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方向

2024-05-19 07:11

1.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系统最优化 环境系统模拟 环境规划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优化设计、管理和运行 3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生态系统工程 山河湖库整治及防灾减灾 虚拟城市规划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生活垃圾分选技术 废塑料炼油技术 垃圾堆肥处理技术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高效微生物菌群的分离与种、属鉴定 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 无污染提砷技术 铜尾料利用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磷矿石除镁新工艺 臭气处理技术的研究 水平往复炉排技术 沸腾燃烧装置 SCX系列除尘脱硫装置(推广应用达200台) 水污染控制工程 难降解有机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处理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污水的生物脱氮技术和脱氮微生物的分离与种、属的鉴定 湖泊环境容量 湖泊富营养化 湖泊污染综合防治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环境生态学研究 有毒物质的生态影响研究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方向

2.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82年,坐落在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有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二级学科,1998年获环境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环境科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同年获准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校本科生600人,研究生180人。

3.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成立于1984年12月,持有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编号 国环评证 甲字第 2704 号),背依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主要从事轻工、纺织、化纤;化工、石化及医药;交通运输;建筑、市政公用工程;区域开发等行业中的地表水、地下水、气、声、固体废物、生态、水土保持、社会经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背依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技术力量雄厚。现有环评机构专职人员总数 22 人,持环评上岗证(9) 22 人,持证率 100 %。专职持上岗证人员中 高级职称 18 人,中级职称 3 人,其他 1 人。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建筑面积550平方米,拥有众多大中型仪器设备。其中常规仪器表包括: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便携式酸度计,水质采样器,多功能水质分析仪,大气自动化采样器,综合烟气分析仪,智能油烟烟尘采样仪,数字化声级计,数显积分声级计 ,精密声级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数字化仪与绘图仪,激光彩色打印机;特有的行业环境特征仪器类包括:综合气象仪,照相计时测烟望远镜,三维流场多普勒测速仪,系统生物显微镜,徕卡DMESLR生物显微镜,振动检测仪,BOD测定仪,示波极谱仪.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近年来开展了多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在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氛围已经形成,将评价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国内影响和一定国际影响的科研机构是中心全体人员共同奋斗的目标。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4.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

 1、环境系统分析;2、生态毒理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3、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最低学分为 175.5学分1、理论教学139.5学分,共2599学时1.1必修课114.5学分,2199学时1.1.1主要课程90.5学分,1616学时1.1.2其它课程24学分,583学时1.2选修课25学分,400学时1.2.1公共选修课8学分,128学时1.2.2专业选修课 17学分 ,272学时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7学分,共37 周2.1公共实践5周,5学分2.2各类实习 7.5周,7.5学分2.3各类设计23.5周,23.5学分

5.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湖南大学环境工程“十五”建设计划

 力争获准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中心,力争申请获准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争取三年内获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使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水平。重点研究方向环境系统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 教学和科研并重,加快环境产业的发展;重视人才培养,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根本,促进教学科研上台阶;学科建设结合“中德环境技术中心”及示范工程、“中加能源环境生态中心”建设一并考虑进行,使之相互促进;充分发挥院士、特聘教授、“863”主题专家的学术带头作用,围绕多出人才多出成果进行。 (1)学科建设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2)学科各方向实行责任教授负责制。方向责任教授向系主任负责。(3)各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向系主任及相应责任教授负责。(4)学科建设和中德环境技术中心,中加能源环境生态中心建设结合进行。 五年内建成省(或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培养造就1~2名特聘教授、1~2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获准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人才基金。五年后在科研方面 有若干项目进入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研经费平均每年500万元;科研获奖3项,累计部级二等奖5项、部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奖励1项;平均每年发表论文75篇以上,其中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平均每年24篇。在人才培养方面 争取培养造就1名中国工程院或科学院院士。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40人,毕业生质量在国内居于前3名。在学科建设方面 环境工程学科建成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硬件建设计划投入850万元(五年内),重点用于:(1)环境系统工程,约160万元;(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约175万元;(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约175万元;(4) 水污染控制工程,约160万元;(5) 环境技术基础,约180万元。软件建设计划五年投入45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建设:(1)在环境工程前沿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以期取得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需经费约320万元。(2)在人才建设方面,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科学研究,提高学科梯队的整体水平。约需经费100万元。(3)在课程建设方面,编写有湖南大学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支持影响大的高水平专著出版。约需经费30万元。通过前述计划的建设,将在五年内使湖南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湖南大学环境工程“十五”建设计划

6.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科研成果

学院在环境演变、水资源与灾害研究、土地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等领域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其中,不少成果为理论界认同,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000 年以来,该院教师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400 多篇,其中在《中国科学》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和 SCI 、 EI 收录论文 100 多篇。出版专著(教材) 30 余部。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 7 项,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1 项,高校人文社科奖 2 项。先后主持和参加了 8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国家 863 项目子题 1 项, 973 项目子题 2 项,国际合作项目 3 项,国家重大项目子题、十五教育部重点、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 40 余项,厅局和横向项目 130 多项。

7.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科研方面

学院每年都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家及部省极重大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发明奖1项,部省级奖多项。2003年度我院新增科研项目45多项,新增科研经费计900多万元;共发表论文近23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98篇。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项、“973”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般项目5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完成各项著作、教材7部。特别是俞汝勤院士主持的“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波谱解析的化学计量学研究”荣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学院已于2004年进入“985工程”二期建设行列,正在广聚天下人才,着力建设“化学生物科技创新平台”。学院每年都承担多项 “973”项目与课题、“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与面上项目和国家军工项目。每年在SCI源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他引逾2000篇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科研方面

8.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国家专利

近5年来,该领域还申请了系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成果包括国家发明专利25项---“城市垃圾两步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厌氧好氧一体化堆肥反应装置”、“复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生活垃圾堆肥中的应用”、“一种酯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生活垃圾堆肥化中的应用”、“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生活垃圾堆肥中的应用”、“利用废塑料、废油和重油混合裂解制取燃料油的方法”、“废塑料炼油用裂解气解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除臭剂、除臭改良剂及其垃圾堆肥除臭处理的方法”、“除臭剂”、“垃圾渗透液处理方法”、“两次接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堆肥法”、“套筒式湿法除尘脱硫装置”、“固体有机废物堆肥装置”、“利用城市有机废物生产有机堆肥的好氧堆肥法”、“用于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研究的SBR自动化装置”、“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羟基丙烯酸酯醚化甘油环缩甲醛及其合成方法”、 “羟基丙烯酸酯醚化脲甲醛树脂”、”PDDA环保型工艺”、”三(甲基)丙烯酸环氧酯基异氰尿酸酯及其合成方法”、“羟基丙烯酸酯醚化氨基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去除方法”、“ 多聚赖氨酸淀粉纳米颗粒与制备方法及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无污染湿法再生回收废铅蓄电池技术”、“砷硫矿湿法提砷新技术”、以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厌氧好氧一体化堆肥反应装置”、“固体有机废物堆肥装置”、“套筒式湿法除尘脱硫装置”、“一种脱硫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