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2024-05-21 02:09

1.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2.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相对于需求还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这部分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
事实上,在进口的2400亿斤粮食中,大豆占了大头。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此外,一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加剧了粮食进口量增长的趋势。根据WTO的贸易规则,在我国承诺的配额内,对进口粮食实行1%的低关税;超出配额的进口则要实施65%的关税。
但问题在于,近年来我国720万吨的进口玉米关税配额从来都没有用完过,反而是那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等玉米替代品大量进口。
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1—11月,这几项替代品相加,大致相当于进口了5260万吨玉米(玉米酒糟按1∶3折算),预计玉米替代品全年进口量将近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玉米产量的20%多。
更关键的是,从2012年—2015年,全球粮价下跌了40%—50%,配额内进口玉米及不受配额管理的替代品进口完税后的价格仍远低于国产玉米。这部分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大大挤占了国产玉米的市场空间。因此出现了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 “三量齐增”的新现象。

扩展资料:
粮食供给侧
既要调结构,也要保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供给侧改革,结构要调整,但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核心是产能的巩固和提升。中国一定要坚持依靠自身能力来保障粮食安全,‘十三五’期间,仍然强调谷物基本供给,口粮绝对安全,还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后若干年,全社会对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还面临着耕地、水、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当前国际市场粮食、能源价格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并不会是一种常态,而且国际市场一年能够提供的贸易量不超过3.5亿吨(7000亿斤)。“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丰收为啥还进口——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出了啥问题?

3. 中国是生产粮的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是目前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在1994-1995粮食年度之前,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大豆出口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大豆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1995-1996粮食年度,我国首次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大豆净进口国。 
外资大举进入并控制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从2004年开始的。当年,我国主要大豆加工企业因对国际市场判断有误,高价进口的大豆尚未到岸即跌去1000多元/吨,损失惨重。而外资却借机大规模进入我国大豆压榨行业,目前已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 
这些跨国粮商逐步垄断了我国大豆的进口,使国外大豆源源不断进入我国,进而将我国本土大豆逐渐排挤出油脂企业的采购单。从1996年后的10年间,我国大豆年度进口量从269.5万吨增加到2800多万吨,增长10倍还多,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年产量。预计2006-2007粮食年度,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将会达到3100万吨。

中国是生产粮的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4. 中国每年粮食产量那么高为什么还要进口?

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

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总产量1327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以14亿人口粗略计算,平均每人可以分到粮食948.36斤,远高于人均800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除了每年的新粮,中国还有大量储备粮。2019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尤其是稻谷、小麦,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以上。按照国际标准,粮食的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在17%至18%之间就属于安全区域,目前我国库存量远高于这一标准。

我们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换句话说,中国人民目前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再向更美好的生活迈进!!

此回答由一亩田行业运营为您整理回答。

5.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一、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相对于需求还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这部分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
二、一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加剧了粮食进口量增长的趋势。根据WTO的贸易规则,在我国承诺的配额内,对进口粮食实行1%的低关税;超出配额的进口则要实施65%的关税。
三、我国有2.3亿农户,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不足0.5公顷。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使我国农业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遇到很大困难。粮食产量虽然在增长,但是生产成本也不断提高,推动了国内粮价逐步上涨,导致更多来自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入了中国。

扩展资料: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进入新世纪以来这15年,粮食的生产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豆产量不断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已超过了80%,而大豆是我们需求增长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一个品种。
玉米产量15年翻了一番。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必须满足的。这是当前粮食供求当中的突出矛盾。粮食供给制度改革至少要实现四个重要目标:
一、要逐步减少关税配额外的玉米替代品进口,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让国内玉米价格回归到与国际市场相近的水平。
二、新的库存不能再增加,这是数量问题,但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去限产,而是要放活机制。
三、放活市场。“价格合理了,玉米购销实现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流通,让市场主体都愿意采购粮食,库存的压力才会减下来。”
四、不能让农民太吃亏。陈锡文强调,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农民利益“大起大落”的情况。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农业政策不当,损害了农民利益,会导致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在改革过程中维护好农民的合理收益,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阀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丰收为啥还进口——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出了啥问题?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6. 中国的粮食多吗?为什要进口那么多?

中国的粮食很多,多到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我们进口这么多粮食,一是工业生产需要,二是增加我国市面上粮食的种类。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的粮食肯定很多,每年的产量都在增加,而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国内生产的粮食已经完全可以保证我国人民的粮食需求了。之所以还要从外界进口这么多的粮食,主要是为了工业生产和增加市面上的粮食种类。先来说工业生产需要,粮食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制作成生物汽油,以及更加低级一点的就是制作成各种零食或者说畜牧业的饲料。比如玉米就是拿来制成喂鱼或者家禽的饲料。工业对于这些粮食的需求是很大的,而我国的粮食虽然很多,但是价格相对于国际上的来说,还是比较贵,所以很多公司但是购买国外的粮食用作工业生产。

除了工业生产需求,剩下的就是我国粮食市场上的需求了。我国的粮食的确是产量很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但我国粮食的口感,是不如国际上的粮食的。特别是我国的水稻,为了产量,不得不牺牲一些口感。所以我国的水稻口感不如其它国家的好,比如泰国。我国很多人买大米,都喜欢买泰国的,就是因为泰国的大米相较于我国的来说,口感是更好。当然,我国的五常大米是更好吃的,但是产量很少,基本上是买不到的。当然,这部分粮食的进口量远不如工业生产需求进口的多。

总的来说,我国的粮食是很多的,躲到已经完全可以供应我国的全部国民一年的粮食需求。之所以还要进口这么多,是因为工业生产需求(国际上的粮食价格比较便宜),以及改善一下市场上粮食的种类。

7. 中国粮食为什么还要进口

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换句话说,中国米面自给自足没有压力。从国际上评估国家粮食自给程度的指标——粮食自给率上看,我国稻谷、小麦自给率过去五年远在国际安全线以上。根据粮农组织的调查报告,全球206个国家与地区中,只有33个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只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与新西兰这6个国家,有对外援助能力。

中国粮食为什么还要进口

8.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相对于需求还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这部分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
事实上,在进口的2400亿斤粮食中,大豆占了大头。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此外,一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加剧了粮食进口量增长的趋势。根据WTO的贸易规则,在我国承诺的配额内,对进口粮食实行1%的低关税;超出配额的进口则要实施65%的关税。
但问题在于,近年来我国720万吨的进口玉米关税配额从来都没有用完过,反而是那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等玉米替代品大量进口。
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1—11月,这几项替代品相加,大致相当于进口了5260万吨玉米(玉米酒糟按1∶3折算),预计玉米替代品全年进口量将近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玉米产量的20%多。
更关键的是,从2012年—2015年,全球粮价下跌了40%—50%,配额内进口玉米及不受配额管理的替代品进口完税后的价格仍远低于国产玉米。这部分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大大挤占了国产玉米的市场空间。因此出现了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 “三量齐增”的新现象。

扩展资料:
粮食供给侧
既要调结构,也要保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供给侧改革,结构要调整,但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核心是产能的巩固和提升。中国一定要坚持依靠自身能力来保障粮食安全,‘十三五’期间,仍然强调谷物基本供给,口粮绝对安全,还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后若干年,全社会对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还面临着耕地、水、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当前国际市场粮食、能源价格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并不会是一种常态,而且国际市场一年能够提供的贸易量不超过3.5亿吨(7000亿斤)。“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丰收为啥还进口——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出了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