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至今仍疑点重重

2024-05-18 21:44

1. 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至今仍疑点重重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洋遭投毒被害身亡案已有初步结论。19年前,相似惨剧也发生在清华大学女生朱令身上。如今朱令全身瘫痪、100%伤残、双目近乎失明、大脑迟钝,如果不是当年的铊中毒事件,她也许将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多年来,朱令案件的重重疑点一直未被完全揭开。警方已认定此案系投毒,但究竟是谁投的毒?案件最终又为何不了了之?朱令的大学室友孙维,作为本案唯一嫌疑人,曾在2005年发布声明自称清白,更令本案扑朔迷离。>  近日,朱令的父母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公开案件信息。>   A.三大悬疑 >  1995年底,朱令的室友孙维被警方列为本案唯一犯罪嫌疑人。1997年4月2日,孙维被北京警方带走讯问,持续8小时后由家人领回。1998年8月26日,警方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孙维和朱令中毒案有关。2007年,公安部办公厅在给政协委员的复函中称北京市公安局文保处早在1998年已办结此案,并妥善答复了当事人家属。但朱令父母却称公安机关从未告知此案已结,他们一直在等待调查结果。>   A.01.为何两年后突审孙维 >  1995年4月底,朱令被确定为二次中毒,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同年夏秋时分,警方曾到朱令父亲所在的单位调查过朱令父亲和孙维父亲的关系,并通知朱令家属:"只剩一层窗户纸了"。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李慕成也曾告知朱令父母"有对象"。到了1996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却对朱令家属表示案件侦查难度很大,仍在努力中。此后再无下文。直到1997年4月2日,警方突然对孙维进行了一次突击审讯。>  这一过程在孙维发表的声明里也有所体现。孙维称:"事后由于朱令家人一直广泛地向大家讲述,我们也就听到一些以前不了解的事情:1997年3月,朱令家人致信北京市公安局长,指出学生即将毕业离校,其中很多人将出国留学,此案急需抓紧侦破,不能放走凶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朱令中毒两年多公安机关一直没什么动静却突然在1997年4月2日对我进行突击讯问。">  朱令的父亲吴承之对孙维的这些言论出疑问:"我们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 上书 的具体时间,孙维是如何得知的?这让我觉得她的 背景 非同一般。"外界传闻,孙维家世显赫,有亲属曾担任北京市领导职位。吴承之认为,孙维未被进一步调查是得益于其家庭关系。>   A.02.为何案件戛然案结 >  1998年8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约见朱令的家属,确认朱令中毒的事实。之后,警方再没有就此案传出新消息。但2007年9月17日公安部办公厅却称案件已于1998年8月结办。>  孙维在声明中称:"1998年8月,警方宣布解除对我的嫌疑,他们承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和朱令中毒有关。"但当年一直帮助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城却认为,警方从无解除嫌疑这一说。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官方理由只是证据不足。吴承之则向记者回忆,1997年4月初,北京市公安局退休民警王补曾专门找到他们,透露作案者应具备的几个条件:在1995年2月20日至3月3日间,能接触到朱令的饮食、起居,并能偷偷投毒;熟知朱令活动规律、生活习惯,掌握投毒的时机和场合;懂得铊盐的毒性、毒理;可接触到铊盐;有作案动机;有异常表现。王补的这番话更加深了吴承之对孙维的怀疑。>  负责此案的北京市公安局十四处民警李树森2006年曾向记者表示:"这件事的调查工作中有一定结论,从个人来讲,我不愿意回答;从公安机关的纪律来说,我不宜发表意见。这件事情很敏感,过去那么长时间了……"截至本文发稿时止,羊城晚报记者未能再联系到李树森。>   A.03.为何信息公开无下文 >  吴承之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虽然这些年不断在追问,但公安部门的回复一直都是"正在调查中"。公安部办公厅在对政协委员的有关提案的复函里这样写道:"1997年10月23日,时任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的强卫同志组织召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 三长会议 。会议认为,此案关系社会稳定,需妥善处理。1998年1月,市公安局将办理情况逐级上报中央领导同志,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经强卫同志批准,1998年8月25日,市局文保处结办此案,并妥善答复了当事人家属。"对此朱令父亲表示诧异,时至今日,公安机关并未告知朱家此案已结。>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朱令家人向北京市公安局提交了要求公开朱令急性铊中毒案侦破过程和结果的申请。5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以"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为由,对此申请发出"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告知书"。此后北京市政府正式进行复议,决定撤销北京市公安局的不予公开的决定。>  2009年,朱令家人在律师的陪同下再次到北京市公安局要求公开案件信息,同时了解案件侦破进展,接待人员表示需请示领导再给答复。随后又是几年过去了,仍是没有下文。>  日前,朱令家人已与律师取得联系,他们将再次提交信息公开的申请,若没有回复,通过法律渠道再投诉后仍然无果,就可以起诉了。朱令父亲称,他们并不愿放弃:"我无法了解不予公开的原因,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争取案件侦破和结果的信息公开,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  

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至今仍疑点重重

2. 清华朱令中铊毒致100%伤残,铊究竟是什么?

  11年前,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案件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她的病症通过互联网求助而得到确诊,这在当时互联网并不普及的情况下,向中国人展示了网络力量的强大和神奇。

  这11年的经历在她脑海中是个空白。100%伤残、全身瘫痪、双目近乎失明、大脑迟钝、100公斤的体重和基本语言能力丧失是她的真实状况。


  朱令究竟得了什么怪病?4月10日,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利用实验室网络,与另一名同学一起,把朱令病症翻译成英文,发到互联网,紧急求救。
  一周之内,世界各地的医生、专家的回邮多达1500封。贝志城等人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读信软件,利用关键字对这些信件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是,30%的回复认为病人是“铊”中毒。他发动北大学生翻译邮件,4月18日,他拿着诊断意见一大早赶到协和医院,希望大夫能够接纳。在ICU病区门口空等了一天,除了几个年轻大夫,没有人愿意看。
  朱令家属多次得到院方通知,“铊”中毒的可能已经排除。
  刚刚萌芽的中国互联网几乎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救人传奇,假如不是因为医学“权威”的傲慢。
  4月28日,朱令父母设法收集了朱令的皮肤、指甲、和从1994年12月朱令第一次发病时穿的尼龙运动衫上收集到的第一次发病时脱落的长发,以及血、尿、脑脊髓等供化验样品,一起送往北京职业病防治所陈震阳的实验室。陈震阳确定朱令是铊中毒,并且体内的铊超过致死量。陈震阳认为,如此大的剂量,不是自杀,就是他杀,而且凶手肯定是两次投毒。
  当晚,朱令父母立即向清华大学保卫部报案。次日晨,朱令父母要求清华大学立即保护现场,查封朱令在学校的物品,进一步化验。
  5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14处和清华大学派出所受命立案。在此期间,朱令宿舍神秘失窃,却无钱财损失。朱令喝水的杯子,滚落在某位女同学的床下。取证现场自此被破坏了。

  在1995年5月,1997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发生了两起学生铊盐中毒案件。除涉嫌人为作案外,铊盐未按剧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


  铊到底是什么东西?

  铊,原子序数81,原子量204.3833,化学符号来源于其光谱谱线的嫩绿色,原意是“嫩枝”。1861年英国化学、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研究硫酸厂废渣的光谱中发现这一元素,并命名;次年克鲁克斯和拉米几乎同时分别用电解法制得铊。铊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十万分之三,以低浓度分布在长石、云母和铁、铜的硫化物矿中,独立的铊矿很少。
  铊为白色、重而柔软的金属,熔点303.5°C,沸点1457°C,密度11.85克/厘米³。
  室温下,铊能与空气中的氧作用,能与卤组元素反应;高温时能与硫、硒、碲、磷反应;铊不溶于间,与盐酸的作用缓慢,但迅速溶于硝酸、稀硫酸中,生成可溶性盐;铊的卤化物在光敏性上与卤化银相似,既能见光分解。
  铊的低熔点和金可用于电子管玻壳的粘接;铊激活的碘化钠晶体用于光电倍增管;铊的化合物还可做有机合成的催化剂;铊和铊的化合物对生物和人体有毒。
  铊中毒
  【中毒原因】铊的毒性高于铅和汞。铊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另外在生产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铊,其副产品氯化钠(非食用盐)中同样被污染,当人体食用了这种非食用盐(常有不法分子将此种盐贩卖)后,而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下肢麻木或疼痛、腰痛、脱发、头痛、精神不安、肌肉痛、手足颤动、走路不稳等。
  【预防措施】生产鞭炮的副产品氯化钠(非食用盐)往往带有红色,注意不买,不食带有红色的盐。

3. 清华大学铊中毒案件 朱令案同宿舍的人现状如何

   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凶手已经被执行死刑,复旦投毒案的告破,也唤醒了大家对之前在清华大学发生的同样类似的投毒案的关注。案件的受害女生朱令被人投毒,被确诊为铊中毒。但是清华大学铊中毒案件的调查却并不像复旦投毒案那样顺利,因为凶手并没有被抓到。当时案件最有力的嫌疑人孙维是朱令的室友,事发至今,朱令案同宿舍的人现状如何?背后真凶到底是谁?
     
     朱令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她在校期间出现了铊中毒的症状,这也彻底毁掉了她的身体健康。1994年11月,朱令开始出现中毒症状,但是由于当时医院对于铊中毒缺乏相关经验,所以并没有能够及时的诊断出朱令的病因。
     起初朱令还只是肚子疼,掉头发,在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所恢复。但是在1995年2月20日,朱令结束寒假返校之后,病情开始出现了恶化。
     
     当朱令再次被父母带着到医院进行检查的时候,一位资深的教授经过再三的诊治,觉得她的症状跟60年代一例铊中毒非常像,但是问题是,朱令并没有铊盐的接触史。
     朱令被确诊为铊中毒之后,警方开始立案调查。不过在警方立案之前,朱令被确诊中毒之后,她所生活的大学宿舍发生了一起奇怪的盗窃案,这起盗窃案并没有丢失什么财物,只是朱令之前用的洗漱用品都被偷走了。
     
     这种种迹象,都将投毒嫌疑指向了朱令的室友。她的一位叫做孙维的室友,最有投毒嫌疑,她被警方当做嫌疑人带走调查了好久,后来被解除嫌疑释放了。
     至于孙维的现状,她现在改名为孙释颜,更换了身份证,也改了生日。网上有说法说她已经到国外生活了,但是也有说她现在就在北京的。现在我们只期待朱令案早日侦破,案件的真凶早日被捉拿归案。

清华大学铊中毒案件 朱令案同宿舍的人现状如何

4. 清华女朱令铊中毒,投毒犯为什么不能绳之于法?

这个女生铊中毒事件确实令人惋惜,而且警方也确认是投毒,虽然已经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但是仅仅是“嫌疑人”,要知道嫌疑人这个词算是法律的一个进步,这里我也不多说了,这起事件最大的问题就是犯罪嫌疑人声明自己是清白的,而且警方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他干的,犯罪嫌疑人确认的只是他的偷盗事实,不放了他还能怎样?法律是需要讲证据的;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警方找不到其他的犯罪嫌疑人,难道就可以完全确认他就是投毒者?然后像几十年前警方的办案方式那样屈打成招或者草草结案?
试想一下,万一他就真只是去偷东西的,碰巧发生了投毒事件,倒霉催的使得他入狱或者被枪毙,再然后一直找不到真正的嫌疑人,那他岂不是太冤?坐牢倒还好一些,要是枪毙了就真是六月飞雪了!
警方就是基于怕出现冤假错案才不得不这样结案,当然,之后警方是不是还在继续追查真凶还是把这起案件丢一边了就不得而知了;
某些人成天在网上发帖质疑声讨为什么不把罪犯绳之以法,受害人的亲属朋友因为失去亲人而无法替她伸张正义肯定会比较激愤,咱们都能够理解,但是其他旁观者只是出于义愤而到处发帖就有点不理性了,民众普遍都会优先同情弱者或者受害者,尤其是当今社会仇富、仇官、仇政府机关甚至仇视国家的心态越来越严重,所以也会有主观判断的偏向,现在各方舆论和网友的态度不都是说警方办案不利故意拖沓么?其实这就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状态;当然,也不排除警方真是办事拖沓的因素;
我个人在网上看新闻看帖子很少评论,尤其是社会新闻,因为负面新闻太多了,看多了很容易让人觉得这个社会、这个政府是多么的不堪!从而也会有愤怒的情绪出现,而且我以前也经常跟风发一些骂的评论,很多人发谩骂的评论后也就忘了这回事了,就当是一次发泄,但是我平静下来的时候会思考新闻、事件的各种问题、漏洞;我发现民众太容易被媒体或者舆论所引导、蒙骗,很多记者为了新闻更有报道性而故意隐藏部分事实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导致民众完全不了解真实情况而又展开谩骂甚至论战,所以我这些年看新闻都是只看不评论,事实上很多新闻如果影响比较大的话,后续的事实报道都会出现反转;
在这里我只是说一些理性的看法,某些人别又来说一些骂人的话,那样只会显得你只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做事说话多一些理想,少一些冲动;
咱们能做的只是希望事件早点真相大白,真正的凶手被绳之于法

5. 朱令铊中毒案怎么回事 朱令铊中毒事件介绍

1、朱令铊中毒事件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
 
 2、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认定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经过调查之后,几度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且由于警方对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让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从而衍生出对于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的各种猜测。
 
 3、朱令的同宿舍同学孙某,曾被警方作为嫌疑人在1997年带走调查,警方称她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后来孙被释放。多年来,不少网友认为孙某有动机并了解铊的属性、有获得铊的途径,因此有投毒的嫌疑,并一直呼吁警方重启调查。2013年4月16日,随着复旦投毒案的告落,关于彻查朱令案的呼声亦再度涌现,昔日作案嫌疑人孙维遭到社会舆论的广泛争议。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表示碍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且过程中未受任何干扰,呼吁公众理性看待此案。

朱令铊中毒案怎么回事 朱令铊中毒事件介绍

6. 15年前,清华才女朱令离奇铊中毒的事件曾引发一场多年难解的疑案.而在近日,广东东莞一名在电子企业打工

    反应Tl 3+ +2Ag═Tl + +2Ag + 中,氧化剂是Tl 3+ ,氧化产物是Ag + 所以氧化性:Br 2 >Fe 3+ ,反应2Fe 3+ +2I - =2Fe 2+ +I 2 中,氧化剂是Fe 3+ ,氧化产物是I 2 ,所以氧化性:Fe 3+ >I 2 ,反应Cl 2 +2Br - =2Cl - +Br 2 中,氧化剂是Cl 2 ,氧化产物是Br 2 ,所以氧化性:Cl 2 >Br 2 ,综上,氧化性顺序为Cl 2 >Br 2 >Fe 3+ >I 2 .故选D.   

7. 清华女生朱令被投毒事件,是孙维所为吗?证据有哪些?

3.然后无数知情人——我一个14处的朋友,我一个公安部的叔叔,我一个清华的长辈 跑出来指定,就有违法制精神
(另附:法律解决的事情公众就不应该发表意见么?大家自己检讨一下王立军事件等一些法律解决的事情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议论过。某些律师喜欢剥夺老百姓对公众问题的话语权,动机可疑)
4.好吧,我也来说说那些你们不知道的料:我们为什么提到孙维的家世,因为据维基百科上描述,这件案子警方和校方有前后不一致,拒绝向公众透露的情况,那么如果孙维的家世如此,施加影响力是正常的人性。但匿名用户却在这里挖掘受害人的家世,并且不像大家只是挖孙维的爷爷,匿名用户还要挖受害人亲人的朋友,并且对官职大小积极比较。做这种不符合逻辑的事的人,其身份跃然纸上。 我请问匿名用户,你为何没有把孙维爷爷的各种朋友也挖出来呢。
10.孙维本人也未曾没有分辩她在天涯上处心积虑的分辨,利用自己的同学,这里题主都给出链接了。可是分辨是又对朱令家人提出的两人的矛盾绝口不提,对审讯和自己签字的过程绝口不提。所以人们才更加怀疑。
14.但是所谓法治,就是以理智代替情感法是社会的底线,我们的用词是法制。而治世,靠的是道德和民意,用词是德治,大家按逻辑和常识来下判断。法的原则是坚决不冤枉好人,故而恶人可能逍遥法外。而道德则是社会正气的保障,这时就是体现道德和舆论作用的时候,用谴责来给予恶人惩罚。
15.无论她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之女,她都是一个无罪的人。老百姓那么关心有罪没罪吗,法庭只是百姓内心确定是非的标准之一,不管你是不是罪人,老百姓心中大概会判断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16.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及五代以内直系旁系亲属和朱令及孙维家无任何利益关联,否则全家死一户口本。 查朱令家人的背景查得这么细,就已经猜测你就是孙维的家人,现在又来这么一句,呵呵,是孙维哥哥的可能性比较大。
17. 总结起来,差不多就是“只要有人为孙维说话,那么,他就是别有用心的 我们旁观者是根据你说话的内容下判断,根据逻辑来推测你的行为。好嘛,又被你扣上帽子一顶。
————————————————————————————
另外吐槽二楼的律师,法律是社会的底线,是为法制而非法治,你或者法律都没有剥夺公众讨论真相,追求正义的权利。

清华女生朱令被投毒事件,是孙维所为吗?证据有哪些?

8. 1992年朱令铊中毒案犯罪嫌疑人孙维是否可以起诉清华大学?

1992年朱令铊中毒案犯罪嫌疑人孙维不能起诉清华大学。
1、根据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孙维是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其被公安局采取相关措施是合理合法的。
1、从侵权责任法的角度来说,此案中,虽然孙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损失,但是该损失并不是清华大学造成的,即清华大学和孙维的损失并没有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