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中的持续经营假设导致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产生 对还是错 理由?

2024-05-18 23:30

1.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中的持续经营假设导致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产生 对还是错 理由?

  你好,会计老郑·一点通网校回答您的问题:
  错误,是会计分期假设
如果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报班,建议选择网校学习,随时学习,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一对一,老师随时辅导答疑,为您保驾护航,不仅能听课,而且能随时一对一家教式,语音对话式辅导答疑,面授班虽多,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如果运气好,没有白花报班费用,如果不好,就浪费了,心疼。另外,现场上课,费车马劳顿之苦,如果听不懂就过去了,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教师上完课就走人,遇到问题想问老师,不太可能。而网校学习则不同。448元就可以请一位会计家教老师,语音答疑,你一言,我一语,互动学习效果高,只到弄懂为止。全程答疑辅导,全程监督学习,辅导包通过

  这儿学习,必须有一个条件:端正态度,也就是说必须接受监督,监督方法:商讨学习计划,落实到哪天做什么,一旦确定下来,严格执行,汇报方法:计划应该到哪,实际到哪,完不成进度,要严厉批评 。章节练习结果要截图汇报。建议每一章章节练习准确率不到80%,不进行下一章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建议每天汇报学习情况。
  分三轮复习
  第一轮,主抓各科基础知识
  第二轮,疯狂做题
  第三轮,留一周查缺补漏
  第一轮主要是掌握知识,脑袋多装知识点。第二轮,知识点的梳理,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第三轮准备考试了
  现在第一轮
  先学会计基础,再法规,后电算化
  第一轮包括看视频,做章节练习
  学习方法:一定要看一章视频做一章章节练习,加以巩固,否则效果不好。每一章看完视频,一定要看一遍书本,因为看书有利于视频中容易理解的口语化概念与书面语概念对接。
  计划有一点弹性,如果觉得哪一章不太好,多花一点时间
  章节练习在我给你的一个压缩软件里
  准备能会话耳麦,遇到问题就问,语音答疑,速度快效果好,一定要多问
  具体计划再讨论。要求每天汇报学习进度,每一章章节练习结果都要截图汇报。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中的持续经营假设导致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产生 对还是错 理由?

2. 单选题。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 A.收付实现制。B.权责发生制。C.历史成本。D.持续经营。

D.持续经营。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它是人们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断。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包含着如下四个方面的意思:
(1)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企业)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所以不仅要把各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划分清楚,而且还应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3)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与作为法人的企业是有区别的。
(4)会计为之服务的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是作为整体存在的。

2、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分期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反映和控制,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进行账目结算和编制会计报表。
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前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会计分期是正确计算期间损益的基础。
(2)会计分期前提强化了会计信息的预计性质。
(3)会计分期前提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4)按照会计分期前提,会计必须对作为其对象的价值运动过程进行一定的分割,而将价值运动分为三类,一是已经完成的历史价值运动;二是正在进行的价值运动;三是将要发生的价值运动。

3、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亦包含了币值不变。要想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显然无法采用各种实物计量单位进行计量,而只能采用货币(严格地说,应该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这是因为:
(1)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有价物价值的共同尺度;
(2)货币是交换的媒价物;
(3)货币是价值的贮藏物;
(4)货币是债权、债务的结算手段;
(5)唯有货币可以进入复式簿记系统。

扩展资料
核算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入市的反应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能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是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4、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一贯性原则是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
5、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实效,会计处理应及时进行,一边会计信息得以及时利用。
6、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与会计报表应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
7、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费用的核算,能够准确的反映特定会计期间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它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计量,要求企业根据一定期间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对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坚持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考核经营成果。
9、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的计量,应以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为依据,而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物价变动时,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不调整其账面价值。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基于会计分期的前提,会计核算应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损益。
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1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纪业务或会计事项如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应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在会计处理尚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或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尽量规避风险将其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计提坏账准备和计提折旧的做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1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咋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遵循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重要的会计事项(如事关企业经营决策或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应分别核算、分享反应,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
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予以合并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3. 单选题。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 A.收付实现制。B.权责发生制。C.历史成本。D.持续经营。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c.权责发生制
)。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就是会计的基本假设:1、货币计量;2、持续经营;3、会计主体;4、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单选题。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 A.收付实现制。B.权责发生制。C.历史成本。D.持续经营。

4. 单选题。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 A.收付实现制。B.权责发生制。C.历史成本。D.持续经营。

D.持续经营。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它是人们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断。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包含着如下四个方面的意思:
(1)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企业)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所以不仅要把各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划分清楚,而且还应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3)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与作为法人的企业是有区别的。
(4)会计为之服务的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是作为整体存在的。

2、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分期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反映和控制,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进行账目结算和编制会计报表。
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前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会计分期是正确计算期间损益的基础。
(2)会计分期前提强化了会计信息的预计性质。
(3)会计分期前提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4)按照会计分期前提,会计必须对作为其对象的价值运动过程进行一定的分割,而将价值运动分为三类,一是已经完成的历史价值运动;二是正在进行的价值运动;三是将要发生的价值运动。

3、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亦包含了币值不变。要想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显然无法采用各种实物计量单位进行计量,而只能采用货币(严格地说,应该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这是因为:
(1)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有价物价值的共同尺度;
(2)货币是交换的媒价物;
(3)货币是价值的贮藏物;
(4)货币是债权、债务的结算手段;
(5)唯有货币可以进入复式簿记系统。

扩展资料
核算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入市的反应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能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是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4、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一贯性原则是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
5、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实效,会计处理应及时进行,一边会计信息得以及时利用。
6、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与会计报表应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
7、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费用的核算,能够准确的反映特定会计期间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它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计量,要求企业根据一定期间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对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坚持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考核经营成果。
9、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的计量,应以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为依据,而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物价变动时,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不调整其账面价值。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基于会计分期的前提,会计核算应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损益。
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1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纪业务或会计事项如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应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在会计处理尚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或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尽量规避风险将其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计提坏账准备和计提折旧的做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1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咋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遵循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重要的会计事项(如事关企业经营决策或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应分别核算、分享反应,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
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予以合并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5. 请你说明产生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会计核算基础的原因是什么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是基于 会计分期假设。(1)权责 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C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用此方法。(2)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展开]

请你说明产生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会计核算基础的原因是什么

6. 请问这个基础会计学的题目怎么做?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1、借:其他应付款    12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应收账款       50000
3、借:银行存款   125000
             应收账款  5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80000
4、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应收账款        70000
5、借:银行存款   24000
       贷:其他应收款    24000
收付实现制
1、借:管理费用-订阅费   12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3、借:银行存款   12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000
    贷:库存商品              120000
4、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00
5、借:银行存款   24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4000
会计学堂专注财会培训,30天让你成为会计高手!

7. 会计基础之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有关问题。

1.借:管理费用-水电费2400(营业费用,或生产成本,或在建工程)
贷:现金/银行存款
2400
2.借:待摊费用
1500
贷:现金/银行存款
1500
3.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600
贷:预提费用600
4.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或生产成本,或在建工程)480
贷:累计折旧
以上按权责发生制:发生的费用:2400+600+480=3480
收付实现制:
2400+1500=3900

会计基础之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有关问题。

8. 会计基础中关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度的一道题。

收付实现制:
收入=10+12=22
费用=2+2=4
权责发生制:
收入=20
费用=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