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2024-05-04 21:45

1. 思政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在这项工作中,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通常是教务处)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甚至是引领性的作用。
2、“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
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其他专业课程则只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3、“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是对主体和责任的宣告。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的意识和育德能力。
4、“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心在院系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既要求转变教育观念,也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而且涉及全校各类各门课程,并不局限于某些个别专业点,因此,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布局、教学活动组织都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建立起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

思政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2. 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

课程思政元素包含: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观和方法论。
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3. 思政课主题有哪些?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详细介绍如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期间的历史,如近代中国的演变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探索、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等等。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中国的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

思政课主题有哪些?

4. 好的思政课课程与教材应该包含哪些要素?

我觉得一门好的思政课要包含以下元素:

1、思政课大纲中要求的重点学习目标与内容。
这是思政课的根。不能贪求花里胡哨,吸引人眼球,而舍本逐末,丧失思政课最本真的意义。

2、在每堂课清晰的重点内容之上,要注意融入时代元素。
虽然我们的教材中,对每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不变的,历史也不容改变,但日新月异的是我们身处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能结合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把书中知识讲活讲通讲到生活中去。

3、把握学生思想认识动态,摸清学生生活最关心最迷茫的问题,使讲课内容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希望能通过思政课的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好个人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能够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永远努力奋斗,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5. 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

思政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思政课注意事项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学生成绩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认识到差生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

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

6. 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固有的“思政元素”作用于学生,让其学会以专业为基础,从专业中引发与专业相连的问题,从而达到思政教育,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所谓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是指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思政,也不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而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即“育人元素”。

7.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2004 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也由此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
上海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重心由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转变为注重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此进程中,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

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讲,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之所以能迅速得到学界的关注,引起社会的共鸣,并逐渐形成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是因其身上遗传了大思政的家族基因。这种基因被时代、世情、国情三种因素重新唤醒,构成了课程思政话语表达的外在动力。

课程思政

8. 思政课包括什么呢?

思政课包括内容如下:
1、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培养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勤劳,艰苦朴素的品质。
3、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4、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5、“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