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协查通报?

2024-05-18 13:06

1. 什么是协查通报?

法律分析:
协查通报是指上级机关以书面的形式要求下级机关协作调查某个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二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什么是协查通报?

2. 什么是协查通报

法律分析:协查通报是指上级机关以书面的形式要求下级机关协作调查某个事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二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3. 什么情况下协查通报

法律分析:协查通报是指上级机关以书面的形式要求下级机关协作调查某个事项,一般来说被协查通报的事项大多都是涉嫌违法或违规的事项。
法律依据:《关于流动人口通报协查工作的规定》
第二条 流动人口通报协查工作,是指流入地与流出地公安机关之间双向交流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信息及其有关情况的工作。
通报协查流动人口主要采用函查函复方式,也可以采用电话、电报或者传真等方式。
第三条 公安派出所和户政、治安、刑侦、预审等开展通报协查工作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登记、发函、复函、建档等管理制度。

什么情况下协查通报

4. 协查通报会不会逮捕人

法律分析:执行协查通报的时候会逮捕人。因为如果当地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需要被逮捕,那么在异地办案的时候,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5. 协查通报会不会逮捕人

可以发出协查通报协查通报是指上级机关以书面的形式要求下级机关协作调查某个事项。一般来说被协查通报的事项大多都是涉嫌违法或违规的事项。如果不去的话,会逮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协查通报会不会逮捕人

6. 协查通报会不会逮捕人

法律分析:执行协查通报的时候会逮捕人。因为如果当地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需要被逮捕,那么在异地办案的时候,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可以发出协查通报协查通报是指上级机关以书面的形式要求下级机关协作调查某个事项。一般来说被协查通报的事项大多都是涉嫌违法或违规的事项。如果不去的话,会逮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7. 被协查通报了能用身份证吗

法律分析:协查通报是指上级机关以书面的形式要求下级机关协作调查某个事项,一般来说被协查通报的事项大多都是涉嫌违法或违规的事项。所以并不代表立案。协查通报是一种行政行为,通报协查的对象是尚不明确的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因此并不一定附合立案条件。可以使用身份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六十七条 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被协查通报了能用身份证吗

8. 被协查通报了会怎么样

法律分析:派出所发了协查通告,不配合警方可以用强制措施来使当事人配合。通常警方给个人下发协查通告,是因为个人有作案嫌疑才会下发的,个人应予以积极配合,解除误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九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并应当留有盘问记录。对于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对于不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