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来了,腾讯难了

2024-05-19 05:42

1. 阿里来了,腾讯难了

最近电商平台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先是上周三,3月17日,拼多多连续两条重磅新闻引发3行业震动:还不到6岁的拼多多2020年活跃买家用户达7.88 亿,超越阿里和京东,成为中国电商用户第一平台;同时,拼多多创始人黄铮宣布卸任公司董事长职位。
  
 这边的新闻人们还没有完全消化,紧接着又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计划在腾讯微信上开通淘宝特价版小程序,并即将开通微信支付。
     
 和拼多多的新闻相比,外界对阿里接入小程序一事更加震惊。毕竟,在很多人眼中,这两个互联网企业是“水火不容”的竞争和互相屏蔽的关系。长期以来,淘宝不支持微信支付,淘宝链接也不能直接分享到微信。
  
 那么,为什么现在阿里又主动要试探了呢?
  
 有一点显而易见,一直在做流量生意的淘宝,流量是其关键的商业竞争力,基于现状,微信的流量将会带给淘宝一剂强心针。
  
 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的获客成本为167.5元/人,阿里则高达530.4元/人,可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数却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迅速超越了阿里。但在经历了蚂蚁金服上市遇阻之后,阿里在财务运作上已经很难再像过往那样无所顾忌。那么首先要改善的,就是广告上高投入却依然流量枯竭的现状。而拼多多、京东和唯品会这电商后起三巨头之所以能弯道超车,餐食阿里系平台的流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微信生态的巧妙利用。
  
 种种不利因素,或许就是阿里这次选择微信生态主打产品--小程序来作为试探契机的原因。新的流量入口、较低的流量采购成本,庞大的新增日活,这些阿里急需的要素叠加在一起,小程序成为了阿里眼下的不二选择。
  
 也有人猜测,有没有可能是阿里在试探腾讯的合作意愿?很多年前,阿里系是腾讯媒体和社交产品的广告大客户,但是出于针尖对麦芒的微妙关系,即便阿里出重金,腾讯也未必愿意把流量导给阿里。这次,阿里想要再推采购流量的行动,于是先从小程序探探口风?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阿里对腾讯系的流量觊觎已久,当年组织淘宝推手组建了成千上万个微信推广群,进行薅羊毛的行动,此举被微信不断打击和屏蔽,支付宝和淘宝也仅能以红包口令的方式艰难地流转在微信的社交关系链中。
  
  这么多年的觊觎都没办法破冰,现在突然求合作,也越发证明了阿里这次接入微信小程序是为了自救,从而在战略上采取的不得已选择。 
  
 不过,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不管阿里接入小程序能不能解决当前的流量危机,都是一波稳赚不亏的操作。如果阿里真的能够从微信生态的社交关系链中实现自己的营销裂变,甚至有机会借腾讯之力让主营业务再上一个台阶;而如果接入小程序后,效果并不理想,也会在舆论上留下主动破冰的正面形象,至少能赚到一波正向评价。
  
 只是,这两种结果对腾讯来说,好像都显得有些尴尬。毕竟,微信是腾讯最核心的自有平台资源了,那阿里呢?
     
 互联互通是大趋势,只是对接的前提是对等和互利。所以这件事情最好的处理方式或许是,双方都能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不光是阿里的淘宝特价版、淘宝和天猫等接入微信小程序,还应该让微信支付也能接入淘宝、天猫和淘宝特价版。不仅是双方共赢,广大消费者也能从此享受到更加便利的网购环境。

阿里来了,腾讯难了

2. 百度,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厉害?

现在论市值应该是腾讯最厉害了。截止2017年底,腾讯市值达到5492.23亿美元,腾讯公司也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企业,都可以买下十个小国家了。
第二名是阿里巴巴,而百度已经跌落到17名了。


3. 阿里的困局:曾经与腾讯齐名,如今却渐居下风,难以和腾讯对抗

 1998年,毕业不久的马化腾,在深圳创建了腾讯。
   1999年,辞去英语老师的马云,则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
   从此,中国互联网界的两大巨头开始诞生,它们一直相爱相杀着,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多年里,有许多著名的互联网公司折戟沉沙,辉煌不再,比如曾经与腾讯,阿里同称为“BAT"的百度。
   但是腾讯与阿里,却一直齐头并进,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的双子 星座 。
      然而,时至今日,阿里似乎也在逐渐步入百度的后尘,在各个方面渐居下风,已经越来越难以和腾讯对抗了。
   阿里与腾讯,多年来一直齐头并进,双方虽然有时略有差距,但是却极其微小。然而时至今日,阿里却渐居下风,越来越难以和腾讯对抗。
   阿里的渐居下风,主要体现在 商业市值 , 竞争现状 以及 负面影响 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商业市值方面,阿里已经离腾讯越来越远。 
   腾讯上市比较早,在2004年的时候,腾讯就已经到香港上市了。
   当时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次子,盈科拓展集团主席李泽楷手持腾讯20%的股份,算得上是腾讯的大股东了。
   然而后来李泽楷不看好腾讯,卖掉了腾讯的所有股份。如今的腾讯,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港股之王”,李泽楷早就悔不当初了。
   而阿里的上市相比于腾讯,就相对较晚了。
      2014年9月19日,创始人马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阿里巴巴正式挂牌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记录,股票代码“BABA”。
   同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又在香港上市,其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登顶港股成为港股“新股王”。
   当年的阿里,其市值力压腾讯,跑在了腾讯的前头,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着优势。
   然而,2020年12月24日的一则消息,很快就打破了这种局面。
   2020年12月24日,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被国家立案调查。
   在短时间内,阿里巴巴的股价马上应声暴跌,一天市值就蒸发掉超过4300亿港元。同一时间,腾讯的股价顺势而起,很快就比阿里巴巴多出4400亿港元。
   时至今日,阿里巴巴始终没有恢复元气,在商业市值上和腾讯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截止2021年3月7日,阿里巴巴的港股市值为4.91万亿港元,腾讯的港股市值则为6.51万亿港元。
   腾讯足足比阿里巴巴多出了1.6万亿港元的市值,换算成美元,大概为2061亿左右,相当于两个百度的市值。
      阿里与腾讯的市值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是竞争现状,阿里已经深陷腾讯众小弟的包围之中。 
   阿里和腾讯在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对抗战争,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
   比如2014年快的与滴滴的打车大战,2016年小黄车与摩拜的单车大战,还有美团与饿了么持续不断的外卖大战等等。
   在各个领域的大战中,阿里往往是败多胜少,而腾讯则往往是大胜而归。
   由于腾讯的主业是社交和 游戏 ,所以阿里持续想要入侵腾讯的社交和 游戏 腹地。
   在社交领域,阿里连续推出了来往,钉钉,支付宝圈子,而且还投资了陌陌和微博。但是一直以来,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对腾讯的社交霸主地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在 游戏 领域,阿里2016年的时候正式入局,成立阿里 游戏 ,通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做到了全国第四的位置,可是和腾讯 游戏 还是相距甚远。
   因此,阿里对腾讯社交和 游戏 腹地的入侵,一直以来都没有成功。
   然而,腾讯对阿里电商腹地的入侵,却可以算得上是颇有成效了。
   2014年,腾讯投资电商巨头京东;2015年,腾讯入股团购霸主美团;2016年,腾讯又扶持了电商新秀拼多多。
      这三家公司犹如三头恶狼一样,持续不断地围攻阿里的电商主业,将阿里这头猛虎滋扰的不胜其烦。而阿里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被调查一事,也是因为与这三家公司竞争而导致的。
   如今的阿里,已经深陷腾讯的众小弟包围之中;而腾讯却一直安然无恙,阿里对它的进攻,完全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阿里与腾讯,已经难以平起平坐,齐头并进了。
    最后是负面影响方面,阿里已经掉入了舆论的漩涡。 
   先是2020年10月24日的时候,马云在上海外滩演讲言辞激烈,后来被国家媒体点名批评,然后其所主导的蚂蚁金服上市被上证叫停。
   后是两个月后,也就是2020年12月24日,一则重磅消息再一次将阿里巴巴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阿里巴巴被国家立案调查。
   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已经将马云和阿里巴巴推入了舆论的漩涡,难以自拔。
   人们谈到马云和阿里,就是资本家,垄断这些负面词汇,网上对他们的口诛笔伐更是不绝于耳。
      许多人对马云和阿里的观感,已经完全从正面变成负面的了。这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可以说是严重而深远的。
   反观腾讯,除了其 游戏 产业常年遭人谩骂之外,一直以来都是四平八稳。
   不管是腾讯误伤老干妈的神奇操作,还是微信与抖音的多年官司纠葛,这些负面消息,都没有造成腾讯的重大公关灾难,一直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腾讯的公关和法律团队,真的不是一般的强。
   一方面是阿里深陷负面影响难以自拔,另一方面是腾讯长期以来四平八稳。双方此消彼长,阿里已经远远不是腾讯的对手了。
   因此,时至今日,阿里在与腾讯的竞争中,已经渐居下风,难以再与腾讯平起平坐,齐头并进。
   曾经与腾讯齐头并进的阿里,现在却已经不再是腾讯的对手了,难复当年辉煌。
   为何当年笑傲江湖的阿里巴巴,如今却发展乏力,渐居下风了呢?我觉得,这可以从 主业属性 , 投资策略 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说说主业属性,这几乎决定了腾讯和阿里的发展方向。 
   大家都知道,腾讯的主业是社交和 游戏 。那么,这两个主业到底有什么属性和特点呢?
   腾讯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社交霸主,其qq和微信早已风靡全国。特别是微信,截止2020年,其月活人数已经达到了12亿。
   社交的最大属性和特点,就是它是互联网的流量起点。人们每天使用完微信后,总要找点事情干,这个时候腾讯就可以引导流量有目的性的流动了。
   因此,腾讯依靠社交主业的优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流量地主,流量对它来说唾手可得,它需要的是广泛的变现渠道。
   而腾讯的另一主业 游戏 ,其最大的属性就是暴利吸金。腾讯把自家的社交流量引流到 游戏 上,很容易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除了自家的 游戏 产业外,腾讯还将社交流量引流到它所扶持的众小弟身上,加速它们的发展。比如京东和拼多多,它们在微信上都有着一级入口。
      因此,腾讯依靠着流量起点的属性优势,一方面靠自家 游戏 产业赚钱,一方面将流量导入给自己入股的众小弟身上,腾讯也因此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而阿里的主业则是电商,那么电商到底有什么样的属性和特点呢?
   阿里是中国的电商之王,其淘宝和天猫成为了中国人最常用的两款网络购物软件。
   电商的最大属性和特点,就是它是互联网的流量终点。互联网企业聚集再多的流量,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变现,而电商则是变现的有力渠道。
   因此,阿里缺的不是变现渠道,而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流量。这也导致了,阿里的各种投资,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自己的电商产业增加足够多的流量。
   然而,互联网领域,流量为王。只要有了流量,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现渠道。增加流量和变现渠道相比,显然增加流量更为困难。
   所以阿里选择的电商主业,显然比腾讯的社交+ 游戏 主业,路显得更加的难走。阿里在长时间的竞争中,渐渐处于下风,也就很正常了。
       其次说说投资策略,腾讯的投资策略比阿里的投资策略更成功。 
   从腾讯的众多投资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到,腾讯采取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投资策略。
   比如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腾讯不仅入股这些公司,给它们提供发展资金,而且还将自己的社交流量开放给它们,扶持它们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腾讯从来不干涉这些公司的“内政”,准许它们独立运营,只需要按时分红给它就行了。
   你想想,如果有一位大哥,他不仅给钱给人,还不干扰你自己的战略和决策,你会不会非常欢迎它?你的公司会不会发展得更好?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被腾讯投资的公司,大多数发展得都比较好。像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都已经对阿里的电商主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而阿里的投资策略则偏向于强势掌控,大多数情况下,阿里更喜欢全资收购。
   许多公司被阿里收购之后,阿里都会换掉原来的创始团队,派来自己的嫡系部队进行管理。因为这样做,阿里可以更好地掌控公司的战略以及决策,让这些公司为自己的电商主业提供流量。
      但是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
   其一是被收购的公司,已经完全无法按照创始人的规划来发展,严重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这些公司发展得好不好,其实阿里并不在意,只需要它们给阿里提供源源不断的流量就行了。
   其二是阿里这样做,给自己在投资界带来了很不好的观感和名声。许多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正是因为不想自己的创业心血被阿里毁于一旦,才拒绝被阿里收购或者入股的。
   比如美团的王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团最开始是阿里投资的,后来王兴因为不满阿里的做法,才转投腾讯,成为了阿里的死敌。
   如果你是一家要被入股或者收购的公司创始人,相信你也会更加欢迎和青睐腾讯吧。
   因此,腾讯和阿里在投资策略上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公司的日后发展。
      当然,阿里逐渐落后于腾讯,其原因还有很多,篇幅所限,我在此也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加以补充。
   如今的阿里,已经不复当年辉煌,在与腾讯的竞争中渐渐处于下风。这是阿里的困局,也是对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阿里无法在后续的发展中积极转型和改变,它就很有可能会与腾讯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也会走上百度的老路,和腾讯严重掉队。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阿里的困局:曾经与腾讯齐名,如今却渐居下风,难以和腾讯对抗

4. 为什么感觉阿里和腾讯的“火拼”愈演愈烈呢?你觉得呢?

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这代表着蛋糕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蛋糕里,谁争的越多,谁的获利更多,谁就更能站在第一,掌握最终的话语权,腾讯系与阿里系是互联网的两极,目前除头条系和百度,其余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都各自划归两者的阵营。

腾讯与阿里之战
1、社交领域:腾讯目前拥有QQ以及微信,阿里虽然有钉钉以及收购了陌陌及入股新浪微博,但是这两者目前跟腾讯没法比,社交领域阿里完败。

2、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腾讯目前拥有微众银行、微信支付、财付通、理财通等等;而阿里系的布局则有网商银行、支付宝、花呗、借呗等等,在金融领域(含第三方支付市场上)阿里更甚一筹,但是腾讯也不弱。

3、在传媒领域:腾讯目前旗下拥有及腾讯视频、天天快报、腾讯网、QQ浏览器、微视、起点读书等;阿里与之对应的拥有优酷视频、第一财经、华数传媒、阿里影业、虎嗅网、UC浏览器、书旗网等,并入股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以及万达影业等,这方面两者不相上下。

4、在新零售领域:新零售领域是两者的目前的战争焦点聚集点,阿里自己线上拥有淘宝和天猫,线下先后入股联华超市、新华都、三江购物、苏宁、饿了么、居然之家等等,而腾讯在线上入股了京东以及拼多多、蘑菇街等等,在线下则入股了步步高、家乐福、用户、中百、海澜之家、沃尔玛以及美团等等,两者犬牙交错,战争异常激烈。
此外两者之前还在共享单车、网约车、导航地图以及云领域等等都爆发过大战,可以说两者碰撞无处不在,因为一旦不进则退,故两家的战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了,毕竟目前互联网已经基本发展到瓶颈了,市场容量差不多到顶,此时分毫不得让。

这个从去年的乌镇的互联网东兴饭局(刘强东以及王兴组的局)上就可以看出了,里面一个阿里系的人都没有,除了张一鸣和雷军外,其余的企业基本都是有跟腾讯关联的,而马华腾也坐在了正C位置。否则一个互联网大会的饭局,在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漏掉马云这个大佬。

5. 腾讯和阿里巴巴相比谁更强呢?


腾讯和阿里巴巴相比谁更强呢?

6. 百度,阿里,腾讯中,为什么说腾讯是最难被打败的

  首先,就目前三家公司的形式而言,在卖贴吧和魏则西死亡事件后,百度不仅要承受股价和市值下滑的损失,更要面临品牌形象损毁的严重问题。阿里巴巴尽管业绩向好,财报好看,但是在华尔街为代表的投资者眼中,股价和前景并不被看好。更为关键的是,淘宝上的假货和刷单问题,成为阻碍阿里巴巴更进一步的绊脚石。

  而与此相对应的腾讯集团,不仅在市值上紧紧咬住了阿里巴巴集团,而且在业务布局上,微信和QQ抓住了几乎90%的国内互联网网民,在社交用户的基础上,游戏、广告等都可以为腾讯带来商业化变现。尤其是带来巨大现金流的游戏业务,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除此之外,战略入股美团点评、滴滴快的、58赶集,无疑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灵活局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无疑成为了沟通一切的基础设施。用微信支付对垒马云的支付宝,引导微商来弱化淘宝天猫的影响力,推出企业微信来防御阿里钉钉的进攻。可以这么说,不管马云的攻势多么猛烈,腾讯的社交帝国依然没有被撼动。而如果连阿里巴巴都无法击败腾讯去,其他的诸如小米、百度也就更困难了。

  最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发生剧烈的变革,比如VR等下一代智能终端的兴起,腾讯依然掌握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道路。凭借着微信和QQ这两款粘性和用户量最高的社交应用,腾讯的地位至少还可以稳定十年。

7. 百度,阿里,腾讯中,为什么说腾讯是最难被打败的

目前还没有定论吧?
有说法是腾讯掌握了人际关系的关系链,而这个资源是其他两家无法比拟和取代的,又是粘着力最强的。尤其是微信在移动平台的成功,进一步使腾讯巩固了其关系链的价值和独占地位。
但我个人观点看并非如此,腾讯目前的业绩增长也面临巨大的考验,如何将关系链变成实际利润与资本对利润的无度追求都与关系链相抵触。也就是说,腾讯尚未找到适应关系链发展与企业自身利益价值相辅相成的扩展模式,这点不能不说是腾讯的一大心病。包括网购、金融等业务扩张过程中都遇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制约,甚至很多项目失败。所以目前腾讯的主要赢利模式还是游戏,而游戏当中自主研发又是短板,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保障腾讯的持续增长。
另外,百度和阿里都在各自的领域中深耕,以提升竞争门槛,他们的市场也是腾讯很难挤入的,所以我个人看法是,几年内这三大企业之间都是各自为战的态势,很难讲谁先碰到天花板。

百度,阿里,腾讯中,为什么说腾讯是最难被打败的

8. 阿里巴巴了和腾讯,这两个企业哪个最大?

公共网络《视频有约》205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