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谨是什么地方人

2024-05-13 05:03

1. 南怀谨是什么地方人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极富传奇性的人物.他那丰富的经历,更使他于传奇之中,再添一层神秘色彩.

  有人称南怀瑾为国学大师、易学大师;有人称南怀谨为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也有人称南怀瑾为当代道家或现代隐士;还有一部分人,形容南怀谨是一位世界上第一流、最高明的江湖术士;也许南怀瑾还有点像古老农业社会三家村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开讲《三国演义》、《封神榜》……出入于儒、佛、道之间 , 南怀谨担负起了文化断层重整的工作,南怀瑾是这个虚浮的网络时代里一位人人可以求教的旷世贤师。

  1918 年,南怀瑾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人家.幼年接受私塾教育, 12 - 17 岁之间已遍读诸子百家.少年的时代,还学习拳术剑道,以及文学诗词,书法医药,易经天文等.青年时,为深探宇宙人生的奥秘,南怀谨曾访求多位高隐之士,且由那儿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为禅宗大德盐亭老人袁焕仙弟子。二次大战起,南怀谨入川,任教于中央军校,并在金陵大学研究所研究社会福利学.离校后,即专门研究佛学. 1942 年- 1944 年期间, 南怀瑾先生遍阅《大藏经》. 1945 年,旋远走康藏,参访密宗上师,先后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西藏各教派印证,被承认为合格密宗上师.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于 1947 年返乡.不久,归隐于杭州之三天竺之间.后又于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结茅庐清修. 1949 年春,去台湾. 1985 年, 南怀谨旅居美国。 1988 年初,先生回到香港,居住至今。

  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

南怀谨是什么地方人

2. 南怀瑾老先生是谁啊?

南怀瑾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 
  国立艺术院第二期毕业; 
  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 
  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 
  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期间在峨眉山中锋大坪闭关两年。(为了修学) 
  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1947年返回故乡乐清,不久,归隐于杭州三天竺之间。后又在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1949年春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讲学。 
  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后创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和“十方丛林书院”。 
  1971年创办《人文世界》杂志 
  1976年到1979年年闭关于闹市三年 
  1985年旅居美国,成立弗吉尼亚“东西学院”。 
  1988年到香港居住。 
  1993年应妙湛长老之邀到厦门南普陀寺主持“南禅七日——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
  近年来居住在大陆上海等地。 著述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个重要引导,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的作用功不可没。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在中国大陆有多数的民众由西方哲学转入东方文化,代表作品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其中刊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
  在台湾则多由佛道入门(大多数为佛教众),佛教学方面如‘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的经济世观’,南怀瑾可说是密教准提法在台湾香港的重要推动力。
  道家方面,南怀瑾的书籍在命理及中医学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阶,如‘老子他说’、‘庄子諵哗’、‘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等

3. 南怀谨是何人

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1]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的消息。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3]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3]

南怀谨是何人

4. 谁了解南怀瑾先生,能介绍一下吗?

  南怀瑾的人生传奇

  长忆峨嵋路绳床月满天

  1918年,南怀瑾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现为县级乐清市)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其家世代都乐善好施,并且每一代都有人出家,在历史上亦出过几位高僧。---编者附加)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十七岁时,除精研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中国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每得其精髓而以为乐焉。

  他为深入探究宇宙人生的奥秘,访求多位岩穴高隐之士,虚心求教,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和秘学。

  抗战军兴,南怀瑾毅然辞亲远游,入川任教于中央军校。在川时又就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院,专研社会福利以便服务社会大众。当时报载:“有一南姓青年,以甫弱冠之龄,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不避蛮烟瘴雨之苦,跃马西南边陲,部勒戎卒,殚力恳植,组训地方,以巩固国防。迄任务达成,遂悄然单骑返蜀,执教于中央央军校。只以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尽高侩奇士。复又辞去敦职,弃隐青城灵岩寺,再遁迹峨嵋山中峰绝顶之大坪寺,学仙修道云云。”

  离成都不远的灌县青城山,有一家禅寺灵岩寺,南怀瑾至交传西法师在此寺住持。当时知名学者如冯友兰、钱穆等均住在寺内闭关静修,大居士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也在寺里闭关。袁老先生乃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德,他散尽亿万家财,行脚遍天下,求法忘躯,大彻大悟,潜心内籍,栖志心宗,悲大道之沉沦,众生之颠沛,乃以如来家业、孔老薪传,立己立人而及国家天下,与虚云大法师并世弘法,南怀瑾即其得意门生。

  南怀瑾时常往来于青城山,结识了袁焕仙。袁闭关期满,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先生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后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而师生情谊甚笃,有如父子焉。南怀瑾其时正二十五岁华年,已深得袁老先生真传,并随袁老先生赴重庆参访虚云大法师,随老师到潼南玉溪口过冬,更得老师亲炙:心得更是非同一般。其后,南怀瑾为求深入研究佛法,离开成都赴峨嵋山峰的大坪寺闭关修持。

  峨嵋山是中国佛敦五大名山之一,为普贤菩萨道场。中峰的大坪寺由明末避世的得道高人松月法师开山,地处悬崖陡峭的孤峰之上,只有猴子坡、蛇倒退两条崎岖的山路可通,山上无水,所用只靠雨水和冬季的冰雪,人迹罕至,为闭关静修的好去处。由于大坪寺藏有全部大藏经,又有挚友印华法师的提议,以及普钦大法师的首肯,南怀瑾便选定此处闭关了。

  三年闭关阅藏,南怀瑾穿上僧衣,斋戒素食,日夜苦读佛家经典,印证个人修持所得。其间,袁焕仙先生特地上山看望这位弟子,并在大坪寺为侩众们举行了一次禅七,又题笔为大坪寺作了一幅对联——“此地即普贤道场,来天末雁,看岭外云,数遍色色尘尘,都是晴空一亘;何处觅秀头和尚,饮赵州茶,读慈明榜,历画山山水水,依然秋月半轮。”

  对于这一段生活,南怀瑾留有深深的记忆,“长忆峨嵋金顶路,万山冰雪月临扉。”对提议他到此处闭关的印华法师,南怀瑾心中亦时时感念。印华法师为当时川西尼众中之翘楚,南怀瑾闭关期间,她是虔诚发心供养的外护之一。南怀瑾在一首忆印华法师的诗中写道;“

  印心促膝记当年,定起绳床月满天。

  几点腊梅花欲蕊,经窗相对两无言。”

  对当时的修持生活作了精细的描述,亦对同道至交表露了深挚的友情。

  后来,南怀瑾从峨嵋山来到五通桥多宝寺闭关潜修,后移至弟子张怀恕家书楼之上安居,禅修打坐外,便埋头抄书丛之中,披阅了《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典籍。

  1945年,南怀瑾在风了和尚陪同下,远走西康、西藏,参访密宗各宗各派。风了和尚为他护法并安排行程,满空法师为他担任藏语翻译,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检查官谢子厚则供养他红教、白教、黄教、花教等多种秘藏法本。也许由于南怀瑾拥有当时西康行辕公署少将参议的头衔,因此他能在康藏一带得到顺利的安排,并有得以参透密宗各派奥秘的方便。总之,南先生参访了贡噶活佛、根桑活佛等,得到多位上师的印证,承认他为合格的密宗上师。后来,贡噶活佛还在成都古刹大慈寺,特地为南怀瑾传授了显密大小戒律,并书写了藏文传法传戒的证书交给了南怀瑾。

  在川九年,南怀瑾终于修得大成,岂非前世因缘?南怀瑾有诗云:“云水萍飘岂偶然,九年足迹遍西川。管他鬓到秋边白,落得人间月似烟。肠空转,事难全,又入阎浮欲界天。樽前酒醒荒唐梦,君向潼南我向滇。”。

5. 南怀谨简介

南怀瑾(1918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柳市区长岐乡南宅,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
南怀瑾,一九一八年出生,乐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   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跃马西南,筹边屯垦。返蜀后,执教於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旋即潜心佛典,遁迹峨嵋大坪寺,阅藏三年。后讲学於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数年前旅美,现尚寓香港,未定所居。在港、台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并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倡建金温铁路,作出巨大贡献,众所皆知。生平致力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大学微言、老子他说,及佛
庄严照(9张)、道两家三十多种著作,又经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翻译流通。其门生博士,自出巨资,用其名义在国内创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嘉惠研究师生等举。要之:其人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禅学大师、国学大师种种称誉,今人犹不尽识其详者。近年为重续中华断层文化心愿,致力提倡幼少儿童智力开发,推动读经及中、英、算并重之工作。又因国内学者之促,为黄河断流、南北调水事,倡立“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作科研工作之先声,不辞劳瘁,不避讥嫌云云  顶礼南老。

南怀谨简介

6. 南怀瑾的近况

南怀瑾先生已经公开承认他没有开悟,还是凡夫 
影响一代人的“大师”南怀瑾,公开承认没有证悟。 
以下文章请大家在各个论坛上转载发表 

答覆 “组团见南师”来函 


“组团见南师”诸位: 


2010年1月22日来函《禅七法会申请书》收悉。已禀告南师。南师嘱秘书室代笔答覆如下: 
一、来信他们读给我听了。大家都说向我求法,我也没有认为自己开悟得道了,也没有认为自己在弘扬佛法,也没有所谓的山门,也不收弟子,几十年都是如此。所有我所知道的,在书上,都讲完了。你们自己读书发生这种见解,是你们自己上当受骗。 


二、所谓“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你们有何问题自己去研究经典,为何一定要找个人崇拜依赖呢?我九十多岁了,已经很累了,没有精神应酬那么多人啊。 


三、太湖大学堂不是宗教团体,不提倡宗教。是为了研究教育文化而开办,也没有常规招生。有缘的好朋友,合条件的,一起做研究而已。偶然有缘来旁听的,出去说是参与了什么什么班,都是他们自己叫的。我来这里也是挂单的。 


四、你们是小说故事看多了,什么断臂求法,程门立雪,还有不见面就跳河的,还有要跳楼的,想长跪不起的,这不是威胁吗?哪里是求法,于做人做事合理吗?不是说学佛吗?心理上都在强迫人家,变成威胁,都在自欺欺人。我是九十多岁的人了,你们非要威胁人家拜师,这也是求道吗?你们都是知识分子,怎么做这种事? 


五、我从来不想做什么大师,不想收徒弟,也没有组织,更没有什么所谓“南门”。我一辈子反对门派、宗派,那是江湖帮会的习惯。 


六、你们以为拜了老师就会得道?就会成佛?当面授受就有密法?就得道了吗?真是莫名其妙!口口声声求法渡众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先从平凡做人做事开始磨练吧,做一份正当职业,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诸己,磨练心智,转变习气,才有功德基础。否则就成了不务正业,活在幻想的虚无缥缈中罢了。修行重点首在转变心理习气,修习定力是辅助。人贵自立,早日自立,便早日自觉。功德够了,自己会开发智慧。 


七、你们找我学佛修道,我九十多岁了,还没找到一个真仙真佛,你们找我有什么用?不要迷信了。我那些书只是做学问而已,你们不要上当受骗,那些书中,《论语别裁》是中心。 


你们要学禅,扬州高旻寺、西安卧龙寺、福建大雪峰都在打禅七,很多寺庙也都在修禅堂,你们怎么不去那里呢?我并没有弘扬禅。所谓曾经有个禅修班,是偶然机缘,某大学登记的校友读书会组织的,经该大学领导认可,对每个人有严格资格考察的,转来一起做了几天研究而已。结束之后又怎样呢?还不是要回去老老实实平凡地做人做事、磨练心智、转变习气吗?路当然是要自己走的。求人不如求己!真相信因果,就要从自己起心动念处检点,才是智者所为,也是修行核心。眼睛向外看,怨天尤人,崇拜偶像,依赖他人,玩弄境界,都是自欺欺人!

7. 南怀谨的简历

1918年3月18日,南怀瑾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柳市翁垟镇地团村南宅组(今乐清市长林社区殿后村)。

南怀瑾6岁开蒙;7岁时还吃奶;11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乐清第一小学上学,他不爱吃饭,小病不断。一次,南怀瑾和邻居孩子吵架,互骂脏话,父亲一气之下,把他推进门前小河沟里。
1931年,13岁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父亲要他去学木雕或去商店做学徒,他不肯,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里,父亲还给他请过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
1935年,17岁的南怀瑾和姨表姐王翠凤结婚,并有了长子南舜铨。之后离开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并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并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
1936年,他回家度暑假,妻子后来生下次子南小舜。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怀瑾投笔从戎,在四川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随即潜心于佛典。
1943年,南怀瑾结识了袁焕仙,晤谈之下,遂为忘年之交。袁焕仙闭关期满,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怀瑾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多有会心之处,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其后,南怀瑾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离开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
1945年,南怀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各派宗教,其间为了修学,他在峨眉山中锋大坪寺闭关修行三年。这以后,南怀瑾以修行的姿态到处寻师,中途不断吸取各家知识,逐渐形成对儒、释、道的见解。
1949年2月,南怀瑾初到台湾。一次,一家小旅馆失火,有个来自吉林长春的姑娘杨向薇,成了南怀瑾收留的难民之一,后来又成了他的妻子,婚后的南怀瑾因迫于生计,同温州老乡一起做船运生意,三条船凑成“义礼行”公司。
国民党从舟山撤退时,占用了义礼行公司的船,他血本无归,一夜之间负债累累。两女两子先后出生了,他不得不栖身于基隆海滨一个陋巷里,挤在瓦可漏月、门不闭风的小屋里。
1955年,南怀瑾在窘困的处境下,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却一本都卖不出去。不久,他举家迁到台北龙泉街,住在贩夫走卒喧嚣终日的菜市场附近,在这里,他常右手执笔写书,左手抱着幼子,双脚还要不停地推着摇篮,以防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哭闹,困顿中的南怀瑾煮字疗饥,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两本力作,但在书店堆放在角落里,少人购买。[2] 
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官方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在民间激起强烈的文化乡愁。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之后表示赞许,南怀瑾逐渐让知晓,弟子渐多,并被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俩邀请在台湾三军驻地巡回演讲。

1963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聘请南怀瑾担任教授并兼礼学院院长,南怀瑾接受了教授聘书,附加条件是不到学校上课,由研究生到其家受教。随后,他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结果学生增多不少,多名是台湾政坛要人、文化、财经界人士均为其学生。
1969年,南怀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
1976年,南怀瑾出版的演讲辑录《论语别裁》,趁势而热,多次重版,流行于华人文化圈。[3] 
1984年,因据传蒋经国怀疑南怀瑾可能在台湾将成为新政学系的新领袖,为避祸于1985年移居美国,并在弗吉尼亚成立“东西学院”。
1988年,南怀瑾返抵香港定居,期间,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才前去造访,希望南怀瑾倡导、推动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南怀瑾慨然应允,成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开始筹资兴建这条中国第一条合资的铁路。
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南怀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
1992年6月16日,南怀瑾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4] 11月18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南怀瑾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2月18日,金温铁路正式开工。[5]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禅堂落成之时,南怀瑾应邀来主持了禅学讲座。此次活动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传统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在7天的禅修中,由南怀瑾亲自讲解禅修要义,并指导全体学员进行禅修实践,他还将自己毕生修学经验与心得倾囊相授,并且“南禅七日”的视频至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开始通车。[6] 在通车前夕,南怀瑾基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想法,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现属上海铁路局管辖。[7] 
2006年,南怀瑾移居至苏州,并在苏州吴江区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消息。9月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太学堂去世,享年95岁。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南怀谨的简历

8. 南怀瑾是谁?

  南怀瑾,一九一八年出生,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
  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跃马西南,筹边屯垦。返蜀后,执教於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旋即潜心佛典,遁迹峨嵋大坪寺,阅藏三年。后讲学於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数年前旅美,现尚寓香港,未定所居。在港、台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并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倡建金温铁路,作出巨大贡献,众所皆知。生平致力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大学微言、老子他说,及佛

  庄严照(9张)、道两家三十多种著作,又经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翻译流通。其门生博士,自出巨资,用其名义在国内创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嘉惠研究师生等举。要之:其人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禅学大师、国学大师种种称誉,今人犹不尽识其详者。近年为重续中华断层文化心愿,致力提倡幼少儿童智力开发,推动读经及中、英、算并重之工作。又因国内学者之促,为黄河断流、南北调水事,倡立“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作科研工作之先声,不辞劳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