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实战之十二

2024-05-19 06:05

1. 幸福心理学实战之十二

           一一一自我关系与价值
  
   一、 今日所获:
  
    1、自信是自我价值的一份感觉。接受自己,整合内在自我关系有助于提升自我价值感。
  
    2、自我认定和自我价值从与重要他人互动中形成,婴儿从妈妈的眼睛认识自己。
  
    3、自我价值获得途径:一是制造机会多做,二是做到并被重要关系人肯定。每当孩子做到,给予正向的肯定,不断强化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4、自我价值是能够传染的、分享高自我价值的状态,这个能量也能够传递给周围的人,反之负能量也是传染的。有机会多做多欣赏肯定自己,把透支的营养补上,增加自我价值感。
  
     5、自我价值感不足会有讨好姿态,让别人给我,如果别人给不了,就会抱怨愤怒。越是炫耀什么越是缺什么;自我价值感低,自卑感越强。
  
    6、良好的自我价值是我和我的关系,自我肯定,自我欣赏。
  
     7、在18岁之前得到5000次肯定便会建立起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平均一天两三次(可以现在补上,每天5次自我肯定)。
  
    二、 我的应用:
  
     1、没有退行就没有治疗。尝试回到小时候,拥抱小时候的自己。走进,鼓励,保护,放下曾经的负面的情绪。接受自己,不要亏欠自己,培养成自我自助。
  
      2、接受自己法,内视觉也是很重要,幽默一点,有趣一点,活出原本能量的自己。
  
     3、自我关系根源: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从自我肯定和感恩中培养能量、发掘能量。
  
      4、一个人的状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不自信、退缩的时候,人会有无力感,这时候需要找到这种感觉的原型。 还原心理自我的画面,就是这个画面导致了我们产生了无力感和退缩。
  
     5、自我价值是能够传染的,分享高自我价值的状态,这个能量也能够传递给周围的人,反之负能量也是传染的。有机会多做多欣赏肯定自己,把透支的营养补上,增加自我价值感。

幸福心理学实战之十二

2. 幸福心理学的介绍


3. 幸福—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幸福—积极心理学

4. 我的幸福 心理学作业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回味,她以各种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每每想到,便感到一阵甘甜。老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优异的成绩;母亲的幸福是看着孩子快乐地成长;战士的幸福是看到国家安定地发展……
每天的早晨对我们来说也许是雷同的,如果我们去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小小的幸福。早晨,当我睁开双眼,便会从窗口看到蓝蓝的天空,团团的云朵和那暖暖的阳光。一天的好心情便从此刻开始了,踏着欢快的步调来到厨房,“叮叮咚咚”忙活一阵,一份自以为不错的早餐便准备好了,即使当中出些小差错,但终究还是有了我想要的结果。此时,我便会自豪地来到爸妈房间,尽我浑身解数把他们从被窝中拉起来,看到他们一副睡眼惺忪还想和周公聊天却不得不起来的样子,我便感到有一种长大的快乐和管束的幸福。我想,幸福便是我把自己成长的喜悦用行动告诉别人时的快乐和满足。
微微颔首,细细感悟,那些我们紧紧把握在手中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淳朴如亲情,甜蜜如爱情,豁达如友情,就是我们简简单单的幸福!

5. 幸福学: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对“积极的主观经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制度,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研究”,也可称为幸福学。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人和社会福祉。多年来,随着个体和研究人员寻求更好幸福感的共同兴趣的增长,这个研究领域正在不断发展。
  
  
 积极心理学从1998年开始就成为心理学的新领域,当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将其作为心理学会研究的主题。
  
 这是对过去做法的修正。过去往往集中在精神疾病方面,并聚焦于不良适应行为和消极思维。
                                          
 新学科建立在亚伯拉罕·马斯洛、罗洛·梅、詹姆斯·布根塔尔和卡尔·罗杰斯的人文主义运动的基础上,它鼓励强调幸福、福祉和积极性,从而为如今所谓的积极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积极心理学与eudaimonia有关,这是古希腊语中“美好生活”的统称,也是对影响最有效和充实生活的因素进行反思的概念。
  
 积极的心理学家经常互换使用主观幸福感和幸福一词。
  
 积极心理学家建议,许多因素可能有助于幸福和主观幸福感。这些建议包括:与配偶、家人、朋友、同事,建立更广泛的社交联系;取得俱乐部或社会组织的会员资格;体育锻炼和冥想练习。
                                          
 精神也可以被认为是导致个人幸福和幸福感增强的因素。
  
 研究人员一直将精神实践和社会参与度作为研究的主题,作为增加幸福感和积极心理状态的的部分来源。
  
 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感可能会上升,尽管在没有进一步收益或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幸福感可能会趋于平稳甚至下降。

幸福学:积极心理学

6. 有关幸福的7个心理学新发现

  1.幸福跑步机 
    许多人有过这种体验,职位升高时,预期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努力带给名望和财富不再能带来幸福。马丁塞利格曼教授介绍说,这就是幸福跑步机在起作用,如果幸福等于财富和名望的话,我们必须拥有更多,否则就感觉不到幸福。
    假如没有这个跑步机,鸿运当头的人应该比普通人幸福得多。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论证的结果是,一般老百姓比那些达官贵人更幸福。研究发现,幸运的事和高成就不能带给人们长久的幸福,只有短期效果而已。
     2.金钱买不来幸福 
    实际上,我们对金钱的看法比金钱本身更影响我们的幸福。塞利格曼教授的研究认为,在所有阶层中,越看重钱的人对他的收入越不满意,也对他的生活越不满意。
    塞利格曼教授的团队通过对40多个进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购买力强的,人民生活满意度也高;一旦国民收入超过人均8000美元之后,这个相关开始消失,财富的增加并不能继续增加生活的满意度。金钱买不来幸福,20世纪后50年,富庶购买力的改变也带给我们同样的信息:美国、法国和日本实际购买力已经翻了一番,但是生活满意度却没有变化。
     3.幸福不是短暂的愉悦 
    有些人会问:我怎样才会幸福?对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区分愉悦和满意,我们就会完全依赖捷径,去寻求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愉悦。愉悦是立即的,来自感官,而且是暂时的。一旦外在刺激消失,它们便很快跟着褪去,而且我们会对这些感觉产生习惯化效应,以后就需要有更强、更多的刺激才能带来相同程度的愉悦。
        4.幸福来自于优势和美德 
    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与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做一时感官愉悦的事,如与朋友聊天,看电影,与做好事的感觉相比,黯然失色。当我们很自然地去帮助别人时,一天都会过得很幸福。
    优势和美德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它会带来积极的感受和满足感。乐观的人倾向于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有主控权的,以及只有在这个情境下才会如此的;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的困难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事一桩接一桩,而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
    乐观只是二十几个使你更幸福的特质之一。哈佛大学的乔治瓦利恩特教授对成熟防御进行研究,成熟包括:利他行为、延迟满足的能力、对未来充满期望以及幽默感等。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灾难中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5.幸福具有高遗传性 
    我们愿意相信,只要肯努力,每一种情绪状态、每一种人格特质都可以得到改进,当然也包括支撑幸福感的乐观等积极情绪,只有这样,处于相对弱势的人才有翻身的自信。40多年前,塞利格曼进入心理学界开始研究时,人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思想一直笼罩着心理学界。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双生子女和养子的人格研究开始出现,上述说法一败涂地,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同卵双胞胎的心理特质比异卵双胞胎更像,被人收养的孩子的人格特质更像亲生父母而不像养父母,这类研究报告已超过百篇,并且都显示出同一结论:大约50%的人格特质是基因决定的。但是高遗传性并不代表不可改变,有些遗传特质(如,性取向和体重)是不可改变的,而其他遗传特质,比如悲观、恐惧,则是可以改变的。
     6.幸福就是获得满意 
    区分愉悦和满意最大的好处在于,虽然有一半人无法达到积极情绪上的幸福感,但他们还是可以获得幸福,因为他们拥有满意感。满意无法从身体的愉悦中获得,也无法来自吸毒或任何捷径。只有在高尚的行为做完后才会自然产生。愉悦是感官和情绪的,而满意来自于施展个人的优势和美德。
    获得满意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做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要集中注意力;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能得到即时的反馈;你应该深深地投入到所做的事中;有能够掌控的感觉;忘我,感觉时间就此停滞。
     7.幸福但不愚蠢 
    许多证据显示,抑郁的人虽然比较悲伤,但比较正确。抑郁的人比较实际,他们能够较正确地判断自己有多少才能;而有幸福感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通常超过别人对他的判断。虽然很长时间内有过幸福但愚蠢的指责。但后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
    有幸福感的人记住了更多快乐的事情,他们记住的甚至比实际发生的还多,他们常常将不好的经历都忘了。相反,抑郁的人对两种事件的记忆都很好。有幸福感的人认为如果他们成功了,当然是证明自己有能力;如果他们失败了,则会相信失败很快就会过去,而且只是因为运气不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阿斯平沃尔收集的许多证据显示,有幸福感的人比没有幸福感的人能更好地做出重要决策。

7. 真实的幸福 | 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读的心理学经典

幸福是所有人的梦想,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幸福。《真实的幸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是积极心理学之父,最出名的是他的“幸福五部曲”,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球。他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幸福感和突出的优势,最终实现幸福、有意义的人生。他告诉我们,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我们对自身所拥有的优势的辨别和运用,来源于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 让我们好好了解下幸福涵义,在生活中建立持久的幸福感。
  
  01 积极情绪是构建幸福的基石 
  
 拥有幸福感,让我们身心更健康,促进个人发展。拥有幸福感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1.拥有幸福感让我们更聪明。 
  
 有幸福感的人能更好的做出重要决策, 积极情绪和愉悦状态能使人拓展思维,加快思考速度,提升记忆力,更有可能发挥出创造力和想象力。 
  
 想想一个开心快乐的人,能量高,更有动力,好运更青睐于他,一个消极和愁眉苦脸的人,他的能量低下,生命状态也不好,思维也更封闭。我想起霍金斯的能量层级表,我们要多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能量。
  
  2.拥有幸福感让我们更健康。 
  
 有幸福感的人有良好的 健康习惯和强健的免疫系统,保持愉悦心情 ,促进身体健康,可以延长寿命。生活中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尽量让自己愉悦平静。
  
  3.拥有幸福感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幸。 
  
 有幸福感的人能忍受痛苦,受到威胁时,更加关注健康和安全信息。积极情绪让他们对未来有更好的期待。
  
  4.拥有幸福感的人朋友更多。 
  
 幸福的人社交生活丰富与充实。喜欢关注别人,与人分享,参加群体活动,有更多同情心。
  
 幸福的人共同特点是: 会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当我们感到幸福时,我们会更喜欢别人,愿意与陌生人分享我们的好运。我也觉得,分享给予让我们觉得更快乐。
  
 许多人坐拥亿万家财,心灵一片空虚。一时的欢愉也无法带来真正幸福,空虚令人沮丧。作者说, 幸福感来自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 我们平时会感觉到做好事会产生幸福感,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挑战,会产生幸福感。
  
 有些人常常被消极情绪缠绕,感受不到幸福。了解影响我们幸福的因素,可以帮助我们。
  
  1,幸福的基因。 性格天生就有来自基因遗传一部分,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受到基因影响。
  
  2,生活环境。 国家和家庭环境,气候因素都能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热带地区的人更加热情乐观。
  
  3,可控性因素。 75%由可控性的因素构成。提升幸福感关键要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可控部分。
  
 消极情绪是第一道防线,使我们进入战斗准备。历史证明,遗传偏向于消极情绪,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基因遗传下来,成为我们的祖先。 积极情绪是一个感官系统,眼前是双赢的情况。思维方式更宽广,更能接受新的想法和经验。 
                                          
  02怎么获得持久的幸福 
  
 作者给出了幸福的公式: 幸福的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可以控制的因素。持久度越高,代表越幸福。 
  
 暂时的幸福我们可以通过巧克力、喜剧片、甜言蜜语、鲜花等获得,但这种幸福过去后,会迎来空虚。一个人拥有持久幸福的能力,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我们天生就有一个幸福的范围,是不可改变的。 就像恒温仪,有高兴的事也会把我们幸福感拉回平常的设定。 
  
 另外 使我们不能提升幸福感层次的是“幸福的跑步机”原理。 好事接连发生后,你会很快适应,认为理所当然,不再心存感激。如此我们不断追逐更多更好,永远也幸福不起来。研究发现,幸运的事和高成就不能给人们带来长久的幸福。富有的人只比贫穷的人幸福一点点。
  
  先天的乐观和悲观个性和对好事的适应,会限制我们的幸福感的上限。 
  
 研究调查发现:关于金钱不一定能买来幸福。婚姻跟幸福的相关性非常强。充实的社交生活很可能使你比较幸福。积极和消极情绪并不对立,它们之间只有一点负相关。年龄改变的是我们情绪的强度。身体有点不好并不会唤醒不幸福,但是严重的疾病确实会让我们不幸福。教育、气候、种族和性别对幸福影响都不大。有宗教信仰的信徒会觉得比较幸福。
                                          
  03赛利格曼的幸福法则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得幸福,书中为我们提供了3条幸福法则:
  
  1: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学习 感恩和宽恕练习。 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2:未来不全像你想象。 
  
 乐观的人认为好事会惠泽到他所做的每件事,悲观的人认为好事只是特定条件引起的。
  
  3:抓住现在的幸福。 
  
  眼前的幸福感包含愉悦和满意。 满意的感觉比愉悦更长久,满意来自于我们的优势与美德。 愉悦是感官和情绪上的满足,满意是心理上的成长,能够建构未来的心理资本。 
  
 增强愉悦和欢乐的方法有:
  
  1.习惯化。 
  
 想要增进生活中的愉悦,关键在于把愉悦平均分配在生活中。
  
  2.品味。 
  
 与别人分享经验,建构记忆,分享快乐体验。 祝贺自己。 使知觉敏锐。 专注。 
  
  3.正念。冥想。 有助于放松心情。
  
 只要用心去找、去做,愉悦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04获得幸福的24个优势 
  
  六项基本美德: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以及精神卓越。 作者把实现这些美德的途径叫做优势,并划分出了24种优秀的品格优势。优势是可以测量,培养的,没有很好基础也可以构建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如下24种优势来实现这些美德。
  
 1) 好奇心 、对世界的兴趣。2) 喜爱学习 。3)判断力、判断性思维以及思想开放。4) 创造性和实用智慧 。5)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商。6)洞察力。
  
 7) 勇敢与勇气 。8)毅力、 勤劳 、勤勉。9)正直、真诚、诚实。10) 仁慈与慷慨 。11) 爱与被爱 。12)公民精神、责任、团队精神、忠诚。
  
 13)公平与公正。14)领导力。15) 自我控制 。16)谨慎、小心。17)谦虚。18)对 美和卓越的欣赏。 
  
 19) 感恩 。20)希望、乐观、展望未来。21) 灵性 、目标感、信仰、宗教。22)宽恕与慈悲。23)幽默。24)热忱、 热情 、热衷。
  
 每天,尽量在不同的场合展现我们突出优势,我们就能得到更多满足与真正幸福。
                                          
  05增强生活中的幸福感 
  
 婚姻可以帮助人们抵抗不幸的打击,结婚是唯一可以影响幸福的外在因素。研究发现,人们爱的风格分三种:
  
  1.安全型。 容易跟别人亲近,不会担心被人抛弃,或别人跟自己太亲密。
  
  2.回避型 。很难完全相信别人或让自己去依赖别人。
  
  3.焦虑型 。别人不太情愿跟他亲密。
  
 一个人童年时期跟母亲的关系,影响着它一生的亲密关系,安全型的关系是爱情生活中的积极因素。
  
  婚姻包含三个方面:照顾别人、性和处理问题。 为拥有美好婚姻,作者提供我们一个练习。
  
  挑选出配偶的三个主要优势,写出最近他身上的值得赞美的事情 ,然后让你配偶读你所写的句子,即优势是什么,以及事件是什么。让我想起读书会有个小伙伴,每天写丈夫的优点,慢慢发现丈夫真的变了个人。大家不妨可以试试哦。
  
  最快乐的夫妇只注意对方的优势,而忽略对方的不足。 乐观的夫妻更加幸福。
  
 平时夫妻讨论问题,产生矛盾,可以使用“ 说话者——听话者仪式 ”方法解决。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说出你的思想和感觉,不评判。
  
 我们的优势和独特性,在爱人眼中是不可替代的,这样婚姻会更稳固。有的人爱别人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爱,然而,许多人没有这么幸运,必须通过努力才会获得对方的爱。希望我们自己能努力发挥优势,引领我们走向爱。
                                          
  06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一个人的积极情绪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教养原则:
  
  1,积极情绪扩展并建构了孩子的智力、社会和身体资源,使孩子长大后可以立足于社会,这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 
  
 积极情绪与探索有关,探索使孩子有控制感,控制感本身会带来积极情绪,两者形成正向反馈,向上建构累积。
  
  2,鼓励孩子的积极情绪 ,使他早早启动向上的螺旋,以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
  
 人在快乐时,更有创造力,视野变宽,更有探索精神,从而增加他们的资源。
  
  3,对待孩子的积极情绪要像对待消极情绪一样严肃,对待他们的优势要像对待他们的不足一样上心。 
  
 建构孩子的积极情绪,让孩子获得幸福感,作者分享8种方法:
  
 第一,和你的宝宝一起睡。目的是给予安全感。
  
 第二,同步游戏。玩积木等。
  
  第三,少用“不”之类的消极字眼。 当孩子的行为对父母只是造成不便时,我们可以选用积极的代替字。
  
  第四,称赞与惩罚。 积极评价会使孩子有积极情绪,让孩子敢于探索和掌控,但不是无条件的积极评价。
  
 惩罚要让孩子知道哪个行为引起了现在的惩罚。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第五,化解兄弟姐妹间的嫉妒。
  
  第六,进行睡前活动。 做些家庭特有的仪式。孩子进入梦乡前的想法如果充满情绪和视觉景象,就会变成他做梦的材料。可让他去回想脑海中幸福的景象。我会和孩子道晚安,说“妈妈爱你”,让他安心入睡。
  
 第七,与孩子达成交易。所有方法失败后才用。家长要说到做到。
  
 第八,制定新年计划。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在生活中,找出突出的品格优势并发挥优势都是寻找幸福感的关键。
  
  作者说:终极幸福的真谛,是在应用突出品格优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却随着精神的投入而有着不同的蓬勃程度。当人生丰盈时,我们才会拥有生机和快乐的情绪! 
  
 通过学习,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拥有幸福感的好处,用积极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实现自我价值,活在当下,全然生活,发现记录生命中的美好,努力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一定要丰盛喜乐地生活哦!
  
 图:网络

真实的幸福 | 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读的心理学经典

8. 《幸福的方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幸福”!

《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曾风靡全球的“哈佛幸福课”,就是泰勒博士他在哈佛开设了一门的“幸福课”,他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帮助许多年轻人重新审视幸福,追求幸福。
  
 这门课被学生们评为“最受欢迎课程”,,而课程中所讨论到的内容,则被泰勒博士整理成了这本书。
  
 对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熏陶的我们来说,“幸福”往往是和成就或者胜利相关联的。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幸福感竟然只能持续短短几个小时。之后,人们的快乐会消失无踪,他们又会感到失落、焦虑。而这种负面情绪,只有在继续投入到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中时,才会得到缓解。
  
 为什么就算获得成功,我们也无法收获长久的幸福呢?难道说幸福就是这样,必须通过不断地努力,经历长久的苦难,才能短暂地拥有吗?
  
 泰勒博士在书中解释说: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其实是因为我们从根本上错误地理解了“幸福”这件事。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幸福这种美好的事物往往都需要历经风雨才能获得。但实际上,经历痛苦所获得的那份快乐是一种解脱感,而非真正的幸福感。因此它是短暂的,过程也是充满磨难的。
  
 那真正的幸福是怎样的呢?泰勒博士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它仍然有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获得幸福的过程不该是痛苦的,成就和幸福是可以得到平衡的。例如,对于将学习看成“任务”的孩子们来说,努力获得好成绩的过程无疑是让人崩溃的。但假如孩子们能端正心态,把学习看做是获得知识的途径,那么这个过程就会变得有价值,此时的“好成绩”和幸福感就能得到平衡。关于提升学习幸福感的内容,我们会在后面详细为大家介绍。
  
 另外,幸福绝不是稍纵即逝的,同时也绝不是不掺杂任何不良情绪的。当我们感受到幸福时,就算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并因此感到失落或沮丧,但仍然能鼓起勇气去直面它们。也就是说,幸福不是完全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当我们感到幸福时,仍会偶尔有些负面情绪,但总体而言是快乐和正能量的。
  
 最后,幸福是没有终点的。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你幸福吗?”,但事实上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需要费神思考的不该是“是否幸福”,而应该是“如何变得更幸福”。这个问题不仅更有价值,而且也能改变我们的固有思维,让我们不断提醒自己:不用去纠结“我幸福吗?”,而应该想想怎样才能让自己每天都比过去更幸福。我们应该将“变得更幸福”作为自己才是人生的终极终生追求。
  
 泰勒博士还表示,不要去奢望什么“幸福的五大步骤”。因为通常情况下,它们都缺乏实质性内容,只是一些空泛的鸡汤。而从学术角度来说,那些被科学家证实过的内容和方法,又往往不适合老百姓去实操。
  
 最适合我们这些普罗大众的,必须是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而积极心理学恰好符合这一要求。
  
 积极心理学另一个特点就是化繁为简。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有关幸福的诸多复杂理论,最终一定会归于一个简单的本质。我们只要弄清楚这个本质,就能积极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苦难和不幸,让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基于以上原因,泰勒博士选择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和我们聊聊幸福的话题。同时他也通过整本书来慢慢和我们讲解幸福的本质,希望能帮助我们从更科学、严谨的角度来思考幸福。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无法回避的痛苦,这些痛苦当然不是一本书、一个理论就能轻易化解的。但是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仍然能收获很多新的、有用的理念和方法,比如书写人生地图、冥想、记录感恩的事等,来提升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这也是这本书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