时间的顺序一幕接一幕地闪过,也有可能是所有的记忆都在一瞬间全部涌现。神奇的是,回顾的时间虽然简短迅速,却又能慢到人可以完全地体会到它。

书里有这么个案例:有个货车司机因为打瞌睡发生了严重车祸,就在卡车侧翻的那一刻,他的脑海里开始浮现一生做过的所有事情。从两岁时跟着父亲在沙滩上散步,再到大学时在杂货店工作。短短几秒钟内,他就把这些事情全都回顾了一遍。

在回顾的过程中,一些人还会得到光的引领,它会挑选你生命中的某些记忆,呈现在你的面前,好让你回想它们。

不过,这可不是在拷问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它都不会责怪你的,而是会给予你包容与关爱。它之所以让那些记忆重现,是希望你能从中得到一些感悟。比如,一位女性在回顾的过程中,发现她对姐姐很自私。于是从那以后她就明白了,自己应该尽心尽力地为他人做奉献。

有意思的是,当你康复以后,你还可以跟每个人细说生命的每个部分。因为你曾经走过一回。这一点想必也令很多生者羡慕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地在丢失过往,而那些濒死体验者,却在短短几秒钟内全都找了回来!也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吧。





03.起死回生
本书还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就是:死亡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糟糕,有些人因此还产生了美好的感受!

一位在越战中差点死去的士兵说:

“当我受伤时,反而觉得松了一口气。我觉得轻松自在,一点也不可怕。”
一位心脏病发作又被救活的妇人说:

“我怕体验到了最美好的感觉。我只觉得平和、自在、轻松,到处一片宁静。所有的烦恼都不见了。”
还有一位脑部受到重创而差点死去的男子说:

“受伤那一刻,我感觉到一阵疼痛,但是接着所有痛苦都消失了,那天寒风刺骨,但我在黑暗里只觉得温暖,从来没有过那么自在……”
因为发现死亡是如此的幸福,一位妈妈甚至不愿意再回到人间。但是,考虑到还有孩子要养,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来。

也有一些人是因为亲人的爱和祷告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们说:本来已经穿过了那条黑暗的隧道,但是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叫他的名字,接着就被顺着来时的路拉回去了。

还有一些人,不知道怎么稀里糊涂就又活过来了。就像是做了个噩梦,突然间被惊醒,然后发现自己又躺在了病床上。他们猜想,可能是在人世还有自己未完成的使命。





不过,死亡虽然会给人一些美好的感受,人却不能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如原书一句话所说:“如果你去世前是个痛苦的灵魂,你在那里也会是个痛苦的灵魂。”生前困扰你的事,死后依然还会困扰着你。所以,死亡并不意味着一切痛苦的结束。

有个男人因为沉浸丧妻之痛无法自拔,于是选择了开枪自尽。结果死后,他发现自己非但没能跟妻子团聚,反而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幸运的是,他最终被救了回来。更幸运的是,他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所有人:不要轻易自杀!





《死后的世界》里有句话特别引人深思:“生命就像服刑一样。在此状态下,我们不会理解自己的身体其实是个监狱,死亡才正是解脱,就像逃狱一样。“

尽管如此,请不要做那个逃狱的人,因为后果真的会很严重。在我们的阳寿未尽之前,所有的自残行为都是在自损福报。命运自有它的意旨,我们唯有服从,不能对抗。

除此之外,也不要再害怕死亡。因为即便死了,我们也会在另一个地方继续活下去。如果是我们的亲人离世了,请不要过分悲怆,相信迟早有一天我们还会重逢在一起!

3. 人死后灵魂存在吗?

确实存在的!
 
一) 现代西方轮回转世科学研究回顾
公元1882年,一些学者和精神团体的主要成员在英国伦敦成立了世界性的“心灵研究协会”(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调查、披露或者记实性地描述那些表明人死之后尚有生命存在的现象。
在1882到1930年间,该协会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研究者发现了一些个人回忆往世生平的案例,其中有些经过了长期调查印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种根据个人回忆往世生平,再经研究者调查、印证的方法,是一种“传统方法”;另一类研究方法要用到催眠疗法。法国最有名的特异现象研究者之一戴·罗沙(Col. Albert de Rochas),首次系统地运用催眠法把研究对象带回到往世的记忆中,并发现,那怕催眠对象对轮回转世毫无兴趣,他们仍然能记起往世的生平。他在1905 年的文章中总结了自己的发现。
1956年,莫雷·伯恩斯坦(Morey Bernstein)的名著《搜寻布莱蒂·墨菲》(The Search for Bridey Murphy)出版了。此书以作者自己所做的一个催眠案例,把美国以至世界的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带入轮回转世的概念和催眠回归疗法扭结的巨大旋涡中,为西方现代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吹响了进军号,为行将到来的轮回研究的高潮筑起一座宽广的舞台。
1960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著名精神病学家伊安·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教授在美国心灵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发表了令人大开眼界的获奖文章“往世回忆的证据”。此文被誉为现代西方轮回研究的序幕。从此以后,史蒂文森教授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轮回转世的研究中。在迄今为止的四十多年中,他已经从世界各地收集到2600个案例,发表了十本专著和几十篇学术论文,其中许多被研究者引为经典。他使用传统方法做研究,但任一类型的研究者都会引用他的著作和文章,特别是《二十案例示轮回》(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和《记得前世的儿童》(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他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突出的学术地位赢得了整个社会对轮回转世研究的前所未有的尊重。
催眠回归(Hypnotic Regression)方法正式被学者广泛用于轮回研究始于1967年凯尔塞(Denys Kelsey)和其妻格兰特(Joan Grant)合著的《多生多世》(Many Lifetimes)一书。著名的治疗学家凯尔塞是英国皇家医学院成员,他和具有卓越超常能力的妻子从不同角度密切合作,共同奠定了使用催眠回归研究轮回转世的基础。后来的“往世疗法”(Past-life Therapy)包含了催眠回归中使用轮回概念的那一部份以及另一部份不使用催眠术、只用轮回概念的治疗方法。
在比较受人注目的研究者中,瓦姆巴赫博士(Helen Wambach)不是每次催眠一个人,而是对一个讲习班的几十个人同时催眠,从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料中总结规律,抽出与转世概念有关的某些结论;内瑟顿博士 (Morris Netherton) 在《往世疗法》(Past Lives Therapy)书中介绍了不涉及催眠术的方法,强调使用病人自述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词句;法沃尔博士(Edith Fiore)在自己的病案中细分出与转世有关的“附体”案例,并发展出一套妥善处理附体的治疗方法;罗戈(D. Scott Rogo)对1985年以前的西方轮回转世研究作了一个综合性的评述,以严厉而客观的态度和深入细致的观察,指出了研究者和反对者之间某些争论的本质;魏顿博士(Joel Whitton)比较早注意到中阴期生命现象以及不学自会的外语能力的重要性并作了这两方面的研究;伍尔杰博士(Roger J. Woolger) 学术兴趣广泛,特别在荣格(Carl G. Jung) 心理学方面有深厚基础,对转世的研究有一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想方法。
此文限于篇幅,只能列举转世研究中成果卓著、受到普遍肯定的少数研究者的名字。排列次序基本按出书的年代,时间到上一世纪末为止。(
 
 
二)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
伊安·史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轮回》
(Ian Stevenson, M.D.,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September 1966.) 
 
轮回转世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普遍认同的常识。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此而来的,其普遍的程度也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那些历史悠久的印度教、佛教和道教里的经典,也只不过是如实地记录了这一事实而已。西方大教如犹太教和基督教也一直是认同这一事实的。比如基督教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圣经》学者奥利金(Oregin, 185-254)就是轮回转世的积极宣传者。但在公元553年5月的一次教会会议上,当时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485-565)利用王权、撕毁协议,在教宗拒绝出席的情况下,发起对奥利金的指责,点燃了近一千五百年来反轮回转世的野火,成为后来许多基督徒不信轮回转世的始作俑者。
从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82-507)、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直到近代的一大批社会名人(比如发明家爱迪生)和科学家,西方历史上从未间断过宣传轮回转世的伟大人物。但真正称得上对轮回转世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的研究,还是从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经过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的努力,西方人中相信轮回转世这一事实的人数一直在不断地回升。根据几次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西方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轮回转世。而在这些研究轮回转世的科学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个公认的杰出代表。
史蒂文森教授先后在苏格兰和加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后,于1945年到了美国。在其后的十二年中,他相继成为弗吉尼亚大学经神病学系的教授,系主任,并负责该系的“人格研究组”。这一职位使他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轮回转世的研究中去。
1960年前后是史蒂文森教授学术生涯的顶峰。他是一个态度严肃、作风严谨的研究者和系主任。他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案例,迄今已有四十个年头,收集到的案例也有二千多个。
本书《二十案例示轮回》是他在轮回转世研究中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作,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轮回转世研究中最具学术价值和权威性的参考书。本书初版于1966年由美国心灵研究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出版,以后版权收归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并于1974年出了第二版。书中的二十个轮回转世案例,是他在1961年到1965年间从印度、斯里兰卡、巴西、黎巴嫩和美国的阿拉斯加收集、整理和验证过的案例的一部份。
在人类的转世中,不少人都是在走“下坡路”。许多记得自己前世的人发现他们前世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比这世高,因此便对今生的贫穷不满和抱怨,结果让前世的记忆成了自己生活中痛苦和矛盾的根源。然而本书中的印度女孩丝婉拉塔却跳出了这一悲剧的格局,让自己前世的记忆在今生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美好的作用。
丝婉拉塔三岁时记起了前世的丈夫和儿子,经过与他们见面后对方长时间的严密考查,终于确认她就是他们失去的亲人“拜雅”。虽然“拜雅”的丈夫已经再娶,但他的儿子和其他家庭成员仍然把丝婉拉塔当作“拜雅”来对待。丝婉拉塔和前世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同时对今生父母的感情丝毫不减。这就使她在感情上得到双倍的给予,但也承担着双倍的付出。她今生的家境已经不错了,但她前世的家庭却非常富豪。当她在生活中所欲不遂时,便自然地回忆起前世生活中的相应片断,发现自己在前世已经得到过了,也就感到了满足。她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始终能清楚地记得前世的生活经历,但这种记忆给她带来的是更多的生活感受,而不是矛盾和痛苦。
本书中另一个案例是轮回转世中非常罕见的、具有特殊研究价值的例子,史蒂文森教授把它叫做“交换转生”(exchange incarnation)。它其实就是中国正史上都有过记载的“借尸还魂”。
三岁半的印度小男孩贾斯伯死于天花,没有及时埋藏,当晚又活过来了。几天后又能讲话了,几周后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但他随即声称自己不是贾斯伯,而是某村某人二十二岁的儿子,并详细描述自己死亡的经过:他从一个村到另一村的婚礼队伍中吃了一个借他钱的人给他的有毒糖果,变得头昏而从自己所坐的马车上掉了下来,头被摔破而死。并且他拒绝吃贾斯伯家的任何食物,因为他声称自己属于等级更高的婆罗门阶层。如果不是一个好心的婆罗门妇女每日为他作饭,他可能真会饿死的。后来他的故事得到了证实,前世家中的人经常带他回去玩。他在“老家”玩得很开心,不愿意回到贾斯伯家来,因为他在这里感到孤独和寂寞。
 
 
伊安·史蒂文森:《记得前世的儿童》
(Ian Stevenson, M.D.,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2001.)
经过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的努力,西方人中相信轮回转世这一事实的人数一直在不断地回升。根据几次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西方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轮回转世。而在这些研究轮回转世的科学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个公认的杰出代表。自1961年以来,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案例,迄今已有四十个年头,收集到的案例也有二千多个。
《记得前世的儿童》初版于1987年由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史蒂文森教授当时已经出版的轮回转世研究著作中与《二十案例示轮回》齐名、但学术价值更高的另一本经典著作。在本书第二版之前,史蒂文森教授出版了他的两卷医学巨著:《轮回转世与生物学:胎记和先天缺陷的病因》。在本书第二版中他便充分利用上述著作中的材料,丰富本书中的有关内容,增添了两个与此相关的案例。同时,在资料的分析、观点的叙述和理论的阐述方面也较第一版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伊安·史蒂文森:《轮回转世与生物学 -- 于此相逢》
(Ian Stevenson, M.D.,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aeger Publishers, 1997.)
根据几次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西方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轮回转世,并且相信这一事实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回升。这要归功于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在轮回转世研究中的不懈努力。而在这些科学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个公认的杰出代表。自1961年以来,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轮回案例,迄今已有40个年头,收集到的案例已有2600个。
《轮回转世与生物学 -- 于此相逢》是史蒂文森教授在同年出版的两卷医学巨著《轮回转世与生物学:胎记和先天缺陷的病因》一书的缩略本。原书两卷内共含225个详细的案例以及大量的文件、参考资料、表格和脚注等。本书只收了其中112个案例的摘要性介绍,篇幅只稍多于原书的十分之一。对于不想了解案例细节或作研究的广大读者来说,本书远比原书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只花费十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就能对原书浩瀚内容获得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本书作者也希望有研究能力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进而产生研读原书的兴趣。
伊安·史蒂文森:《轮回型案例(四卷本)》
(Ian Stevenson, M.D., Cases of Reincarnation Type, Vol. I -- Vol. IV,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1975-1983. )
李千层
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在轮回转世研究中的不懈努力使得现代西方人中相信轮回转世这一事实的人数一直在不断地回升。根据几次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现代西方人在不同程度上相信轮回转世。而在这些科学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个公认的杰出代表。自1961年以来,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轮回案例。而自1996年他的《二十案例示轮回》出版后,世界各地发现、报道和要求调查的轮回型案例便骤然增多并一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史蒂文森教授相信,有待发现的案例一定还有许多,因为每当去一个村里调查案例时,经常会有另外一两个人来报告新的案例。在迄今为止的40 个年头中,他收集到的案例已有2600个。考虑到每一个常人的生命都一直在转世中不断地轮回,而现代科学对轮回转世的研究已经不可逆转并不断地揭示出新的事实,将来必定会有一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前世甚至更多世,而当他们谈起自己的前世时,就会象我们谈到昨天看过的一部电影或者一台戏那样寻常和自然。
 
 
《轮回型案例(四卷本)》在案例上与《二十案例示轮回》基本相同。其中第一卷包含十个印度案例,出版于1975年;第二卷包含十个斯里兰卡案例,出版于1977 年;第三卷包含六个黎巴嫩案例和六个土耳其案例,出版于1980年;第四卷包含七个泰国案例和五个缅甸案例,出版于1983年。总共44个案例,1439 页。每一案例一般都以一个介绍案例和调查情况的概要开始,使读者对全案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便在细节性的资料和证据上进一步展示全案。本书中每个案例所占篇幅,比起《二十案例示轮回》来,平均多了将近一倍(33页对18页)。
作者在本书前言中指出:
1. 本书四卷加上作者第一本书(共有64个案例),澄清了一个事实:无论你对这些案例作怎样的解释,你都得承认,对前世的记忆是一个反复出现多次的现象,而决非什么罕见的反常行为。大量的案例对于从一个群体或整体内抽出的模式也可提供更为确凿的描述;
2. 作者做了极大努力,对那些回忆起往世的儿童进行跟踪观察和持续性的研究,直到他们进入青春期甚至成年期。本书中的案例一般都经过了八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追踪观察。作者通常都至少有两次追踪访谈,而他在那些国家的助手还有更多的机会,并且是不经翻译直接和当事人对话;
3. 本书案例从发现到进入调查的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之内(比以前缩短了)。由于记起前世的人(多为儿童)随时间推移而忘掉这种记忆的情况大不相同(有的忘得很快),因此及时介入调查就很重要。特别是在(今世和前世的)两个家庭还没有任何接触之前调查,还能防止因两家的交流而产生后天信息搀入的可能;
4. 比起《二十案例示轮回》来,对于那些与前世有关的言行、尤其是与前世生活中特殊言行相对应的言行,本书包含了更多这方面的资料。作者在每个案例中通常都要专设一小节介绍当事人反常言行方面的表现。
随着研究案例的增多,作者在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上都更趋成熟和完美。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了那些因前世生活中的疾病或灾难性遭遇而导致的今世的胎记、畸形或疾病的案例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对其他众多轮回型案例的解释,以及对生物学和医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深入理解。虽然作者也在这几卷书中收入了一些具有这类特点的案例,但这类案例的大多数已集中到今后将要出版的专论中(即1997年出版的《轮回转世与生物学 -- 胎记和先天缺陷的病因》)。
作者条分缕细地介绍了自己研究方法的细节:收集证据和证词,当面访谈,所得资料中可能有的错误的来源,访谈所得资料的可信度,分析资料发现错误等等。随着手中拥有的案例数目不断增加,作者正在通过大量的计算机分析来找出一些与文化背景有关的案例模式。
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案例的内容,作者在每一国家案例的前面都有一个背景方面的介绍,其中对该国宗教信仰情况的介绍尤为深入细致,充分显示了作者对自己研究对象的深刻理解和严谨的研究作风。其对东西方宗教的广博知识也间接增加了自己所研究案例的可信度。下面仅依原书次序,对每一国家案例特点作最简单的提要并从该书案例中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撮其概要,使读者有一个具体的印象。其中提到的印度教、耆那教、小乘佛教(包括僧伽罗教派)和德鲁兹教派都是承认轮回转世这一事实的,只有阿拉维教派情况比较复杂。
印度:案例对象主要为印度教和耆那教徒。在1975年已有105个充分调查过的案例,其中60男,45女,6个性别改变。一些案例未能公开或流产的原因:从男人转为女人的不愿公开;从极高阶层转到很低阶层的不愿公开;宗教偏见,如一个前世为基督徒的今世成了佛教徒,便使调查流产;在家族内部转生的,也不愿公开。(比较:特灵吉人还专门希望在家族内部转生哪!) 下面是一个颇有教益的案例简介。
比申·钱德·卡普尔(Bishen Chand Kapoor) 生于1921年2月7日。才10个月时便喃喃呼出一个陌生城市的名字“皮尔维”,后来知道与其前世有关。能讲话后讲出许多前世生活的细节,经查证发现与 1918年死去的拉赫米非常吻合。拉赫米是一个富豪地主的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17岁读小学六年级时退了学。其父死后留下大笔财产。他花天酒地、整日沉溺在衣食酒色之中,无所事事。其父生前慷慨好施,他也花钱如水。他与一个妓丨女帕德玛特别近乎。一天他见另一男人从她住处出来,便立即从自己仆人手中夺过一枝枪将其击毙。此事发生于1918年,他于同年12月死去,大约是32岁。比申从小抱怨家贫,对其父说,“我的仆人也不会吃这家里作的食物”。又怪他父亲没有修房子,并把披到他身上的棉衣扯坏,要穿丝绸衣服。家中其他人都吃素,他便偷着吃肉喝酒。1944年他23岁时已经有一收入不高的工作。一天他见了帕德玛(已经52岁),竟兴奋得当场晕倒。当晚因旧情复萌而提了一罐酒去帕德玛住的小山上与之相会。帕德玛一见大怒,“我都是你母亲的年龄了!你(过去)已经把什么都丢光了,你又想把什么都丢光?”摔破了他的酒罐,把他打发回去。从那以后,他逐渐反思,比较两次人生,渐有所悟,认识到前世所为、特别是杀人,造成了今世的贫穷逆境,并开始对自己一直夸耀的前世生活感到悔恨。
 
 
作者根据案例特点把全书案例分成了许多类。下面的故事梗概是“先天缺陷的极端情形”中的一个。
马茗芯1956年10月12日生于缅甸的一个乡村。其母怀她之前,其父披庭梦见一个熟人辛孟,说想转生到他家里来,当时他还不知辛孟已死。辛孟长期在外用卡车跑生意并缠上一个女人,其妻知道后于绝望中喝了电池酸液而死。四、五年后,辛孟于一桩拦劫凶杀案中丧命。据见过尸体的人说,辛孟双手的手指都被砍下来了。马茗芯五岁时开始谈到她前世的生活,回忆起前世曾被四个男人中的三个用刀杀死。当那些人向辛孟砍第一刀时,他用手去挡,手指被砍下。马茗芯确信辛孟的岳母雇人杀了辛孟为女儿报仇,因此与她关系一直不好。马茗芯年轻时曾在服装上表现男性化,有时在说话中使用阳性动词形式,并对自己是个女子表示抱怨。
伊安·史蒂文森:《不学自会的语言-对特异外语能力的新研究》
根据几次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西方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轮回转世,并且相信这一事实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回升。这要归功于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在轮回转世研究中的不懈努力。而在这些科学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个公认的杰出代表。自1961年以来,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轮回案例,迄今已有40个年头,收集到的案例已有2600个。
所谓特异外语能力(xenoglossy),就是没有经过常规方法的学习而具有的使用一种外语的能力。在轮回转世的研究中,有的孩子回忆起自己前世曾在另一个国家生活,并能在不同程度上记起前世使用过的外国语言。如能证明这个孩子在今世不可能通过常规方法学习这种语言,则这种案例就能为轮回转世的真实性提供一个有力的证据。
在史蒂文森教授1966年出的《二十案例示轮回》[1]中,他就已经在一些案例中提到了这种现象,并在该书引论的一条脚注里宣称他要出一本这方面的专著。但直到1974年,才出版了他在这一领域的第一本专著《特异外语能力--一个案例的回顾与报道》[2],记录了一个名叫詹森(Jensen)的美国人记起了前世曾在瑞典生活,并能在催眠状态下使用瑞典文。《不学自会的语言--对特异外语能力的新研究》[3]是他在这方面的第二本专著,由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全书223页,包含两个案例。这两本书中的三个案例是迄今为止史蒂文森教授在这一专门领域里仅有的可以单独立案的案例,由此可见这类完整的案例是何等的希少。(特别是考虑到他手上有二千多个案例!)
这类案例极其希少的原因:首先,虽然每一个人都在转世中不断地轮回,但转生到另一个国家去的人却相对地要少得多。因为每一世的轮回都由前面生生世世的所作所为(业力)而定。转生到哪里,与哪些人产生社会关系,都是围绕业力的平衡来安排的。如果你从来没有和外国人有过瓜葛,你转生到那里去干什么?只有那些卷入了“涉外事件”的人才有这种麻烦。尽管随着各个地区和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多,卷入“涉外事件”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比起世界总人口来,仍然是少数或极少数;其次,当一个小孩的父母听到这个小孩说到自己前世的生活时,他们至少知道他说话的内容。如果他们相信轮回,就会把他当作一个案例来对待。但如果这个小孩是用一种他们完全不懂的语言在讲前世的事,他们不管信不信轮回都无法把这个案例发现出来;再其次,即使小孩说的单词和句子被父母发现是一种外语,要留下足够多的语言记录和证明也是很难的。小孩记起前世,多数在五岁以下。那个时候连自己的母语都还在发展中,要同时用好另一种语言谈何容易。其实,史蒂文森教授目前两本书中的三个案例都是成年人的偶然发现。成年人中能记起前世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还要刚好是转生到外国去的,这种机会就太小了。

人死后灵魂存在吗?

4. 人死后灵魂真的存在吗

人们当然希望真的存在,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我们以为人已经死了,其实他的意识或灵魂还真能存在一段时间。
我们估且相信灵魂还真的能存在一段时间,但我们知道存在就一定是某种物质或空间的运动,是运动就会有变化,所以灵魂就算真的能存在一段时间,也不会太久。
有的人精神力量因某种原因特别强大,可能会存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这大概就是鬼魂了。当它消失时大概就是我们说的轮回去了。
 
个人说法,可信可不信。
祝好

5. 人死后还与灵魂存在吗?

这问题,很多人不相信有灵魂,但是根据佛教的六道轮回和圣经的教义,都指明了这个问题。相对来说,个人感觉佛教的解释更为合理一些。

你可以这样理解,你活着的每时每刻做的事情,都在影响着你本身的灵魂的成分,这个成分也叫做业障力。灵魂本身应该是纯粹无暇的,在肉体里,可以容纳你做的各种各样的无耻的,残忍的,灭绝本性的事情,也有好的事情。但是这些业障力成分,不会消失,会一直跟随着灵魂,直到死的那一刻,然后开始发作!

没做,是发作!你可以看一下佛教说的地狱界的时间,貌似都很长,夸张到上亿年!上亿年!这个解释不了了吧,为什么那么久,我给你解释一下!

你把手放在温水里10秒,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没感觉吧?你把手放在滚水里10秒,你会感觉过去了多久?一分钟那么久?还是更久?你把手放在滚烫的油锅里10秒,会感觉过去了多久?5分钟还是10分钟? 相信你理解了这个,就明白为什么地狱界亿年的说法了,其实不是绝对的时间,而是相对的时间了。

当你的小小的灵魂被自己有一座城市那么大黑色的业障力,比油锅痛苦千百倍一点一点的煅烧的时候,何止是度日如年啊!度日如百年也不只!

开始我觉得佛教说的六道轮回时间有些离谱,后来认真思考了一下,还真是合情合理,完全都是自作自受罢了。。。。

看完后希望你能明白和理解,这些时间都是相对比较来说的,还有水在天人眼里却是甘露,在饿鬼眼里是脓水。也是一样的~哈哈

人死后还与灵魂存在吗?

6. 人死后存在灵魂吗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基督

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

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

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

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关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

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

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

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

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

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着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么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

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

,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

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

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

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

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

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

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

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

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

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

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

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

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圣严法师的开示

7. 人死后会有灵魂继续存在吗?

人死后有没有“灵魂”?科学家做出解释,并不会“消失”!

人死后会有灵魂继续存在吗?

8. 人死后真的存在灵魂吗?

死人到底能不能看见活着的人呢?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们对于死亡是非常忌讳的。那么死亡究竟是一种什么意义呢?有的人说了当时死亡并不是你真正的死亡,而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道你的人死去以后,你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有些人认为,人死亡以后,是可以上天堂的,他们信奉上帝觉得死亡后应该是去往了天国。也有一些人认为,人死亡以后会经历轮回,也就是我们以前口中的投胎转世。这两种观点是非常违背我们的科学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有的人想法也越来越大胆,甚至有人提出了,人死亡以后,但是意识还在人间,也就是说人死了但是又好像换了一种方式活在世界上而已。而科学家们对于这个观点也给出了看法,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只是换了存在的方式。

  其实这里的意识就相当于很多人口中的灵魂,而我们的意识来源于哪里?大脑,我们的所有意识都存在于大脑。这也是为什么说大脑停止工作了以后才是真正的死亡。就是因为我们人类有意识,所以我们存在于食物链顶端。



  要知道不光是我们地球放眼整个宇宙,都是有物质构成的,物质最初的样子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原子,这也包括了我们人类

  人死亡了以后,大脑中的意识并不会消失,它们通过另一种途径再次返回到宇宙间,并且散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而且承载着我们记忆的那些因素,它们也会将记忆保存,但是我们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将这些记忆拼凑起来。有的科学家也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一个人临死之前可以使用现代科技芯片来记录下这个人大脑里的意识和记忆并保存起来,那么通过移植的手段,来实现这个人的永生呢?



  当然这还是一种猜想,并没有技术能够去实现,而且试想一下,我们人类未知的那些生命体是否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已经实现了永生呢?。

总结,古往今来很多科学家严谨地证明过人是有灵魂的,建议了解一下濒死体验。我的亲人去世几天,我从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变成相信世上有灵魂,只是灵魂是一种比电子还小的微粒组成,通常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个人认为死人能看见活人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